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备考
作者:高压锅爱吃饭饭   逃荒系统带我去挖宝最新章节     
    江蓠看了看她爹,又缓和了一下语气,“你这书听着也不像是没背,就是没背熟?回头我们一旬抽查一次吧!”
    江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看过的这样子一句话,学生只会做老师要抽查的功课,而不会做老师布置的功课。
    这也是有点道理的,她又查看了一下其他平时说了但是没有抽查过的功课。
    一开始是有做的,后来越来越敷衍,字写得龙飞凤舞的不说,又来索性摆烂了。
    江蓠翻看着江有礼的功课,手指敲了敲空白的书页,抬头挑眉看向她爹。
    江有礼眼神十分心虚地胡乱地瞟着,就是不直视江蓠。
    像他这种不够自律的人,还是需要人看着的。
    江蓠将这事告诉了张胜,让张胜监督江有礼。
    当天晚上吃过饭,江蓠叫来了江柏树和铁牛,也抽查起了两人的功课。
    江柏树倒是完成得很认真,一笔一画,字也写得不错。
    不过出乎意料的,铁牛的功课也都完成了。
    江蓠想着便当着他们的面夸赞了出来。
    一说才得知,铁牛的功课是江柏树每天督促着写完的。
    江蓠看着江柏树和铁牛两人的功课,心里便寻思着或许明年的童生试可以开始准备准备了。
    没过两天,江蓠刚好进城一趟,便顺道朝着私塾去了。
    私塾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江蓠直接找到了徐夫子,询问起江柏树和铁牛参加童生试的事。
    “江柏树明年童生试可以一试,铁牛的话年纪尚小,不过这孩子也很聪明。”
    是所有孩子里头年纪最小的,但是功课竟然没有落下,学得也很快,才五岁的孩子,能坐得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背起书,做起功课来头头是道的。
    徐夫子对两个孩子的印象都很好。
    江蓠听着,她也了解到了一些,考童试,光是会背书也不行,还得会做文章。
    而私塾显然还没到这个阶段,现在私塾里的学生年纪都还很小,三字经有一些都还背不全呢!
    大家的进度都不一样。
    江蓠也不可能要求人家单独为自家两个弟弟开小灶。
    诶?开小灶?
    江蓠想到这,眼前突然一亮,问道:“先生,我们家两个弟弟按照现在的学习进度去准备童试的话,恐怕毫无胜算,您能在这方面指点一下他们吗?或者有没有合适的夫子推荐一下?”
    江蓠说着掏出了一张银票,递到了夫子跟前。
    “我们家里实在没有门路,祖上三代都是泥腿子,就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现在好不容易家里要出一个读书人了,还请夫子指点指点。”
    徐夫子看了一眼这银票,江蓠出手十分大方,只是引荐一下竟然也给了五十两银子。
    “无妨,正巧老朽平日私塾下学早,闲来无事,可以指点一二。”
    徐夫子可是举人出身,指点两个小孩子念童试那是绰绰有余。
    不过他停顿了一下道:“不过要备考明年春的童试,现在开始准备的话恐怕要下点功夫。”
    即使只是去试试水,那也要端正态度,用心准备才是。
    徐夫子提议江柏树和铁牛接下来可以暂住他家里,旬假再过来接回家住一天。
    说到这个,江蓠倒是有些犹豫不决了。
    主要是江柏树和铁牛年纪尚小,陡然间要在外住宿一连十天,怕两人都适应不了。
    两人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里这么长时间,江蓠犹豫道:“这事我先回家同家里人商量商量。”
    徐夫子点了点头,将五十两银票递还给江蓠。
    江蓠没收,“您已经提供了方案了,现下是我们自己取决的问题。”
    说着,朝着徐夫子行了一礼,告辞了。
    徐夫子看着眼前的银票,嘿笑了一声,今晚晚饭能加餐了。
    江蓠离开了私塾,一路上都在想着该不该让江柏树和铁牛借宿徐夫子家里。
    回到家里,本打算找江老爷子他们聊一聊这事,结果却发现家里来了陌生人。
    江春花和赵氏,还有一个矮圆的妇人,脸上竟然还涂抹化了妆容,双唇涂了口脂,红艳艳,像是刚吃完小孩一样,看到江蓠进来,笑了起来,张着嘴巴更像是血盆大口一样。
    “姑姑,娘,这位是?”
    江蓠心里已经隐隐猜测到对方的身份了。
    只见江春花介绍道:“这是隔壁村子的高大姐,来给你大哥介绍相看的。”
    “大哥也老大不小的,他不相看早点成亲,下面的弟弟妹妹都没办法成亲。”
    那高大娘上下打量着江蓠,颇感兴趣,像是要在江蓠身上盯出一个洞来。
    江春花连忙道:“这个你不用看了,已经许了人家,我这娘家哥哥,虽然说房子盖在乡下,但是又有养猪场,家里还养了两匹马,一头骡子,生意也是遍布云州城。”
    云州城四个方向都有铺子,你就说是不是遍布云州城?
    “你可别说,这生意可不是祖上传下来的,全靠他们兄妹两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做起来的,一年前还是刚逃荒过来的。”
    江春花一张嘴,噼里啪啦地说着,根本就没有给媒人说话的机会。
    高大娘被她的话砸得晕头转向的,“我这侄女更不得了,许的可是京城人家。”
    皇帝赐婚的事江春花知道了,但是江老爷子不让大肆宣扬。
    高大娘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后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不说别的,光是听江春花说江家在城里也有好些生意,高大娘都心动了。
    “实话不瞒你们说,我们家里正好有一个女儿待嫁闺中,不如找个日子让两人相看相看?”
    高大娘一直为女儿的亲事也挑挑拣拣许久,一直都不太满意。
    本意是想找个城里的读书人,最好是秀才郎,家里做点小生意最好。
    江松树虽然差强人意了一些,没有念过书,但是好歹识点字,不是城里人,但在城里有生意,退而求其次,这样子的人家倒也还可以。
    毕竟现在闺女也十七岁了,再拖下去那可就真的要砸在手里了。
    一听到是高媒人自家的闺女,江春花有些不太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