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汝之妻儿我曹某人养之
作者:杨小笙   魂穿三国之何进大将军最新章节     
    “好!先给本初松绑。”
    随后何进又命人取来酒水为袁绍压惊,见袁绍豪迈地将樽中酒水一饮而尽,何进方才笑着说出了最后的条件“本初此行少不了统兵征伐,这兵荒马乱的,你之家小也不便跟随,便由朝廷代为养之吧。待你将来征服了倭岛全境,本相会命船只送他们前往与你相见。另外,彼时朝廷也会特许你每年返回中原祭拜祖地。”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自己本就是戴罪之身,以家人为质也不过是常规操作。
    何况何进能承诺他将来每年都可回祖地祭祀,实属仁至义尽了,他又怎会不认可。
    同时他也十分佩服何进的魄力,居然连自己这样的罪人也敢启用,于是忍不住多嘴问道“丞相就不怕我在岛上另寻一女子传续血脉,从此断绝中原来往?”
    何进闻言不禁失笑道“本初啊,传言倭人矮小且容貌猥琐,瞧本初这浓眉大眼的模样,若想自甘堕落娶一倭民传承你袁家宗祠,本相倒是没多大意见,只怕你袁氏祖先不会答应。至于断绝来往?倭岛物资匮乏、工艺落后,对本初而言,此法只怕弊大于利。”
    要知道在这样的时代,世家最是讲究血脉,非同等级的家族间基本不会通婚。
    生了儿子尚且还有嫡庶之别,若袁绍敢以蛮女血脉继承家业,那就是数典忘祖,乃大不孝。
    真要是如此,别说袁氏祖宗不会原谅他,就是袁绍自己都不见得能原谅自己。
    当然,若只是找个倭女发泄一番,则又另当别论。
    “……”袁绍听完也是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真是多嘴有此一问。
    其窘态也让何进暗自好笑,安慰道“好了本初,事到如今就不要想些不着边际的事,安心为国出力,朝廷自不会亏待你的家小。”
    “是啊,本初!”一旁他的儿时好友曹操也劝说道“你我乃故交,你之妻子(此时统称妻子与儿子)亦是操之妻子,有丞相的承诺在,有我曹孟德在,必不让其衣食有所短缺,本初只管放心便是。”
    他与袁绍相交多年,历史上后者死后曹操哭坟时曾表态“吾与绍少相友善,今以公义讨之,以私恩哭之…”,此话虽有装叉作秀之嫌,但他与袁绍有交情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两人虽立场不同,可袁绍之罪,丞相都可以原谅,他曹操不过是大汉打工人,又如何不能原谅?
    见到儿时好友能够免于一死他也是由衷地为其高兴,于是才急着帮何进安抚起袁绍。
    只不过他这一副“汝之妻儿吾养之”的态度却让袁绍觉得怎么听起来怪怪的,随即表情怪异地看了一眼曹操,最终还是说道“如此,绍便多谢丞相与孟德了。”
    听他这般说,何进也满意笑道“哈哈,如此甚好,来人,先送本初下去休息,再将后面之人带上堂来…”
    处理了二袁,后面的倒也简单许多,除了在此战中战死的文丑与纪灵外,袁绍的部将颜良、逄纪、牵招以及袁术麾下的张勋、桥蕤、郭图等人,何进皆对他们提出了与袁绍类似的条件。
    承诺只要愿意帮助袁绍平定倭地,可以饶其死罪、不牵连其家人,并且在倭地平定后,允许他们以平民身份返回中原生活,不能入仕。
    但若有愿意留在倭岛者便能为官,也同样允许每年回中原祭祖。
    颜良等自然没得话说,本就是袁绍的死忠及部下,能跟着袁绍继续建功立业又能洗脱罪名,他们当然没问题,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答应下来。
    至于其余几人,张勋与桥蕤作为武将,适应能力也都还算不错,考虑到答应下来不但可以免死,最重要还能不被此次反叛而牵连家人,也应下了此事。
    唯独郭图最为纠结,他好歹也是一位名士,怎愿跨海前往蛮夷之地,还要负责帮助袁绍教化那些如野猴子般的蛮夷。
    但这个时候却能看出何丞相的手段了,允许他们返回中原,这就好比是有期徒刑一样,给予郭图等人一个盼头。
    并且条件是只要平定了倭地即可,这就会让众人拥有奋斗动力,毕竟越早完成此事,他们在倭地的“刑期”就越早结束。
    这一点才是让郭图动摇的地方,否则他宁愿一死也不愿从此与一群粗鄙蛮夷为伍。
    在他眼中,区区倭奴蛮夷,只要他略施小计便能轻易对付。
    加上这群蛮夷本就仰慕中原文化,大汉给予它们认祖归宗的机会是看得起它们,是无上的恩惠。
    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几年就能平定倭地,到时候他郭大名士就又能回到中原了。
    也就是不能入仕让他有些不爽,不过现在的情况,郭图觉得还是先抓住这活命的机会,走一步看一步先脱去有罪之身再说。
    于是纠结了一番也同意跟着袁绍前往倭地。
    主要的将领团队敲定后,选择士兵的任务便交给了太史慈来办。
    为了确保士兵们的积极性,何进特意设下了奖惩之分。
    愿意前往并且被太史慈选中的士兵,需跟随袁绍平定倭地并服役满十年,十年后愿意回到中原者皆可为都伯(百人将),有重大战功者可择优提拔。
    当然,若自愿留在倭地者,职位上只会更好。毕竟袁绍身旁嫡系单薄,似他们这些中原老乡,留下后只怕当个将军也并非难事。
    至于其他不愿意去的,或是没被选中的,虽能留在中原,但会被录入奴籍,需发配边地服徭役,同样十年后可赦免其罪,但终生只能为民。
    一番对比之下,尽管离乡渡海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而言难以接受,可对于他们这些被俘之兵而言,这其中之苦却又都不过只是等闲。
    俘兵们看中的还是其中机遇,前往倭地不但可以继续当兵吃粮并洗脱身上罪名,还能通过十年的时间谋取一份前程,何乐而不为呢?
    要知道哪怕是在中原当兵,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样的时间内从一个大头兵混到百将的。
    何况在中原作战,能不能活过十年还不一定,相比起来,征讨一群未开化的蛮夷则轻松的多。
    在正式选拔之前,太史慈可都公开的告诉了他们,倭岛之中,诸侯国林立,兵少者数百人可建一国,兵多者也不过数千,便能成为一方霸主。
    似他们这些装备精良的中原兵过去,对于倭蛮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于是乎降军们自然是踊跃报名,在选拔时几乎人人都拼尽全力的发挥与表现,希望能被选中。
    无奈名额只有三千,注定有更多人会被刷下。
    所以选中者自然喜笑颜开,落选者则愁眉苦脸,更有甚者哭的稀里哗啦,为即将被发配为奴的命运而悲痛。
    但这就是现实,太史慈甚至觉得何进对于这群俘兵太过仁慈,毕竟起兵作乱乃重罪,本身就要作好被严惩的准备。
    能像现在这般,即便没被选中也能苟活性命,真的已是无比幸运了。
    最后被带上来的便是郑泰,这完全属于意外收获。
    他也没想到前一天自己才派人连夜送信回洛阳,后一天何进的大军就将白马城给团团包围,让他想逃都逃不了。
    破城后,郑泰混迹于一群被俘的低级文吏当中,若不是曹操曾在洛阳为官与其见过数面,何进手下这群将官还真把他当作袁术麾下普通文吏,就要被其蒙混过关了。
    话说郑泰当年虽受何进征召入朝为官,可此何进非彼何进,所以对他其实不甚了解。
    耐不住郑泰“做贼心虚”之下大骂何进诸如奸相、国贼之类,而曹操也撬开了郑泰随从的嘴得知了其来袁术军中的目的与部分计划。
    何进虽还算仁慈,可面对这样忘恩负义且执迷不悟地一心想要置自己与何家于死地之人,自然是命人推出去斩首了事。
    算算郑泰信使离开的时间,何进心中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于是命人取来笔墨、锦帛,同样写了封密信快马送往洛阳郭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