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还复去
作者:鸿渐于陵   皇后别跑,寻梦三生全为卿最新章节     
    “这条路啊,是不少进京赶考的仕子必经之路。”
    老汉用拐杖指了指院子外的泥路。晋王一行即是由这条路抵达这里。
    华英国数百年前开始启用科举制度,此后科举与举荐并行。
    科举几乎是寒门子弟跃身龙门的唯一途径。
    宏明朝的陈司寇就是经由层层科考成为一朝大员。
    话虽如此,这么多年来五品以上官僚多为四家后裔担任。
    出自寒门而能跻身金銮殿的学子少之又少。
    哪怕真的因贵人赏识得以入朝为官,也忙着拉帮结派,趋炎附势。
    平民子弟在朝中压根儿没有真正的说话权。
    这不难理解。
    人一旦手握重权,可以借此压榨他人,享受无上尊荣,怎可能轻易放开手中权力,与他人分享?
    更不要说四家彼此互制,时刻提防为人侵吞,更不愿养虎为患了。
    偶尔提拔贤才,只是为了避免自家所出的脓包搞垮家业。
    说得更直白些,那些经由科举选拔的官员,是四家所养的看门狗,所谋所图需以四家为先。
    那些人若不安心当条狗,手中权力就顷刻间烟消云散。
    然而被纸上美谈熏陶得不知人世险恶的书生们,仍然孜孜不倦挤上这条路,憧憬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头戴花翎,一展抱负。
    梦断京城的故事,关翎也是在话本里读到过不少。
    她猜到了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有一年,有位书生经过我家门口时,突然昏倒。小姐不与旁人来往,不愿多管闲事,可惜人不留人天留人。那日大雨滂沱,小姐担心书生寒病交加,死在门外,于是接他进家中养病。”
    老汉捋了捋胡子。
    “那时候老朽尚未出世,听其他仆人说,书生年轻时一表人才,世所罕见的清俊。金童玉女住在同一屋檐下,久而久之,彼此生情。”
    “那名男子不参加科考了吗?”
    关翎不以为一位能养出好花的女子会看上一名胸无大志的浪荡子。
    果不其然。
    “哪可能?”
    老汉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深了几分。
    “他误了一年的科考,誓在来年高中,以报小姐相救之恩。”
    那名书生倘真是风华绝代的人物,默默无闻留在乡野或还好些,进了朱门早晚尸骨无存。
    “小姐知他志向高远,报国心切,难以阻拦。三月殿试。小姐所种的牡丹年年盛开于殿试期间,于是送别时嘱咐他勿忘在牡丹花谢前回来。那一年他当真状元及第。然而……”
    “然而,他没有回来?”
    关翎扫了一眼院子一角怒放的牡丹。
    花朵娇嫩鲜艳,浑然不晓人间悲欢。
    这也好,只等某一夜风雨至,飘零做泥,免见许多红尘腌臜人与事。
    “他回来了,告诉小姐,他无法娶她。”
    往下老汉所述正如关翎在无数话本里阅读过的情节。
    冢宰家的千金看中风度翩翩的状元郎,冢宰也有意招纳他至门下。他假若不允,纵使高中榜首,亦处处受制,无法一展宏图。
    他曾经一腔热血,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才华,一改世家把控权力,操纵朝政的现状。
    而走近这片黑暗时他发现,除非踏入黑暗,摸索到它的源头,否则难以撼动它半分。
    “给我三年时间,三年内我定积攒起足够与世家分庭抗礼的势力。”
    牡丹女知道那不过是梦话。
    华英国千年积弊,怎可能在三年里土崩瓦解?
    她仍然答应了他。
    三年过去,她没有等来心上人如愿以偿的消息,反而等到了冢宰千金诞下贵子。
    “元大人不全然信任我,推荐我至太史寮担任虚职。若我与小姐有了孩子,他必提携。今年皇上有意派监察御史前往濯州赈灾。岳父大人……元大人假如推荐我去,皇上就能留意到我的才干了。”
    他在撒谎吗?
    他说的句句属实。
    只是他看不清自己是在以卵击石,将海市蜃楼当作未来,一步一步重复夸父逐日。
    孩子满周岁时,他离京前往濯州。
    那年春天,一名浓妆艳抹衣饰华贵的女子来到这座朴素的庭院。
    贵妇人身材高挑消瘦,脸蛋、脖颈、手臂……直至手指全部上了铅粉,白得能够反光,唯有与头发相接的缝隙能看到黄黑的肤色。
    妇人的眼睛不大,学了天城的画眼方式,描上又黑又重的墨线,双眸也算炯炯有神。
    这副打扮,显然不是寻常百姓。
    不用旁人禀报,牡丹女也知道她是谁。
    书生年年仲春出城赏花,冢宰千金怎可能不知夫婿所为?
    “我当是什么天姿国色的美人,原来寻常得很。看来相公真是来赏花了。”
    匆匆丢下一句奚落,妇人步履踉跄地离开院子。
    书生不久后自濯州回京,升了官,也得到了皇上器重,可是隔年没有来牡丹院。
    他遣人偷偷传来书信,诉说自己的苦衷。
    皇上有意任命他为司徒,谁知冢宰举荐了其他世家子弟。
    他进了司寇府成了小司寇,看似升了官,实则依旧是管不了大事的虚职。
    司寇府无他同科好友,全是世家之后,与他不怎么往来,他办起事处处掣肘。
    “如今不可使岳父大人疑我。你且稍待。”
    他心烦意乱,字迹潦草,忘了将“岳父大人”四个字改成“元大人”。
    桃花女未有回复,把他所有书信一一收起,装在一只锦盒里。
    秋去冬来,院子里那几株牡丹每年在殿试期间开放。
    皇上年年钦点出新的状元郎。
    年轻仕子们个个才思敏捷,满腹经纶。
    也一个个最终在难以拨开的乌云前失去了壮志。
    有一日,书生上朝前对镜整理衣装,发现白发不知不觉间爬上了鬓间。
    他猛然清醒。
    这已是他离开牡丹院后多少年了?
    恍惚中,他告了假,策马来到城郊这片牡丹院。
    院中杳无人烟,没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只剩下一名青年男仆在修剪花枝。
    “你家女主人呢?”
    他下了马,气喘吁吁地问青年。
    “女主人月前病逝了。”
    青年满脸诧异地望着他,猛然想起由其他仆人口中听说过的贵人。
    “你等等。主人有东西给你。”
    他跑进空屋,不大会儿抱出一只锦盒。
    “这些书信主人并未拆过。她说它们自哪里来,早晚得回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