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东南亚格局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你们宋人和明人有什么关系?”高棉国王一脸好奇地向胡明阳发问道。
    胡明阳不卑不亢地回应:“我们宋人和明人皆源自中原大地,但如今已分属两个不同国度,彼此间并无实质关联。”
    高棉国王继续追问:“那么先前出兵援助占城攻击大越国之事,是否出自贵国之手?”
    胡明阳坦然承认:“诚然,确系我方所为。占城乃我国藩属,相助于它实乃分内之举。”
    高棉国王心生疑虑,接着询问道:“此番尔等宋人遣汝前来,所为何事?”
    胡明阳微微一笑,答道:“吾此行旨在助大王一臂之力。”
    “助我?”高棉国王满脸困惑,不解地反问。
    胡明阳胸有成竹地解释道:“大王此刻莫非正为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侵犯而忧心忡忡?我国愿施以援手,为大王排忧解难。”
    “你说的可是真的,贵国真同意帮助我国抵挡暹罗的进攻!”高棉国王满脸喜色地看着胡明阳,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胡明阳微微颔首,表示肯定:“千真万确。我国愿意为大王排忧解难,但同时也希望大王能够满足我们提出的一些小小的要求。”
    高棉国王毫不犹豫地回应道:“什么条件,你尽管提出来!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不会推辞。”他心中明白,自己此刻已别无选择。自公元 1386 年起,暹罗王国频频从西部发动攻势,短短数十载间,高棉王国的疆土损失将近一半,如今只得退守至湄公河下游地带。然而,暹罗对这片土地依旧觊觎不已,令高棉国王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条件嘛……”胡明阳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目光紧盯着高棉国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胡明阳踏出高棉王宫,步伐轻快地朝着馆驿走去。踏入馆驿大门,他一眼便瞧见一个身影正安然端坐于椅中,似乎等候多时。
    “方润兄,夜色已深,为何仍未歇息?”胡明阳嘴角含笑,轻声问道。
    杨方旭闻声而起,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原来是辅元兄归来了,不知事情是否谈妥?”
    说罢,他急忙起身,为胡明阳斟上一杯香茗。
    “请用茶!”杨方旭双手奉上茶杯。
    胡明阳接过茶水,轻抿一口,满意地笑道:“多谢。此次商谈异常顺利,高棉国王对我们提出的条件毫无异议,悉数应允。”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胡明阳难掩兴奋之色。
    杨方旭听闻此言,亦是面露喜色,说道:“如此甚好!”
    胡明阳凝视着杨方旭,再次开口询问:“方润兄,你当真愿意与我一同前往蓬莱吗?此去路途遥远,途中或有诸多艰险……”
    杨方旭坚定地回答道:“辅元兄无需再问,我心意已决,定要前去一探究竟。”
    胡明阳见状,心中宽慰许多,叹口气道:“既如此,我便也安心了。时辰不早,咱们早些回去歇息吧。”
    “也好。”杨方旭颔首应道。
    杨方旭出生于大明应天府,其家族以经商为生。自幼聪颖好学的他,心中一直怀有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志向。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大明律法明文规定,商贾之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面对这一现实,杨方旭无奈之下只得投身商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方旭听闻了有关海外世界的辽阔与神秘,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向往之情。既然无法在国内实现为官梦想,那为何不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呢?于是,他毅然决定踏上航海之旅。
    正值靖难之役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杨方旭瞅准时机,从泉州乘船出海。不料,在行至南海途中遭遇了一群凶悍的海盗。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幸好胡明阳一行人恰巧经过,成功地将他解救出来。
    劫后余生的杨方旭感激涕零,与救命恩人胡明阳相谈甚欢。交谈间,他得知在遥远的南方竟然存在着一个名为“大宋”的国度,这让他倍感惊奇,同时也越发想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个神秘的地方。怀着满心期待,杨方旭鼓起勇气向胡明阳提出请求,表示希望能跟随他们一同前往蓬莱,亲眼看一看大宋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胡明阳凝视着眼前这位明朝人,起初并不想答应带着他同行。但随着交流的深入,胡明阳逐渐被杨方旭的智谋与独特见解所打动,最终改变主意,承诺待完成手头任务后,便与他一同奔赴蓬莱大陆。
    “陛下,胡明阳传来信报,称已成功完成与高棉国之间的谈判事宜。”独孤佳伟毕恭毕敬地向东宋皇帝赵晋鹏禀报着这个喜讯。
    赵晋鹏龙颜大悦:“哈哈,好啊!胡明阳果真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啊。”
    独孤佳伟也难掩兴奋之情,附和道:“此次和谈顺利达成,意味着我国针对中南地区的战略部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赵晋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嗯,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按部就班地实施后续计划了。”
    接着,他转头看向独孤佳伟,语重心长地说:“这件事就交由老师您来全权负责吧。”
    独孤佳伟赶忙跪地谢恩:“承蒙陛下信任,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其实,东宋早在许久之前便拟定了针对中南地区的一系列规划,按照东宋的构想,由于中南各邦国距中原甚近,若直接武力征服并非上策,最佳策略应是拉拢这些国家,并促使它们相互制衡,形成一种均势局面,避免其中任何一国过于强大,如此方能最大程度保障东宋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向您禀报。”独孤佳伟语气严肃地说道。
    “哦?何事如此重要?但说无妨。”赵晋鹏看着独孤佳伟,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见赵晋鹏示意自己继续,独孤佳伟便鼓起勇气,将有关杨方旭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道出。
    “哈哈,原来如此。不过不必担心,他既然敢来,我们大宋又有何惧?区区一个明人而已,将来迟早要与整个大明正面交锋。”赵晋鹏满不在乎地笑道,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
    “陛下所言极是。”独孤佳伟恭敬地附和道,表示对赵晋鹏的钦佩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