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这个孙子有大才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朱标说道:\&捣其巢穴,夷其种族,说起来确实解气,但做起来却难于登天。\&
    \&忽必烈两次出征日本都落了个大败的结果,你有什么办法能比他做的更好?\&
    朱允熥道:\&儿臣也知道难,灭国之战岂有一蹴而就的?\&
    \&十年完不成,那就用二十年完成,二十年完不成,那就用三十年完成,一代人完不成,就用两代人完成。\&
    \&忽必烈做不成的事,凭什么咱们就做不成!\&
    朱元璋被他的豪气深深地感染了,却要故意考一考他,问道:\&两军交战,首先要知己知彼,你对日本的事情知道多少?\&
    朱允熥不疾不徐,侃侃而谈:
    \&至元二年,忽必烈听高丽国赵彝等人说日本国可通,于是派遣使臣出使日本,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日本臣服。\&
    \&当时在日本当权的是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话事人名叫北条时坚,其人桀骜不驯,对忽必烈不予理睬。\&
    \&忽必烈强横惯了,怀恨在心,九年后,征招了三万人征讨日本,其中包括蒙古人、女真人、高丽人。\&
    \&蒙元军驾着九百条大船气势汹汹杀到日本,虽然饱掠了一通,并没有将日本打得臣服。\&
    \&至元十八年,赵宋已经亡了,忽必烈又想起日本还没打服,于是出兵征讨。这次征的兵更多,竟有十四万,船有四千多艘,遮天蔽日而去。\&
    \&这一次,日本人学乖了,在海水里浇灌了密密麻麻的石墩子。忽必烈的船到了近海,才发现无法靠岸,只能驱赶士兵涉水登陆。\&
    \&日本人躲在石柱后面放冷箭,元兵死伤很重,只能再回到船上。\&
    \&僵持了一个月,元兵就受不了了。海上潮湿闷热,很多兵染病死了,粮食也不多了,只得撤往对马岛。谁知突起飓风,小船乱纷纷翻了,大船也支持不住了。\&
    \&元将阿塔海、范文虎等纷纷弃船逃命,元军大乱,日军乘势反攻,元军战死大半,被俘两三万。\&
    \&忽必烈吃了大亏,更不肯罢休,奈何兵也没了,将也没了,船也没了,底下的大臣也不肯打了。\&
    \&狗咬狗,两嘴毛。北条时坚也没落到好下场,他虽取了胜,但没钱犒劳部下,部下们很不满。\&
    \&这时候,北条时坚的主上,叫做后醍醐天皇的,就站出来说,北条时坚是逆臣,你们抓住他杀了,我犒赏你们。\&
    \&北条时坚被部下发动政变杀了,但后醍醐天皇也拿不出赏银,又被北条时坚的部将足利义诠赶下台。\&
    \&足利义诠自任征夷大将军,立后醍醐的儿子为光明天皇,自己则操控着大权,称为北朝。因他的幕府设在室町,于是叫做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跑到奈良另立小朝廷,任命儿子怀良亲王为征西将军,怀良不是个好东西,屡次杀我使臣!\&
    朱元璋饱受倭寇骚扰之苦,千方百计打听,才知道日本一北一南两个天皇,两个大将军。
    他曾经想和北朝的足利家联络,但派出的使臣被怀良那厮给截住扣留了。
    后来足利和怀良受不住禁海,相继遣使过来求和,朱元璋嫌他们既没有像样的文书,又没有金印,全部遣送回去了。
    朱元璋笑眯眯地看着朱允熥,怎么看都觉得可亲可爱,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朱允熥心里好笑,咱上辈子就是学这个的,能不门清吗?
    他搪塞道:\&爷爷说我讲的对不对?\&
    朱元璋:\&算你对。你既然踌躇满志要灭日本,爷爷问你,你打算怎么灭?\&
    朱允熥稍一沉吟,说道:\&忽必烈灭日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操之过急。孙儿灭日本采用的是和他不同的路数。\&
    朱元璋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朱允熥又拿起笔,在雄鸡的肚子的前方划了一串珍珠似的小岛,说道:
    \&爷爷知道,这一串弹丸小岛就是琉球群岛。别小看这串小岛,灭日本就指着他们了。\&
    琉球虽远在唐宋时期,就与中原王朝有联系,但直到洪武五年,才正式成为藩属国。
    那一年,朱元璋遣杨载入琉球三国,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山北王帕尼芝、中山王察度纷纷领旨。
    朱元璋为了惩罚倭寇,对日本实施贸易封锁,琉球三国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赚得盆满钵满。
    琉球暗中将明朝的货物转卖给日本,朱元璋是知道的,但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对这些偏居海外的小国一向是采取怀柔政策,只要你够恭顺,给你一点小恩小惠毫无问题。
    允熥说利用琉球三国来灭亡日本,这一点,他确实没有想到过。
    朱元璋颇为不屑地笑道:\&茫茫大海上的几颗小岛,比鼻屎大不了多少,能有什么用?我还以丸你有什么妙计呢,原来竟然是这个!拉倒吧!\&
    朱允熥摇摇头,轻轻叹息一声,继续说道:
    \&爷爷千万别小看这一串小岛,它们可是我大明家门口的一串岛链。\&
    \&这串岛链北边是日本,南边是大琉球,这串岛链如果在我大明手上,那么我大明的眼前就无比敞亮。\&
    \&如果落在日本手里,就如同在我大明脖子上套上了一根绳子,浑身上下不得劲。\&
    \&爷爷是一代雄主,难道不想开疆拓土吗?并不是只有陆地才算疆土,海洋同样也是疆土,而且往往比陆地更有价值!\&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价值在哪里?\&
    朱允熥道:\&东南半壁江山是我大明的财赋重地,大明如果拥有琉球群岛,便如同在肚子上穿上了一层铠甲;\&
    \&如果没有琉球群岛,便如同将满肚子的油水亮给别人看,岂能不惹来别人的惦记?\&
    \&再有,琉球群岛不偏不倚地堵在日本大门口,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如果牢牢地攥在咱们手中,日本还能像从前那样大摇大摆上窜下跳吗?\&
    \&倘若咱们在琉球驻有重兵,倭寇再敢劫掠东南沿海,便如同钻进了一个口袋阵,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听到这里,朱元璋心中一凛,他曾经日夜冥思苦想倭患的破解之道,却万万没想到,妙招原来竟然在这一串毫不起眼的弹丸小岛上!
    四两虽轻,却可以拨动千斤之重!
    这个孙子,有大才!
    他看向朱标,问道:\&标儿,你以为如何?\&
    朱标从头到尾都在静静听着,这些宏大的设想,详尽的分析,让他很受震憾,看来,这个儿子的确是长大了。
    但他从来没有夸奖儿子的习惯,淡淡说道:\&虽然流于空谈,但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朱元璋鼻子里冷冷哼了一声,\&太子爷,那你说说你有什么高见?\&
    朱标讪讪道:\&父皇跟前,儿臣能有什么高见?唯父皇圣裁。\&
    朱元璋:\&允熥说的,我瞅着就挺好的,你再斟酌一下,怎么落到实处。所需要的官吏、人马、钱粮、器械、船只好好估算一下。\&
    朱标站起来说道:\&是!\&
    朱元璋挥挥手,\&说了两三个时辰的话了,我也倦了,你们都回去吧。\&
    朱允熥跟在朱标身后,走出乾清门,又走了二三十丈,朱标突然停住脚,转过身来,说道:
    \&你今天讲的很好,是我没有想到的。你再琢磨琢磨,详详细细写个折子,呈给皇爷爷御览。\&
    \&皇爷爷眼睛不好使了,你字写大些,工整些。记住没?\&
    两年来,朱允熥还是第一次听见便宜老爹这么和颜悦色跟他说话,他\&嗯\&了一声,问道:
    \&爹近来身体还好吗?\&
    朱标笑了笑,\&我身体很好,你不用操这些闲心。\&
    说完,大踏步自顾自走了。
    走到东角门,突然嗓子一股腥味往上涌,吐到地上,又是好大一团黑血。
    朱标脸倏地白了白,伸过脚,将黑血擦得没有一丁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