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小镇
作者:笙箫吹落梅   长沙小青年马逸明的发家史最新章节     
    “哟呵——!”张凯的怪叫回荡在静谧的山谷。一缕晨曦刺破云层,阳光洒在荒凉而广袤的荒原。
    铁轨车“哐扯哐扯”跑得飞快,时速恐怕有5、60公里呢。
    小铁轨旁边的袋鼠、野狗、各种小动物都停下来看着这闯入荒原的不速之客。
    这条半个世纪没有通行的小铁轨让马逸明三人大开眼界,一路的风景简直像一幅长卷油画,蓝的是天、绿的是树、红的是花、黄的是沙、白的是云……热带植物在荒原上因为没有水源让它们放肆生长,反倒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成一簇簇不同的风景。
    余乘风的三七分长发被风吹成了一个大背头,满脸都是欣喜和满足。
    余乘风说:“真要看澳洲的风景,坐这个小铁轨就对了,这花钱也买不到这个享受啊。”
    张凯说:“老安德烈一家死蠢,让我说,弄个小火车搞成观光小火轮拉游客来这里玩比开发农场挣钱得多。”
    “还能一路放枪打猎!”张凯拿起鹤嘴锄把,冲着路边闪过的袋鼠做瞄准状,“啪啪,两枪干掉一只袋鼠,简直不要太爽啊。”
    哈哈哈。三人快活地大笑起来。
    马逸明说:“李约翰在安德烈家的废矿场损失了那么多人手,你说他会不会生气?”
    “这不是废话么?李约翰这屌毛估计气疯了。哈哈!”张凯和余乘风两人又开心地大笑起来。
    马逸明说:“所以,我估计在达尔文港会有一场好戏等着我们,大伙儿现在高兴还太早了点。”
    张凯满不在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球!有你马总在,李约翰拿我们没办法。”
    人在兴头上完全可以抛却恐惧和不安,余乘风这会儿也是胆量出奇的大。余乘风点头附和道:“正是正是。我自从和马总一块儿混运气特别好!你们看看,咱们碰上多少事,总是有惊无险,我已经习惯了遇难成祥……”
    马逸明见这两个难兄难弟吹牛逼,也不禁莞尔。
    吹牛逼归吹牛,马逸明心里清楚,这会儿保持兄弟们的士气很重要,这个势头还是不错的,只是马逸明心里头暗暗担忧:他娘的李约翰还会出什么招儿呢?
    远处的小城镇在天际线露出屋顶上的尖尖角。
    铁轨车“哐扯哐扯”跑得欢,这时速维持在60。老安德烈家的儿子没说错,这片荒原是一路倾斜而下,越滑越快。路途上马逸明和张凯时不时刹一下车才没让这车飞起来。
    看到了城镇,马逸明喊道:“刹车!刹车!”
    两把鹤嘴锄一阵挖,刨得地上的石头直冒火星,车速开始慢下来了。
    余乘风用手捋了一下自己的大背头,说:“我们不去火车站下么?”
    马逸明说:“情况不明,这条铁轨是废弃的,那车站不用说也是废弃的。去那里干什么?到时候进站了碰见警察就不妙了。”
    听马逸明嘴里冒出警察两个字,张凯忙道:“是是是,我们得停下来,不能进站。”
    马逸明说:“我们得想法子到这个小镇上找个旅馆,手机要充电、肚子要填饱,然后大伙儿洗漱干净,穿戴整齐。我们买火车票去达尔文港。”
    张凯和余乘风双手赞成。
    两把鹤嘴锄狠狠地挖了下去,小铁轨车在绿树浓荫下缓缓停住了。
    三个人跳下小平板车,伸伸胳膊,活动活动手脚。
    马逸明说:“老余,你发型弄弄,搞整洁点,大伙儿收拾收拾,别让人一看就是流浪汉,那旅馆不会接待我们了。”
    是是,马总讲得对。三个人在原地扯扯衣服,捋捋发型打扮一番……
    眼见着铁轨旁边有条荒野小径,隐隐通向大马路。张凯手一指,说:“我们走那边。”
    三个人张望一番,四处安安静静的,耳边只有几声鸟叫,没有人发现三个流浪汉……
    走!张凯带头,三个人把行李一抓,麻溜地冲着那小径穿了过去……
    这是一个大约几百户人的小镇,稀稀拉拉的房子散布在公路两边,还没有到镇子中心,看不到什么旅馆和商店,沿途也是静静的,偶尔身边“呼”地跑过一台车。
    镇子小,人也少,公路却修得整洁宽敞。三个人沿着柏油马路往前走,乍一看还真像外地来旅游的背包客。
    走了两里地,看着要进镇子了。马逸明掏出手机看了看,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机没电了。马逸明说:“哎,你们的手机怎么样?有信号了吗?”
    张凯和余乘风把手机拿出来……我操!都没电了!
    马逸明说:“先找家饭店吃饭吧,顺便手机充电。”
    路口出现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画着一个笑嘻嘻的老头,旁边是一行红色的英文字母,马逸明认得,那上面写的是:欢迎来到诺里达曼镇!好吧,目的地终于到了!
    小镇的居民大多都是白人,此刻是上午11点多的样子,街上行人也不多,见了三个异乡人上街溜达也见怪不怪,看来这个镇子虽小风气倒是挺开化。
    诺里达曼镇是典型的欧洲小镇样式,镇中心有个小广场,一个教堂。然后整个小镇以广场和教堂为核心分布功能不同的区域,餐饮、酒吧、旅馆、商店都挤在一块儿……地面是厚重的石板,古色古香,也不晓得这个小镇存在多少年了。
    广场中间有个雕塑,雕像是一个拿着火枪的白人。一群肥胖得几乎飞不动的鸽子在雕像脚边咕咕咕地叫唤,然后有几只“扑棱棱”地飞到那雕像头上优雅地拉出一坨坨白色的分泌物……
    三个人站在那雕像边仰着头欣赏了半晌。余乘风说:“这雕像说不定就是这个诺里达曼镇的创始人了,扛着火枪干掉了本地土人建了这个镇子。”
    三个中国佬在镇中心漫无目的地转了两圈。
    马逸明说:“我们得找一家中国餐厅落脚,这样好办事。”
    张凯说:“马总,你确定这狗不拉屎的偏僻地方会有中国餐厅?”
    余乘风附和马逸明的意见,余乘风说:“凯兄,你不知道,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一定有中国餐厅。”
    张凯笑道:“你这么肯定?”
    余乘风点点头:“这是中国人的基因,走到哪里餐厅开到哪里,你没听说么?如果人类登上月球,英国人马上建一个教堂,德国人会建个工厂,美国人搭个军营,中国人马上开个餐厅……”
    马逸明忍不住笑了:“老余你这话听谁说的,咱中国人那么没品?”
    张凯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三个人压着马路走了半条街,马逸明一看前面不远处挑出一个红灯笼,心里一喜,余乘风的预测还真没错,那里肯定是中国人开的餐厅了。
    马逸明手一指:“前面看看,有行情。”
    三人走到那店门口一看,上面写着:北京过桥米线!然后是一行英文。
    余乘风说:“不对呀,过桥米线应该是云南的,啥时候变成北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