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青花瓷
作者:一枝雪v   转香壶最新章节     
    一路上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但经过短暂休息后的皇上却又变得神清气爽、龙颜大悦起来。
    尽管身处宫外,但幸好有令一夫这位得力臣子伴随左右,时刻督促并提醒着他勿忘政事。因此,即使此次南巡来到江南,皇上依然能够将处理政务放在首位,把游山玩水置于次位,并没有因为贪图享乐而耽误国家大事。
    每抵达一处新地点时,皇上所做的头一件重要事情必然是召见当地官员,认真听取他们关于本地各种事务的详细报告。这不仅显示出皇上对各地情况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更体现了其作为一国之君应有的责任感及勤勉态度。
    皇上江南出访的第二站,便是泗春城。
    泗春这座小城规模虽不算大,但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坐落于江南水乡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凭借着当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如青花瓷制造和丝绸生产等传统优势产业,泗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江南地区富饶繁荣的代表城市之一。
    尽管今年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幸运的是,这里拥有像杜郡守这样一心为公、心系百姓且能力出众的官员。他全力以赴地处理民生问题,积极赈灾救难,使得泗春得以迅速从灾难带来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如今,各种事务逐渐回归正常轨道。
    更为显着的变化是,经过灾后的奋发努力和精心整治,泗春城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原本因灾而略显萧条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繁荣昌盛、蓬勃发展的局面。市民们生活安定富足,各行业发展秩序井然。
    这次,由苏大人带领的造办处到江南来采集丝绸,这泗春城便是第一站。
    泗春城的杜郡守早已经安排人,筹集到了千匹的上好丝绸,专门等着苏大人过目。再向皇上讲完泗春城今年的各项事务后,杜郡守低着头静静地站立在那里,他等着皇上发话询问什么。
    这次,陪同在皇上身边的,还有令一夫和苏大人。
    皇上向来就是个随性洒脱、不拘小节之人,此次出宫访问更是如此,他直接免去了诸多繁琐礼节。
    此刻,皇上手中正握着一盏茶杯,此杯乃是用上等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青花压手杯。其质地细腻光滑,宛如羊脂白玉;色泽清新淡雅,恰似秋日晴空;釉面晶莹剔透,仿若静谧深海。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握持手感,这件青花瓷杯皆堪称绝世珍品。
    刚才,泗春的杜郡守已经介绍过,这款青花压手杯,正是这泗春城内青花伍家出品。伍家生产的青花瓷,在泗春当地非常有名,也是颇受百姓喜欢。
    皇上就不由地多欣赏几眼手中的这款压手杯,他一边看着那只青花瓷,一边在认真的听着杜郡守的汇报。
    令一夫和苏大人就站在不远处,他们二人也在认真地听着。
    杜郡守向皇上详细地禀报了泗春的各种情况之后,沉思片刻,接着说道:“陛下,泗春虽非富饶之地,但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一群勤劳质朴、日夜辛勤耕耘的子民。他们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都秉持着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精神。正因如此,这些百姓不仅各司其职、安守本分,还时刻听从官府调遣;他们心怀家国大义,能够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认真履行自身义务。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民众,如今的泗春城内才会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景象。此乃泗春之幸,亦是圣上洪福齐天所致啊!”
    皇上听完杜郡守的话,他点点头。
    皇上轻声说道:“百姓的人心,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才是人间正道,官员行的正走得稳,百姓才能听从你的指挥管理,他们才能跟随在你的后面,才有安分守己这一说。”
    皇上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落在杜郡守身上,缓缓说道:“那日朕于码头登岸,远见你身后黑压压一片跪地之民。彼时,朕便深知泗春百姓心向何处。他们愿随你前行,亦愿追随着朝廷。此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因为他们渴望过上安稳、富足之日,仅此而已。故而,汝之功绩,朕了然于心……”
    杜郡守闻得圣上此言,惶恐至极,赶忙叩头谢恩,颤声言道:“微臣承蒙圣上龙恩庇佑,方得今日之昌盛景象。百姓能有这般美好岁月,全赖圣上洪福齐天。泗春城之民得以安居乐业,实乃圣上恩赐。微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圣上知遇之恩!”
    皇上笑着,他又端起了手中的那只青花瓷杯,小口抿了一口茶。
    皇上笑着说:“我们对于泗春城来说,都是匆匆过客......泗春城的百姓有了一个
    好的父母官,那才是他们的福气,我希望你杜郡守,就是百姓希望的那个人......”
    杜郡守赶忙跪下来,他伏在地上,声音低沉但却非常有力:“臣一定不辜负皇上的期许和厚爱!”
    皇上笑着摆摆手,示意杜郡守站起来说话。
    皇上又问他:“刚才听你说,这青花瓷是泗春的一个招牌......这里最有名的,做的最好的青花瓷是什么品牌?”
    听到皇上如此问,杜郡守赶忙回答说:“泗春城最有名的青花瓷,是伍家青花瓷,
    伍家青花瓷历经百年沧桑岁月,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时至今日,它已衍生出琳琅满目的青花瓷制品,涵盖日常用品以及各式装饰瓷器等领域,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架构。其中,青花瓷杯堪称翘楚,其色浓翠欲滴,样式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伍家青花瓷备受民众青睐,上品更是被视为稀世珍宝,引得无数藏家珍而重之。如今,伍家青花瓷产业蓬勃发展,数座瓷窑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瓷器制作工坊应运而生且分工明晰。可以说,伍家青花瓷不仅成为了泗春地区的响亮名片,更为当地居民奉献了优质商品,带来了便捷生活体验,同时还极大地推动了泗春经济的繁荣与腾飞。伍家青花瓷,无疑是泗春人民的无上荣耀,亦是他们心中永恒的自豪!”
    皇上点点头,他扭头看向了令一夫和苏大人:“令公,苏大人,你们也都拿上这个青花瓷看看,感觉一下怎么样?”
    二人连忙走到旁边的一张桌子旁,桌子上,早已经为他们二人也准备了两杯青花压手杯盛着的茶。
    二人拿起青花杯子去认真的观看,他们二人都是见识过上好瓷器的人,什么样的瓷器他们没有见过?青花瓷好不好,他们一打眼儿便能知道。
    令一夫仔细端详着手上的青花瓷杯,他点点头,肯定地说道:“果然是上好的青花瓷压手杯。”
    苏大人也看着手上的茶杯,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杜郡守又说:“伍家青花瓷,不仅有上好的各种日用瓷器,还有各色的欣赏瓷器,皇上这次在泗春停驻,如果有兴趣,也可到伍家青花瓷窑去看看。”
    皇上也是一个兴致昂扬的人,他听杜郡守这么一说,便来了兴趣。
    他点点头,说了一句:“那改天......去窑上看看?”
    皇上发话了,杜郡守立即就安排起来。
    他招来了伍爷,将皇上要去参观伍家瓷窑的消息告诉了他。
    伍爷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已是一阵激动,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感到了紧张。
    这对于伍家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
    好在自从上次和杜郡守商议这个事情以来,伍爷就非常重视这件事,这么些天以来,伍爷一直都在为这个事情而忙碌着,不但是伍家人在为此而忙碌筹备着,伍爷要将房子德和柳永挽留下来,他们也一起帮着伍爷,一直在筹备着皇上来访的事。
    好在事前都有准备,所以当伍爷听到杜郡守告诉他这个消息后,他一时感到了紧张,但很快便镇定下来。
    “皇上有心想去看看伍家的瓷窑和制作工坊,伍爷这边一定要费些心思,场地那边的筹备,每一步的安排都要周密细致,这件事情就全部拜托给伍爷了。”杜郡守笑着和伍爷说。
    “杜郡守放心,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部署,只为让皇上更直观的看到伍家青花瓷,今天回去之后,我们会再检查一下各个环节上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杜郡守也笑着点点头。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仿佛连老天爷也知道今天将有大事发生一般。皇上准备亲自去视察一下泗春伍家瓷窑的情况,天还没亮的时候,伍家那边就开始忙碌起来。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从皇上的行宫一直延伸到伍家瓷窑的道路早已被封锁得严严实实。不仅如此,道路两旁的店铺也纷纷关门歇业,店主们似乎都接到了某种通知,不敢有丝毫怠慢。而那些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也变得异常安静,只剩下偶尔飞过的鸟儿发出几声清脆的叫声。
    与此同时,一群身着锦衣华服的侍卫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手持长枪利斧,神情严肃,仔细检查着每一处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有些侍卫甚至爬上屋顶,居高临下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还有些则沿着街道巡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没过多久,整个道路焕然一新——路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连路边的花草树木也显得格外精神抖擞。然而奇怪的是,如此重要的日子里却不见一个普通百姓的身影。显然,为了确保皇上的安全,有关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课,将一切闲杂人等都清理出了这条道路。
    伍家青窑那边也正在严阵以待,各个环节上都有专人把守,这一天,不但伍爷和伍家二少爷伍仁在现场,房子德和柳永也早早的来到了瓷窑上,在伍爷的安排下各司其事。
    各方面都等待着,等待着皇上的大驾光临。
    终于,皇上的车队从泗春的行宫出发了,车队人马在街道上缓缓前行,陪同皇上一起来参观的,还有苏大人和令一夫。
    当他们终于抵达伍家青窑时,杜郡守和伍家窑上的每一个人都早已双膝跪地,他们满怀敬畏之情,齐声高呼:“恭迎圣上驾临!”这声音如雷贯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震撼。
    柳永此时也毫不犹豫地跪伏在地,他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激动。眼看着皇帝亲临此地,他深知这一刻意义非凡。众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就在这时,皇上开口说道:“众卿平身吧。”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威严,如同天籁一般回荡在空气中。柳永缓缓起身,动作显得有些拘谨。他抬起头来,目光恰好与皇上交汇,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随着众人纷纷站起,现场气氛渐渐缓和下来。皇上在众人的陪伴下,开始参观瓷窑,随行人员紧跟在皇上身后,房子德和柳永也在这些随从人员当中。
    一行人在参观完瓷窑后,便又来到了伍家的制坯房,这里是伍家打磨、制坯、成坯的制作工坊,匠人们还在有条不紊地做着手上的活。
    皇上到来,他们全部放下了手上的活,一起跪在地上。
    皇上看了齐刷刷跪在地上的人群,面带微笑的和众人说道:“大家都平身吧。”地上跪着的人群站了起来,各自走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又忙碌起来。
    皇上走到一位正在专心做坯的师傅面前,拉坯师傅一紧张,刚想放下手上的活,又要跪下来,皇上制止了他。
    跟随在皇上身边的令一夫对那个人说道:“你们忙自己手上的事情就好。”
    制坯师傅点点头,就又低头忙活起来。
    这时,在紧挨着制坯房的一个小侧门里,却有一双眼睛一直在往这边看。
    那双眼睛透过窗户,掠过人群,掠过皇上,却落在了柳永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