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忆昔抚今
作者:泗竹   又逢,江南烟雨时最新章节     
    “袁纾...”
    走神的袁纾,听到顾辰安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顾辰安问道:“想什么呢?”
    袁纾笑了笑:“我在想,这幅画里的场景,现实中是什么样的。”
    “想到了吗?”
    “不太清晰。”袁纾努了努嘴,略显遗憾。
    顾辰安浅笑一下,视线落回眼前这幅画中。
    倏尔。
    忆潮翻滚——
    南朝初期,边境烽烟四起,尤其是西南地区。历朝历代,那里一直都是块难啃的骨头。
    小国叛乱,挑起纷争;盗寇出没,烧杀抢掠;山匪横行,山间自领一地而治,胁迫手无寸铁的村民缴粮缴钱缴女人,无恶不作。
    老百姓冤无处申,只能四处逃窜,流离失所。逃亡路上如遇上山匪,等待他们的只剩下死亡。
    无助!绝望!
    为了稳住西南局势,逄辰安领命出征,率军在边境驻守了七月有余。期间剿灭山匪,肃清境内反叛势力,也算暂时还给老百姓一处安稳落脚地。
    境内虽已平定,可境外却蠢蠢欲动。甚至有官员勾结叛党,欲另起政权,打算在边境挑起了新的纷争。
    一天夜里,军中将士们在营地休整。天亮后必定又是一番血战,大家也心知肚明。
    说是休整,实则彻夜难眠。
    出征七月,大小战役数百场,死伤已无数。尽管如此,将士们无一退缩。
    虎帐中,逄辰安点燃烛台,看着案上的地图和军令,思考着战略部署。各将领,安静站在一旁,等候发令。
    突然,外头传来一阵又一阵嘈杂声,营地深夜遭袭。
    逄辰安火速冲了出去,远处的几顶帐篷,已经被投来的火石烧得浓烟四起。
    逄辰安有条不紊地向几位将领下达命令,各自领命后,全军奋起迎战。
    一触即发。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硝烟战场,逄辰安带领众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杀。他身先士卒,不惧生死,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也变得勇猛无比。
    敌人的箭矢、长矛如同暴雨般袭来,每个人咬紧牙关,奋力搏杀。
    很残酷,但是无一人退却。
    呐喊声、兵器交锋的声音交织着,画面无比壮烈。
    伴随晨曦,吹响了胜利的军号。
    此一战,大获全胜。
    当天夜里,军营灯火通明,将士们围在篝火旁,举杯畅饮,庆祝着胜利。
    逄辰安独自坐在营帐外,看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就在刚刚,接到密报,皇帝病重,已卧榻多日。
    胜利的喜悦一扫而空,逄辰安心中满是忧虑。北面战事刚刚结束,宫里却传来如此消息。
    建都至今十余载,南朝根基并未稳固,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如果这个时候一国之主传出些什么,不免人心惶惶。
    天微微亮,逄辰安带着一支队伍回朝,沿途百姓欢送着。
    只有逄辰安一路心思沉重。
    快马加鞭,回到建康也是半月以后。兵马留在城外五公里的地方扎营休整,逄辰安孤身进宫。
    皇帝听闻逄辰安回来了,坚持要起身更衣迎接。在侍从的搀扶下,才得以起身。
    逄辰安风尘仆仆来到寝殿,无需通报,这是皇帝给他的特权,出入自由。他踏入殿内,两位大臣和镇国大将军纷纷向他作揖行礼,此时能在这里的,都是心腹、亲信。
    皇帝半倚在龙榻上,模样憔悴如老朽,已然没有帝王之势。他轻轻招手,示意逄辰安靠近。
    逄辰安刚来到床边,皇帝一把抓住他的手,两人低声交流。
    听闻西南战事,局势基本稳定,皇帝别提多高兴,但也不忘叮嘱着:
    “胜仗固然重要,但守江山更为不易。而今眼下外患虽除,切莫掉以轻心。此外,内忧亦不可小觑。朝中之事,纷繁复杂,你要时刻保持清醒。江山将易主,我不放心啊...”
    “......”
    逄辰安也明白,他并没有在宫中过多逗留,起身作揖,便离开了。
    回到王府,已入夜。
    月光洒在王府的青石板上,映出一道道幽深的光影。他穿过长廊,每一步都显得特别沉重。
    回到寝室,他并未休息,而是坐在案前,取出一份密函。这是今天入宫前,才送到他手里的。
    密函上说有人要准备大做文章,搅乱朝堂风云。
    逄辰安紧锁眉头,眼神中透露出锐利的光芒。他清楚,这不仅仅是一场权力斗争,更关乎南朝的未来。
    他也知道自己必须行动了,这样才有机会去稳定局势,确保皇权的顺利过渡,防止任何不安定因素趁机作乱。
    他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然而,心中的忧虑却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无法平静。
    皇帝的病情日益严重,每日咳嗽声不断,脸色愈发苍白。
    太医署的御医们都已束手无策,他们手中的药方已经用尽,但皇帝的病情却不见好转。
    这天,皇帝又照常召逄辰安进宫。这一次没有谈江山社稷,而是像父子一般,聊聊家常,说说与逄辰安父亲的往事。
    逄辰安假意在听,心头却思绪万千。
    皇帝察觉出他的异常,顿了顿,叹了一声:“辰安,你如何看待太子?”
    皇帝突然开口,声音微弱却坚定。
    逄辰安微怔,目光与皇帝交汇。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太子经验尚浅,但并非不可雕琢之材。加以时日,辅以良师,未必不能成为明君。”
    “......”
    那是他的儿子,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几日后,皇帝突然下旨赐婚。消息传到王府时,逄辰安尤为不解。
    文武不指婚,人之常情。
    逄辰安速速入宫,皇帝此刻正在大殿上,还召集群臣。
    逄辰安请求皇帝收回成命,未果。
    群臣已经开始道贺,也有人不解皇帝为何要这么做。
    袁渊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悦之色,逄辰安脸色更加沉重。
    当天夜里,逄辰安来到袁府,他并不是来见自己未过门的娘子。
    袁渊清退下人,领着他来到书房,两个人在屋里交谈了一夜。
    ......
    见顾辰安想事情想得出神,袁纾轻轻推了推他,问道:“怎么了?”
    顾辰安摇了摇头,表示没事。
    突然,门铃响了。
    顾辰安起身去开门,袁纾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
    门一打开,门外站着一个身着西装革履的男人。
    顾辰安认出对方是邱燕玲的司机,眉头一皱:“什么事?”
    “太太让我过来给您送东西。”说着,他便从西装内里掏出一张请柬。
    袁纾定睛一看,那是顾怀恩的婚礼请柬。
    顾辰安伸手接过来,盯了一眼封面,便将手臂落于身侧。
    见对方没有要走的意思,顾辰安沉声道:“还有什么事吗?”
    “太太交代,请您和袁纾小姐务必出席。”
    婚礼定在下周五,就在上海举行。
    邱燕玲还真是一意孤行。
    刚刚来送请柬的司机说,让他们务必出席。看样子,邱燕玲是在担心顾家人,没有一个到场。
    身为顾家儿媳,自己儿子的婚礼,没有顾家长辈出席。传出去,那不成笑话了。
    顾辰安打开请柬看了看,随即又整理好恢复原样,放在了茶几上。
    袁纾挽着他的手臂,问道:“你去吗?”
    顾辰安似乎还在斟酌,他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想去吗?”
    “我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