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朝天阙】(二)
作者:上汤豆苗   九锡最新章节     
    雍丘城重回景军手中,战事却未因此偃旗息鼓。
    庆聿恭派出两万步卒接管城防,余下大军则驻守在城北大营之中,以此互为犄角之势。
    齐军则分为两部,从雍丘撤出来的靖州军和刘守光带来的京军合计四万余人驻扎在白马关,陆沉和萧望之率领的大军停留在雍丘东面十余里外的李官镇。
    随着乌林答率领的五千骑兵从余家镇撤回雍丘,之前在淅川一带故布疑阵的东线上万援兵亦赶来李官镇与大军汇合。
    两军互相观察,冷静自持,并未直接发生正面冲突。
    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在眼下的局面里,一旦双方开战那就是决定江北大地归属的决战。
    在这片方圆数十里的区域内,齐景游骑竞相争雄,游走于辽阔大地之上,互相打探对方的情报。
    山雨欲来,大战将至,气氛愈发凝重。
    齐军将士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无论是在鹿吴山下取得大捷的东路军,还是在雍丘城外精诚合作的西路军,奋勇请战的现象层出不穷。
    尤其是当千余骑来到白马关,守关将士们看清楚前方那两杆旗帜,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大齐荣国公萧,大齐山阳侯陆。
    关门洞开,千余骑径直而入。
    仅仅走出十余丈,前排军士便勒住缰绳停了下来,紧接着萧望之、陆沉和一众武将翻身下马,快步朝前行去。
    长街之上,一位身形瘦削的中年男人面带微笑,领着一群武将在此迎接。
    随着两拨人走到一起,关内再度响起连绵不绝的呐喊与欢呼。
    中年男人当先郑重行礼:“拜见兄长。”
    萧望之伸出双手握住他的手腕,语调微微颤抖:“十年未见,你……”
    回忆汹涌而来。
    三十年前,他和面前的中年男人同时投身行伍,追随杨光远坚守泾河防线,将北方凶残的敌人拒于国门之外。
    那时正年轻,他们风华正茂,满怀雄心壮志。
    二十年前,杨光远惨遭诬陷迫害,他们满心愤懑却又什么都做不了。
    一个年纪轻轻就被迫赋闲在家,一个精通兵法却只能在当时远离边疆的淮州默默练兵。
    十五年前,河洛失陷,山崩地裂,江北数千万黎民百姓陷入景军铁骑蹂躏之下。
    他们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靖州和淮州两地打造出挡住景军南下的坚固防线。
    最后一次见面已是十年前。
    那是他们仅有一次同时返回江南京城述职。
    当时厉天润因为蒙山大捷擢升靖州大都督,萧望之亦因为守土有功升为淮州大都督。
    犹记得临别之时,他们在京城北郊春风亭把盏北望,追忆往昔放眼未来,互道一声珍重,继而踏上江北大地,耗尽心血守护着大齐的边疆。
    至今日,终能再见。
    看着面前中年男人瘦削的脸颊,萧望之想起他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却已经苍老衰弱如斯,一时间悲从中来,盖过了大胜之后重逢的喜悦。
    厉天润感受着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便转手在他手背上轻拍几下,宽慰道:“兄长,生老病死乃是寻常事,愚弟本以为此生无法再见,如今能够重逢,心中已无遗憾。”
    长街之上,将星荟萃。
    然而无论是陆沉和厉冰雪这样的后起之秀,还是刘守光这样的沙场老将,此刻都静静地看着扶臂而立的两位中年男人,感受着他们无言之间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
    萧望之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勉强笑道:“你辛苦了。”
    厉天润摇摇头,轻声道:“兄长,可还记得十年前分别时你我所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如今他们头上已然雪落青山,万幸当年的一腔热血没有白费,大齐终于有了和北方强敌正面抗衡的底气。
    萧望之闻言环视周遭,从陆沉、厉冰雪、刘守光、仇继勋、张展、裴邃、康延孝、贺瑰等人脸上依次看去,那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面庞上洋溢着同一种情绪。
    敢战、能战、善战!
    初见时的伤感渐渐退去,萧望之颔首道:“一日不敢或忘。”
    厉天润笑了起来:“弟亦如此。”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众将暂时前往安排好的居所歇息,萧望之、陆沉和刘守光则随厉天润来到帅府节堂之内。
    此间没有旁人,仅有厉冰雪在厉天润身侧侍奉。
    众人先是交流了一番先前的战事详情,厉天润随即说道:“兄长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有何看法”
    对于齐军而言,眼下的局势比起最初的推断要强不少。
    虽说定州北部落入景军手中,雍丘又被景军夺了回去,但是齐军的士气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相反凭借石泉之战、翠亭之战、鹿吴山之战和前不久的雍丘之战,齐军对不可一世的景军造成不小的杀伤,尤其是萧望之和陆沉在鹿吴山下默契配合,一战绞杀两万人的景帝亲军效节军,更是狠狠地打击了景军的嚣张气焰。
    之后这两人领兵一路追杀,景军三万余人连战连败,一直到雍丘东北边四十余里才稳住阵脚,途中又折损六七千兵马。
    倘若战事就此结束,双方重新回到僵持的态势,齐军此战完全可以称得上无愧天地,粉碎了景军一战夺回江北大地的计划。
    萧望之对此心知肚明,他沉吟道:“从当日你领军出城之时,庆聿恭的反应来推断,这位景军元帅似乎也想见好就收”
    厉天润赞同道:“景帝很想庆聿恭麾下主力和我军拼个两败俱伤,庆聿恭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一旦庆聿氏的力量被太过削弱,庆聿恭自保的能力会极大降低,就算景帝不会斩尽杀绝,其他景廉贵族也不会放过庆聿氏。由此可知,庆聿恭必然会小心谨慎。”
    “但是景帝不会坐视庆聿恭继续出工不出力。”
    陆沉适时插言。
    厉天润和萧望之对视一眼,不由得同时点了点头。
    战争历来是政治的延续,这不光是两国之间的争斗,也是王朝内部各大势力互相倾轧的具现。
    陆沉继续说道:“倘若没有鹿吴山下的惨败,庆聿恭或许还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景帝两万亲军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庆聿恭若是继续按兵不动,景帝便有足够的理由解除他的军权。鹿吴山一战,不论是庆聿恭有意为之,还是他没有料到我军突然变奏,损兵折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作为景军主帅,必须要承担这个责任。”
    厉冰雪站在父亲身后,看着从容淡定的陆沉,面上不禁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
    厉天润一时间心有所感。
    三年前在江华城,面前的年轻人还很稚嫩,虽然已经开始展露军事上的天赋,但是思考问题依然不够全面。
    而如今他的成长肉眼可见,不能再以一个简单的年轻人视之,故此微笑道:“也就是说,接下来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陆沉尚未开口,刘守光便道:“厉都督,在下赞同陆侯的看法。景军虽然在鹿吴山下败了一场,但是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目前两处兵力汇合仍有近十万之众。在景帝的逼迫下,庆聿恭完全可以挥军南下,亦或是横穿雷泽平原进犯定州南部。”
    这位首席军务大臣在先前驰援雍丘的过程中表现上佳,至少为城内守军创造了主动出击的机会。
    再者以他的身份和天子对他的信任,完全有资格参与这场小规模的军议。
    陆沉见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便微微颔首致意。
    厉天润稍作思忖,转头对萧望之说道:“兄长,我军士气可用,未尝不能一战。”
    萧望之斟酌道:“你的身体……”
    厉天润微笑道:“此战自然该由兄长主持大局,愚弟并非是想偷懒,只是实在力有不逮。”
    从他瘦削的脸庞和苍白的神色便能看出来,先前坐镇雍丘应对庆聿恭已经耗费他太多的心血。
    明确指挥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此刻雍丘附近的齐军隶属繁杂,需要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
    厉天润主动开口,萧望之接手指挥理所当然,陆沉和刘守光并无异议。
    短暂的沉默过后,萧望之缓缓道:“我建议由陆沉负责指挥全局,我和刘大人从旁协助。”
    厉天润看着他的双眼,没有立刻提出异议。
    刘守光神情沉稳,显然在京城平乱之中,陆沉的表现已经赢得他的敬服。
    陆沉知道不是该矫情的时候,但他仍然有些诧异,低声道:“萧叔”
    萧望之转头望着他,微微一笑道:“此战过后,厉贤弟必须要回江南休养,而我多半也会被陛下召回京城。将来这江北军务,只能是你和刘大人接手,眼下便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可以提前适应敌人的强大。你放心,我和刘大人不会袖手旁观,会在旁边为伱查缺补漏。”
    他稍稍停顿,对刘守光问道:“刘大人意下如何”
    刘守光拱手道:“下官离京之前,陛下亲口叮嘱,来到江北后一切听从国公调遣。”
    萧望之点了点头,随即满怀期许地看着陆沉。
    “我一定竭尽全力,决不辜负大齐!”
    陆沉没有再犹豫,起身朝众人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