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分工合作
作者:小寒豆   好韶光最新章节     
    滞留上海的也有谢子兰一家,因为她女儿的病势,不敢冒险离开。他们一家三口也许更愿意谨慎地选择走陆路,每到一站就休整休整,再转向下一座城市。这样既不必舟车劳顿,万一小女孩的病情恶化了,城市里看病也比较方便。
    康美新也没有跟着朱品慧这支队伍,她的父母都是谦卑善良的性格,为了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主动表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黑市上买票前往武汉。
    蔡逢春却无法和康家一起走,因为他懂摄像,也看得懂设备说明书,还可以试着学习维修原理,所以他和设备是牢牢绑在一起的。
    苏傲雪看到他眼底有深重的焦虑,便凑过去悄声安慰:“别着急,横竖景堂今天要忙着发电报,我让他想办法联络一下上海的朋友,去康家问问他们买到票了没有。即便买不到,这件事我一定会帮到底的。”
    蔡逢春是个从乡下进城淘金的穷小子,自己也才刚混出头,除了为女朋友干着急,根本帮不上多少忙。现在有了苏傲雪的话,他的心便定了许多。焦虑得到了缓解,朱品慧的声音就能从容地进入他的耳朵了。
    从前在上海时,朱品慧因为要对自己地下党的身份进行严格保密,一向是隐身在佐飞之后,许多属于她的智慧和能力都是借佐飞展现出来的。
    此时,没有了束缚,朱品慧的光芒便再也遮掩不住。
    “我们两支队伍合起来只有三台放映机,我建议由三个人组成一支小分队,可以去周边村镇给老百姓放电影。至于慰问部队的任务,我打算只带表演队和摄影组,我们轻装简行,用舞台剧的形式去给前线士兵演出。组织上觉得胜风拍摄的《少爷耕田记》很接地气,根据地的百姓一定会喜欢的。我们游击队的士兵大多也来自农村,自然也会喜欢这个题材的。而且,这个故事讲了城市的阔少走进农村,在种地的洋相中,慢慢了解了农民的不易,这对消除不同阶层之间的误解有积极意义。我们的国家正在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需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那么,当下就需要我们创作出能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文艺作品。”
    罗健举起手,提出了不同意见:“老范的剧本是不错,可全民抗战是悲愤沉痛的事,诙谐的剧本会不会不太合适?”
    苏傲雪闻言,随即也举手表态:“我认为题材轻松一点也很好。虽然现在是国难当头,但我们要有乐观的革命精神,更要学会苦中作乐。”
    蔡逢春立刻点头不迭,同样举手道:“我同意傲雪的意见。”
    朱品慧很骄傲地冲苏傲雪颔首,高声笑道:“我也赞同!我们要注意军民的精神健康,不能总陷在沉重悲伤的情绪之中。”
    罗健被这个有理有据的论点说服了,笑着向苏傲雪拱了拱手,表示虚心受教的意思。
    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商讨范胜风的剧本如何改,才能更适宜舞台表演。
    “诸位,我觉得还要考虑一个问题——”朱品慧打断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到了武汉我们可以进剧院演出,但去到根据地可能就是露天表演了。所以,舞台设计要考虑两种不同的情况,可能剧情也要按照演出条件做出必要的调整。”
    范胜风作为原着,提出了更细致的修改方向:“电影版用的都是稻米和稻田,这是根据上海的情况来的,到了内陆肯定要改成当地的农作物。还有就是下乡演出的时候,我建议演员们多跟老乡交流学习,可以在台上现挂一些当地方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苏傲雪用心听罢,也提议道:“所以,我们的改编分两步走。这几天先试着改编剧情,等下船以后,先要去了解当地的农业情况,还有民风民俗,然后再做细节上的修改。”
    蔡逢春则走到演员那桌,根据苏傲雪提出的剧本改编流程,安排他们的工作:“那我们的演员组就先了解一下剧本的概况,等到了武汉再去体验生活,学一学那边的方言。”
    有人道:“蔡导,我们好些人还没看过电影原片。要不下午的时候,拿上来放一放?”
    朱品慧也走过来问:“搬上搬下的,对放映机没影响吧?”
    蔡逢春摇摇头,道:“多用用也好,万一机器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两个小时的会议很有成效,许多待定的问题都商量出了结果。
    因为楼下不宜居住,所以散会后,大家纷纷走到甲板上吹风。
    杜景堂赶过来时,苏傲雪和朱品慧刚走出餐厅。他老远就招了招手,难掩兴奋地说道:“好消息好消息!三姨娘说她可以让出自己的房间。”
    苏傲雪惊喜地和朱品慧彼此相视一笑,迎过去时却把眉头微微拧了起来:“那三姨娘去哪儿住?”
    杜景堂笑答:“她说她可以跟二姨娘还有我妹妹挤一间。所以,我们现在有两间房了,可以分成男女宿舍。三姨娘的房间比我们住的那间还要宽敞,你把东西搬过去,再带上女孩子和几位老夫人同住。男孩子和老先生们可以跟我住一间,我打地铺就行。”
    听他已经安排得很妥帖了,苏傲雪忙扭过脸来,笑道:“慧姐,就这样办吧。你先上去帮我把房间腾出来,然后赶紧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朱品慧不再推辞这番好意,作着揖道:“杜男士,多谢你呀!”
    三人一同上楼,苏傲雪立刻就想到了康美新的事,忙问杜景堂:“你能不能托上海那边的人,去美新家里问问情形?”
    杜景堂想了片刻,便有了主意:“工厂的经理要逗留几日,跟市政府办好捐赠手续,我可以请他去探望康家。”
    回到房中,杜景堂不忙着收拾房间,先把最终定下来的声明递给苏傲雪,道:“这是马上要发出去的电报。”又见朱品慧眼中隐隐藏着好奇,便说,“慧姐也一起看看吧。多个人审稿,就多一份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