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九世之仇犹可报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四方,昭告各国蒙元已灭,大明已立。
    次年,各国使臣纷至沓来,唯独派往日本的使臣音讯杳无。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使者刚刚踏入日本,就被杀害了,诏书也被扔到了水里。
    洪武二年,不知究竟的朱元璋又派使团出使日本。
    当时主持日本政局的,是征西大将军怀良亲王,这厮看完诏书之后就大开杀戒,明朝使团当场尽数斩杀,只留下正使杨载,从使吴文华。
    二人被关押三月之久,受尽羞辱,最后被驱逐出境。
    随后,便有大批倭寇频繁劫掠明朝沿海。
    朱元璋异常震怒,在浙江、福建沿海设置十几个卫所和千户所,派官兵五万多名驻守。
    朱元璋先后派于显、朱寿、汤和、方鸣谦这些功臣宿将备倭海上。
    但是一直到洪武二十七年,倭患都没有停歇过。
    为了抵御倭寇,能想的办法朱元璋都想了。
    他征召张士诚,方国珍旧部及沿海之民为兵,大造战船,加强水师建设,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赏罚制度,鼓励将士奋勇杀敌。
    用力不可谓不勤,却无法根除倭患。。
    无奈之下,他采取了最简单最粗暴的措施:迁界,禁海。
    日本严重依赖海外贸易,朱元璋这一招给了日本沉重的打击,日本国内物价高涨,怨声载道。
    但东南沿海的老百姓也因此遭了殃。
    无数人生活无着,亡命海上,举兵反抗者有之,加入倭寇队伍者有之。
    倭患越严重,海禁政策就越严厉;海禁政策越严厉,倭患就越严重,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到后来,朱元璋自己也搞不清了,这些倭寇究竟是明朝人,还是日本人。
    洪武十九年,有人指控胡惟庸勾结日本。
    朱元璋早已被倭寇搅得心烦意乱,又大开杀戒杀了一大批人,这是胡惟庸案的第二次高潮。
    北面蒙古和东面日本就是两根搅屎棍,硬生生把明朝的国运搅没了。
    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明朝根本上没有心思向南发展,从而错失了即将兴起的大航海时代的机遇。
    朱元璋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在他的认知中,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送给他都不要。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的宝贝孙子告诉他,日本有一座银山,使再大的劲挖,挖一百年都挖不完。
    朱元璋是个皇帝,但他更是凤阳东乡朱重八,在他骨子里,最爱的还是老婆、孩子、地、银子。
    日本有银子,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凤阳东乡朱重八,不,皇帝朱元璋,两眼直放金光。
    \&孙子,日本真有银山吗?\&
    \&有!\&
    \&真的有吗?
    \&真有!\&
    朱元璋大腿一拍,干他娘的!
    垂垂老矣的洪武皇帝像打了鸡血一样,突然迸发出勃勃生机,他兴冲冲地将朱标叫过来。
    \&标儿,我想好了,打日本,把日本打下来了,就有钱了。等咱们有钱了,就可以迁都北平。等咱们迁都北平了,再打鞑子就顺手多了!\&
    朱标满脸问号:\&爹,你不是说日本是不征之国吗?\&
    朱元璋:\&说他是不征之国是因为他没钱,现在他有钱了,咱凭啥不征他?\&
    朱标:\&爹,日本穷得叮当响,谁说日本有钱了?\&
    朱元璋朝朱允熥努努嘴,\&你儿子说的,日本有座银山,挖一百年也挖不完!\&
    朱标抬眼望向儿子,问道:\&你能不能少作一点点妖?\&
    又对朱元璋说道:\&爹,你别听他胡说八道。日本如果有银山,他们早就开挖了,岂能留给咱们挖?再说,就算真有银山,咱们怎么挖?挖了怎么运过来?难不成咱们干着,日本人看着?\&
    面对朱标一连串质疑,朱允熥无力反驳,换了他,也是不会信的,在脑子没有进水的情况下,谁会为了一座传说中的银山,派遣大军跨海远征?
    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是有道理的。
    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出了一支由蒙古人、女真人、高丽人组成的三万人的大军,乘坐九百艘大型战船,远征日本。
    这个兵力+战船在当时堪称恐怖,妥妥的世界第一,同时期的欧洲加起来也就几百艘小破船的规模。
    然而,这次远征最终失败了,原因是久攻不下,遭遇海上台风。
    吃了瘪的忽必烈咽不下这口气,在灭亡南宋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大造战船。
    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开始了第二次远征日本。
    这一次的规模远超第一次,总兵力达十五万,战船多达四千五百艘。
    和上次一样,元军轻松拿下了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对马岛和壹岐岛。
    当元军战舰抵达日本近海时,却傻了眼。
    他们惊讶地发现,狡猾的日本人在海中浇筑了密密麻麻的石墩子。
    元军舰船根本无法靠岸,只得以舰队为阵地,涉水强行登陆。
    日军躲在石柱和石墙后面施放冷箭,浅海中的元军士兵成了送上门的活靶子,死伤惨重,只得退回船上。
    元军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船上士兵染上了疫病,粮食也断绝了,不得不退回对马岛。
    在撤退途中,元军再次遭遇台风袭击,而且这次的台风比上次更大更猛烈更持久。
    巨风中,元军舰船倾覆大半。
    在日军的猛烈反扑下,元军舰船溃不成军,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战斗。
    十几万元军死得只剩下三四万,死亡士兵的尸体像沙丁鱼一样,飘满海面,连对马海峡也为之堵塞。
    打赢了这场生死攸关的大仗,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元朝,日本人的野心急剧膨胀。
    当朱元璋一次次向日本发出死亡威胁的时候,日本人根本不惧:反正你又打不过来,我为什么要怕你?
    有忽必烈的前车之鉴,暴脾气朱元璋也只能口嗨,并不敢贸然远征日本。
    在其后的近几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气焰一天比一天嚣张,一次次地发起对中国的进攻。
    终于有一天,他们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了东北,侵占了华北,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沿着长江一路打到了四川。
    天地无光,神州陆沉。
    这是一段最耻辱最耻辱的历史。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小日子,不把你灭掉,我算是白来了。
    朱允熥铺开一张大纸,笔走龙蛇,勾勒出中国的模样,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引颈高唱
    又在鸡背上勾勒出了蒙古的模样,在鸡嘴下勾勒出朝鲜的模样。
    又在朝鲜的下方勾勒出一只丑陋无比的爬爬虫。
    然后用朱笔在爬爬虫翘起的尾巴上划了一个重重的圈。
    \&相信我!这里就是石见银山!\&
    \&小小倭寇,屡犯我中华,不捣其巢穴,不夷其种族,怎显我大明霸气?\&
    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在碰触到这眼神时,都不禁为之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