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巧对贾诩
作者:明州布衣   三国:最强谋士最新章节     
    平舆城,南北不过五里地,东西不过四里地。
    虽不能与长安、洛阳等等大城相比,但相较于其他一般的城池已经算是一座不小的城池。
    此刻这座城和周边驻扎着四万人马,赵尘带来的三万人和原先张辽留在此地的一万人。
    整个城池只有将士,少有百姓。
    赵尘想了一个办法,让张宁辛苦跑一趟泰山,将黄巾军那些家属迁过来,成为第一批入驻平舆城的百姓。
    等汝南郡完全平定之后,赵尘便会下发通知,请原先是汝南郡的百姓愿意回来的,可以均分土地。
    诸葛亮得知赵尘领兵而来,心中莫名的兴奋起来。
    年仅十九岁的诸葛亮,比赵尘出道之时还早两年。
    他把大军驻扎在阳安城,最接近平舆城与北面张绣大军的地方。
    一万大军想要面对赵尘四万大军,一般人看来几乎不可能。
    唯独诸葛亮,似乎胸有成竹,不仅不为所动,而且还劝说黄祖一边加固城防,一边等候时机出击。
    他还书信给贾诩,道明利害关系,请求相互配合,共同迎击赵尘大军。
    贾诩自然答应。
    虽然没有与赵尘交过手,但他已经领教过赵尘的计谋。
    一人想要独自对抗赵尘的四万大军,确实十分困难。
    此刻的许县,有张辽大军一万镇守,贾诩想要突破十分困难,只能等汝南郡有所行动再伺机出击。
    建安五年,十月二十三,天气步入寒冷。
    赵尘命人点了火炉,专心致志地盯着舆图。
    第一次面对诸葛亮和贾诩的组合,赵尘心中不免也有些犹豫。
    先前面对之人也有大才者,但终究不及二人才华。
    而此二人是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顶级谋士,诸葛亮还是顶级的内政人才,绝非寻常谋士可比。
    一旁的陆逊感受到了赵尘的紧张,上前说道:“先生,这诸葛亮究竟是何人,为何先生如此重视,曾经多次提到此人?”
    赵尘回头看了一眼陆逊,微笑着回答:“以后就就会发现,如今此人虽然尚未弱冠,但其才能绝对抵得上中原绝大多数谋士,未来不久之后,便会有一名智者,名为水镜先生,称呼诸葛亮为卧龙。中原地带也会流传一句话,卧龙与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陆逊听之,不以为然:“以学生看来,有先生便可安天下,今后的天下者必定是主公也。至于卧龙与凤雏,学生以为绝不如先生也。”
    赵尘忽然严肃地跟陆逊说:“伯言,记住一句话,时刻保持谦逊之心,过去的战绩和功劳都是过去,不是未来。天下大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身败名裂。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多向智者、贤者学习,永远不要停下脚步,骄傲地沉浸在自己的功劳簿当中,你可明白?”
    陆逊听了,心中颇为震撼,嘴上喃喃自语,重复了一句话。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先生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赵尘见陆逊领悟了自己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至于应对诸葛亮和贾诩的联手,赵尘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
    只不过这个设想需要有两个人来帮忙。
    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
    赵尘如今手中有四万人马,而诸葛亮和贾诩各有一万人,想要五则攻之,基本不可能,故而他选择敌则能分之。
    汝南郡和颍川郡当前的情况都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形势交错,各家都占领了数座城池。
    赵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分而击之。
    当日,他便书信给陈留的徐盛和沮授,命二人即刻出发颍川郡,取其他县城。
    赵尘要请来帮忙之人第一个便是沮授。
    十月二十八,陈留大门敞开,一路五千人马大军从西门而出,朝着许县方向而去。
    三日后,大军到达长社,拿下进入颍川郡后的第一座城池。
    又两日,取阳翟。阳翟县令丝毫没有抵抗,打开城门任由徐盛大军接手。
    而后阳城、郏县、颍阳、父城四地在徐盛兵临城下之前就表示愿意投入刘备帐下,至此颍川北面之地全部落入刘备之后,曹操的势力也彻底退出了颍川郡。
    徐盛大军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定陵。
    这个原先名义上是伏西郡治所的地方,如今已经被郾城所代替。
    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张绣和贾诩耳朵里。
    面对气势汹汹的刘备大军,张绣急忙说道:“文和,不如先行回宛城,以避其锋芒?”
    贾诩思索了片刻,想着手中尚有万人大军,伏西郡又设立不久,好不容易有两郡之地,此刻放弃就会前功尽弃,不如与诸葛亮一道,正面对抗赵尘,只要胜了,未来还有发展之路。
    若是失败,大不了撤离颍川,还有宛城可以驻扎。
    他建议张绣:“暂且不必撤离,但定陵位置关键,不可失去,分兵对抗便可。”
    张绣从之,便命副将领兵三千去守定陵,与徐盛大军对峙在沙水前。
    沮授提议先行驻扎,深沟高垒,待天气再冷些,渡水而攻之。
    徐盛从之。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尘的耳朵里。
    他微微一笑,第一步已经算顺利完成,分兵而击之,如今贾诩的一万大军已经被分为三千与七千人。
    而后,赵尘命张辽副将高览,领军五千,目标直取舞阳,又命徐盛大军准备前后夹击,坐等贾诩半路埋伏截杀。
    若是贾诩领军半路埋伏,徐盛便可领军从背后突袭。若是贾诩无动于衷,舞阳城便会落入刘备手中,更重要的是张绣和贾诩的退兵之路就会被截断,想要回宛城便没那么容易了。
    故而赵尘料定贾诩一定会建议张绣领兵埋伏。
    三日后,高览领军出击,五千大军浩浩荡荡穿过临颍、昆阳,朝着舞阳城而去。
    正如赵尘所料,收到消息的贾诩看出了赵尘的目的,立刻建议张绣领军五千,与副将的三千人,准备半路伏击。
    张绣听完贾诩的安排,信心十足,立刻领兵而去。
    贾诩却略有所思地写了一封书信,命人火速送到诸葛亮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