第381章 关前争吵
作者:明州布衣   三国:最强谋士最新章节     
    话说赵尘兵临潼关,剑指长安。
    韩遂命李堪、张横、杨秋三将领兵二万守潼关,只需要坚守一个月,就能等到援军。到时候与援军一道,前后突袭,左右包围,定能拿下赵尘。
    而韩遂口中的援军便是新野曹操和宛城张秀。
    二人起兵的消息,斥候第一时间送到了赵尘手中。
    赵尘微微一笑,不仅没有惊慌,反而狂言:“来得正好,省的一家一家去讨伐了。”
    只是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若是曹操四万大军到达潼关,则潼关便会有驻军六万,不说是当前赵尘大军的三倍,关键的是曹操可非韩遂,实力远比韩遂高,两军交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危机。
    当日晚,赵尘召集众将士议事。
    众人得知情况,纷纷表示要速战速决,在曹操赶到之前拿下潼关。
    可如今潼关的守将根本不可能出关,想要过潼关只有两条路,要么向北从风陵渡过黄河,绕道河东郡和左冯翊南下长安,要么就强行攻打潼关,以血肉之躯换取潼关大道。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张飞率先说道:“军师,还是得强攻,交给俺,五千人拿下潼关。”
    赵尘笑而不语。
    陆逊说道:“将军切莫冲动,潼关两万人,足以抵挡十万人,五千人攻城着实太难,还得多加思忖。”
    张飞嘟囔道:“那总不能干等着吧,粮草还有七天就要吃完了,到时候不等曹操那厮到,我军就得自己回去了。”
    此言一出,众将士纷纷响应,皆希望赵尘能速速出兵,决不能空手而回。
    赵尘见众人万众一心,颇为欣慰。
    他当即安慰道:“诸位稍安勿躁,潼关虽然坚固,但终究有其弱点。我已有破关之法,诸位只需要依计行事便可。”
    马超匆忙问道:“军师,有何计谋?”
    赵尘说道:“此计谋需要梁将军受些皮肉之苦,诸位配合,定然可破潼关。”
    他将计划详细说给众人听,众人的表情从原先的懵逼到后来的惊讶,再后来的惊叹,纷纷表示请赵尘放心,定然能拿下潼关。
    当日晚,赵尘书信给北面安邑城的郭嘉,请他出兵五千,前往蒲板,而后渡过黄河直扑蒲津关。
    护卫飞奔出营。
    次日,张飞和梁兴引军来到潼关前叫阵。
    关楼上李堪嘲笑道:“什么人在城下叫嚣,有本事就上城来!没本事就速速离去,免得打扰爷睡觉。”
    张飞一听便怒火中生,大声吼道:“汝是何人?你在城上站着,你张爷爷来取你狗头!”
    李堪不屑一顾:“别说大话,就本事就来!”
    张飞正准备下令攻城,大军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一旁的副将梁兴匆忙劝阻道:“将军,军师有言在先,若是敌军不出城,不可强行攻城,当回去再做打算。”
    张飞才不顾这些,怒吼:“你懂什么,这厮那么嚣张,若是我军临阵后撤,岂不是让他大笑话。俺老张可不惯着,兄弟们,准备攻城。”
    话音刚落,身后的数千将士早已经整装待发,气势拉满。
    可梁兴一直劝道:“张将军,万万不可,军师有令。”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可曾知道?”
    张飞想着进攻,梁兴却索性拉着张飞的马缰,不依不饶劝说他不可进攻。
    两人逐渐争吵起来。
    张飞怒吼:“你可知道我军粮草不足,再不进攻,可就没有退路了!”
    梁兴回道:“这我知道,但现在进攻不合适!”
    “你到底站在哪一边?是不是故意阻拦我军进攻,好帮你那些城中的将士守关?”
    张飞质问完举手就要打。
    那架势凶神恶煞,梁兴目瞪口呆。
    他失落地松开了手中的缰绳,任由张飞离去。
    好在此时此刻,赵尘出现在张飞身后,斥责道:“翼德,不可胡闹,速速领军回去。”
    见赵尘出现,张飞对着梁兴哼了一声,默默地领着大军返回军营。
    一场闹剧在此终结。
    此刻,关楼上的李堪略有所思,命人请来张横河和杨秋两位将军,商议大事。
    二人满脸笑容。
    张横乐呵呵地说道:“听将士说,刚才关前张飞跟梁兴吵起来了?看架势是要打梁兴?”
    杨秋也乐呵道:“梁兴虽然降了赵尘,但毕竟不是赵尘带来的人,与张飞是没法比的。”
    李堪点了点头,说道:“梁兴此次受骂,也是他咎由自取。不过这次关前争吵,张飞无意间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何消息?”
    “赵尘大军马上就要断粮了!”
    张横略有所思地说到:“此话当真?赵尘大军刚刚拿下弘农,按理来说粮草应该不缺。”
    李堪摇了摇头,说:“不一定,今年上半年,先是马腾和韩将军一道攻打函谷关,两军整整对峙了近两个月,期间要消耗大量粮草。刘备又刚刚拿下雒阳,听闻曹操还把雒阳的粮草都搬空了,刘备哪里来的粮草?攻打弘农又用了半个多月,至潼关前也有十余日,粮草又没有补给,缺粮也正常。”
    杨秋表示认同:“若是不缺,张飞也不会如此着急要攻关了。”
    话音刚落,斥候匆匆来报,说北路郭嘉大军,有一名白袍战将,打着“张”字旗号,正朝着蒲津关而去。
    另一路斥候也匆匆而来,说赵云领军五千,已经渡过了风陵渡,听闻要攻打蒲津关。
    三人不明所以。
    赵尘一时间拿不下潼关,若是要绕道北面,也不会直接攻打蒲津关,而是取临晋渡洛水借道左冯翊更为合适。毕竟拿下蒲津关之后,依旧需要拿下取道潼关才能入关。
    正当三人看不明白之时,一旁的偏将忽然说道:“将军,莫非是赵尘大军为了蒲津关的粮草?”
    “此话怎讲?”
    “正值六月,第一波麦田已然成熟。蒲津关到潼关之间有一片良田,虽然今年上半年的战事影响了播种,但多少还有些可以收割。另外蒲津关虽是小关,但也存有些许粮草。”
    此言一出,众人便惊呼:“原来如此!”
    李堪说道:“果然,赵尘大军缺粮之事乃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