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萍
作者:家有五猫   江湖小酒馆快穿最新章节     
    这世郭靖跟黄蓉没有什么接触的机会,也没什么感情。郭靖心中也还记着与华筝的婚约,见了华筝和拖雷,倒也十分亲热。
    他告诉了华筝和拖雷自己已经和师父和杨家叔父把段天德给杀了,那完颜洪烈估计也命不久矣,虽然不是自己杀的,但是却是一位长辈杀的,完颜洪烈受的罪可比直接杀了他来得多得多。
    拖雷和华筝闻言大喜,拱手向他恭喜大仇得报。拖雷更是说,这下郭靖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一回到草原,就禀告成吉思汗,给他和华筝成亲啊。
    郭靖虽然答应了杨康要回草原上为他提供消息,可是现在成吉思汗也还没有侵略大宋的地盘,他并不觉得蒙古是大宋的敌人。再说他也不想欺骗安答和华筝,更不想欺骗大汗。要不是成吉思汗,他和母亲这些年受的罪会更多。
    但是他也没有傻到把杨康的话和盘托出,只是说成亲的事先不急。母亲是南边人,蒙古的苦寒根本就受不了,他想先把母亲送回牛家村安顿好了再说成亲的事。
    拖雷还没说话,华筝就生气了,拿着手中的马鞭指着郭靖,问他是不是不想跟自己成亲,不想留在草原了,要不然哪有成亲的时候男方的父母都不在场的。那南边有什么好,他去了一趟江南,心就不在草原了吗?
    她这半年思念郭靖尤甚,好不容易等得他回归,他却还不肯跟自己成亲,心中不免就生出了一番郁气来,喊完,就拍着身下的马往蒙古的方向跑了。
    拖雷无奈地叹了口气,对郭靖说道:“安答,你现在大仇也报了,就听我的一句话,和我妹子成亲,好好待在草原不好吗?我父王肯定不会亏待你,还会对你重用。你说伯母想念家乡,可是那江南之地也不一定安稳,你要是送她回去,估计就回不来了。你也不能怨我妹妹生气,她这半年想念你得紧,还时时去看你妈妈,实在是个好女人。”说着,就催郭靖去追华筝。
    郭靖听了拖雷的话,虽然有些不愿,还是催动小红马去寻华筝。华筝骑得也是匹难得的好马,可是哪能跟小红马比,没过多久,就被郭靖追上了。
    华筝看他追了上来,也不气了,不待他哄,就露了笑脸。
    三人一路行去,没过几天,就到了成吉思汗的驻地。
    郭靖先见了成吉思汗,才回自家的帐中见了母亲。跟李萍叙话到夜深,才把这半年多来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她。
    李萍没想到当年的真相竟是如此,听完沉默了半晌。
    她竟一时不知道要怨谁了。包家妹子的性子她是深知的,可一向只以为她柔弱心善了些,没成想她竟然如此不知轻重,最后还同那金国的王爷去了,把丈夫和儿子都抛在了脑后。真真的令人气愤。
    可自家又何等无辜,就因为她要发善心,也不看看发善心的对象是谁,给自家带来了滔天祸事。要不是她,自己又怎么会被段天德掳着到处跑,又怎么会流落到草原,连自家儿子脑子这一根筋,八成也是因她连累。
    因此儿子说包惜弱跟的那个完颜洪烈八成也命不久矣,李萍听了,不由得心中一阵快意。包惜弱再嫁了又如何,那完颜洪烈死了,看她包惜弱还有什么脸面在这世上活着。
    郭靖说要带她回南,她一听就十分欢喜,马上就起身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她正忙着收拾各种东西呢,儿子又吱支吾吾地说了杨康对他说的话,李萍就把收拾东西的手给停下了。
    李萍虽然也是江南女子,可性子比包惜弱可刚强的多,最难得的是,她心中自有一份身为汉人忧国忧民的胸怀。要不然,她也不能熬到把郭靖生下来并养大成人。
    儿子还想着不与成吉思汗为敌。可她却知道,成吉思汗的野心可不止金国这地。这些年成吉思汗不断地招兵买马,雄兵何止百万。把金国打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打掉金国之后呢,难道成吉思汗会放着富庶的江南不放,陈兵不前了不成?怎么可能。就算是她处在那个境地,也会顺手把宋朝给灭了。反正宋朝现在就是个空壳子,贪污腐败极致,朝廷中无可用之人,也无可用之兵。倒台也是早晚的事情。
    就像拖雷说的,回家去,也求不得个安稳。
    可她们母子还是宋人,总不能助着异族去打宋人去。真的打起来,江南肯定也会遭殃,那老百姓就又要受苦了。她们母子将来又怎么有脸去见郭啸天。
    李萍思忖着,手下收拾东西的动作也停了。
    那杨家小子说的,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要是中原能有一个能人出来,杨康在金国做内应,自家儿子在蒙古拖拖后腿,说不得也能闯出一番天地来。就算不是宋朝皇室也无所谓,只要是汉人,不管谁坐那个位置,只要能不让宋朝子民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总要好得多。
    只是这个人在哪里呢?
    北京,杨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现在在朝中渐受重用,连京城的防卫,金朝皇帝也交给了他。
    他倒是想自己去揭竿起义去,可是金国的消息很是重要,换了任何一个人,也没这么方便。可要是没这么一个能领着南宋子民先把南宋王朝掀翻的,他就是有再多的消息,又有什么用?
    他一想到这个就发愁。早些年还有那梁山好汉要造反的,可是最后也没成事。现在南宋人才凋零,也没人能领兵的。
    他愁得长吁短叹,天天茶饭不思。
    杨铁心到底还是不放心杨康,偷偷来了北京城,但他跟杨康长得很是相像,不太敢公然露脸,平时就穿着仆役的衣服,天天在杨康书房待着,做些洒扫除尘的事,顺便照顾下儿子的起居。穆念慈倒是忙得很,在北京城把琅琊阁也开起来了,有王府做靠山,杨康又说王府的钱财任她使用,很快的,琅琊阁就在北京城中成为了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鹜的所在。
    杨铁心和穆念慈问明白了他在愁什么,杨铁心还罢了,穆念慈却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