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陈宝根的感激
作者:偏爱年代文   穿越七零,带着妹妹下乡插队最新章节     
    “我给大家谋的福利,就是希望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更是要照顾的重点。
    我希望咱们可以齐心协力,把陈家屯打造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让所有的老人老有所养,让所有的孩子幼有所依,让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有书读,让每一个病人都能看得起病。”
    世间的苦难太多了,杨白衣也没有自大到认为可以帮助所有人,但是他希望在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上,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一刻,社员和知青们感觉杨白衣浑身光芒万丈,身影都变得高大起来。
    那些因为自己无法劳动而被儿子儿媳妇嫌弃的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些因为是女孩,父母就不想让她们上学的女孩,看向杨白衣的眼睛里有了光芒。
    刚才还吵着想要按工分分配的社员,和杨白衣一比较,不由得自惭形秽。
    是啊!自己家劳力多不假,可大队也没有让自己白出力啊!工分多分粮也多啊!
    现在还想多分福利,啥好事都是自己家的,凭什么呀?
    “杨大夫,您说的对,是我格局太小,和您比起来,我太自私了。”
    陈百成站了起来,朝着自己的脸上就打了一巴掌。
    “大孙子,你也要好好读书,杨大夫说的多好啊!又是什么养,又是什么医的。”
    “还得是读书人啊!讲的话就是有水平。”
    “这格局,这觉悟,比不了,真的比不了一点!”
    ……
    虽然杨白衣说的话,有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的,但这丝毫不妨碍社员们对杨白衣的崇拜。
    这年头,正是思想单纯,要求进步的年代,杨白衣几句话直接说得大家热血沸腾,群情鼓舞。
    陈百旺挽起袖子,挥舞手臂,社员们喊起了整齐的口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姥姥,我哥哥好厉害!大家都在夸奖他呢!”
    小丫头拉着暮雪的手,高兴的又蹦又跳的。
    “是,我大外孙最厉害了!”
    暮雪认真的点着头。
    “这就是我林宛如相中的男人,不管什么场合,都是如此的光芒万丈。”
    林宛如看向人群中央的杨白衣,深情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崇拜。
    喊完了口号,背完了语录,杨白衣悄然退去,陈百旺开始给大家发钱。
    首先发的就是知青们,他们被分在希望瓜子厂以后,从翻地到播种,从除草到浇水,一直到收获以后炒制成瓜子,全程都在参与,是希望瓜子厂的重要管理人员。
    一共九个知青,每人发了二十几块,一共一百八十块钱。
    对于知青们受到的特殊照顾,社员们没有丝毫不满,反而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大家都知道,杨白衣之所以劳心费力的牵头搞希望瓜子厂,希望果园,照顾知青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这是知青们命好,和杨白衣分配到了同一个生产队,其他人羡慕不来。
    剩下的社员包括所有的大队干部,甚至杨白衣自己,都是按人头一人分了三块钱。
    还剩下几十块钱,留在了大队部充当经费。
    “杨大夫,谢谢您。”
    一个穿着破烂,浑身都是补丁的男子,领完钱以后,带着全家向杨白衣鞠躬表示感谢。
    这个人杨白衣认识,名字叫陈宝根,算是陈家屯过得最艰苦的一类人。
    他家里就是典型的人多,劳动力少。
    陈宝根的父母,以前也称得上是命运多舛,养育的孩子,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夭折了,快四十岁才有了陈宝根。
    夫妻俩小心翼翼的把陈宝根养大,给他娶了媳妇。
    因为家里人丁不旺,生孩子就成了他们全家的执念。
    陈宝根的老婆,肚皮也争气,八年时间给陈宝根生了五个。
    今年老大才十一岁,最小的才三岁,现在陈宝根的老婆肚子里还有一个,看样子也快生了。
    因为这些年,陈宝根的老婆不是怀孕,就是在生孩子,所以几乎没有好好上过工。
    陈宝根的父母年事已高,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农活,一天才能挣到五个工分,全家只有陈宝根一个壮劳力。
    老两口勉强能挣出自己的口粮,剩下了一家七口,全靠陈宝根一个人的工分养活,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秋收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到生产队借钱借粮,成了他们家的主旋律。
    如果不是杨白衣做主,免了他家孩子的书本费,他们家的孩子一个也上不了学。
    今天,他们一家九口,一下子领了二十七块钱,这是他们家从来没有见过的巨款。
    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杨白衣带来的,他们从来都没有如此感激一个人过。
    “宝根大哥,眼下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等孩子们长大了,你们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有人就有盼头。”
    杨白衣把他们一一扶起,给他们加油打气。
    他下乡的时候,陈宝根家里的老五已经出生了,现在在跟他们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的事情纯属扯蛋,还是想办法帮助他们一下来的实在。
    分到钱的社员们,路过杨白衣身边的时候,都会面带笑容的表示感谢。
    虽然今天分的钱不算太多,但也绝对不算少。
    这才是第一年,河滩地开发的少,一年一年的开发,钱就会一年比一年多。
    苞米一亩地产七百斤,交完公粮一亩地剩三百斤,一斤才卖八分钱。
    瓜子一亩地产了一千斤,一斤卖了三毛钱,这个账没上过学的都会算。
    等他们把属于陈家屯的这段河滩地全部开发出来,一年能挣多少钱?想一想内心都火辣辣的。
    等社员们全部分完了钱,杨白衣一家也随着人流离开了大队部。
    “娘,这是我分的二十块钱,您收着吧。”
    回到家,周凤英就把钱交给了暮雪。
    “好孩子,娘有钱,这是你的工资,你自己收着,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
    杨白衣隔三差五就给老两口塞钱,他们还真不缺这点。
    “娘,您和爹给我的改口费,我都收着呢,平时也不怎么花钱。
    您是咱们家的掌柜的,这个钱是咱们家的进项,理应有您收着。”
    周凤英坚持要把钱给婆婆保管。
    “娘,您就拿着吧,等我们用钱时,您在给我们也成啊!”
    萧复兴也在一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