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开始了
作者:欢歌笑语   八零海岛:乘风破浪的军嫂最新章节     
    林彩蝶看光子确实像有事的样子,也不拦着他了,不过她也不打算再逛了。
    原本以为今天卖黄金可能会耽误时间,但是现在这么痛快,也就不用在这耗着了。
    林彩蝶直接往海边走去,然后找个不是平坦的,也少有人过来的地,跳下海,就往南游去。
    县里走海路,她自己游一个小时就到了前海村这边。
    这还是她没有尽全力,而是随意的边走边看海底风景的情况下。
    不得不说,在海底这样漫步和在县里逛街虽然性质不同,但同样吸引林彩蝶流连忘返。
    她感觉在海里还更舒服。
    倘若这个海珠还能提高速度,林彩蝶觉得自己其实可以遨游世界。
    到家后时间还早,林彩蝶就去了大姐家,主要是和姐夫商量家具的事。
    现在房子改了,家具也要重新设计。
    好在林彩蝶早有计划,家具也都想过了。
    堂屋一个方桌带4个凳子,厨房一高一矮两组柜子,2个卧室一共2张床,两组衣柜,2张写字台,一个书柜,另外再要两个床头柜。
    就是一个卧室少放了一个书柜,但是不放床头柜了。
    基本上也就这些了。
    本来林彩蝶还设计了几个其他样式,像是木沙发、茶几等等,但是考虑到赵峥嵘的职业,现在还是别出挑。
    等后期市场更开放了,随时再换就行,现在这些也足够用了。
    和魏广生把这些沟通一下,林彩蝶还给了一些尺寸,也就没事了。
    至于质量,这年代做的绝对保质保量,而且魏广生还会尽可能的给她往完美了做。
    亲戚和外人怎么也有不同。
    接下来,她的生活也就单调了下来,除了每天自己找时间下一次海,主要还是往海珠空间收鱼外,也就是做做饭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半个月,接连两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第一个是,村里的电路已经接好,接下来就是每家走线和安装电灯了。
    很多现代人不理解,点灯对于当时老百姓的重要性。
    之所以能成为爱迪生先生最知名的发明,就是因为电灯不仅是改善了人们的照明方式,甚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负责村里的电工挨家给换上灯泡和拉线盒后,看着拉一下就亮的灯,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欢喜。
    这个时候,大家还是很在意花钱的,很多人家选灯泡都选30w、60瓦的,少有人家选100瓦的,就是因为费电,浪费钱。
    不管什么灯泡都是黄色灯光,只有灯管才是白光,不过这个贵,安装的也少。
    第二个好消息是村里关于渔场承包的时间终于到了。
    这天晚上,三人正吃着饭,村里大喇叭开始广播了。
    “各位乡亲,明天,县里的领导在村里进行渔场承包的落实指导工作,村里有要承包渔场的,明天到村部报名··· ···”
    这声音一听就是村长的,比老王书记要高亢的多。
    大喇叭一连播了3遍,基本上各家各户的也都听到了。
    林彩蝶也在想着,终于开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林彩蝶就到了村部。
    村部特地将最大的那间会议室拿出来,然后一排桌子一摆,有点像是领导席那种。
    上边领导也足,一排坐了6个,林彩蝶认识的有3个,老王书记,村长,村里的会计。
    剩下那三位应该就是县里下来的了。
    但是领导牌面挺足,村民这边倒是不显得多重视。
    林彩蝶来的时候,也只有5个村民,和领导在人数上倒也能对上。
    不过郑家一家就来了4个,这··· ···
    难怪林彩蝶看村长满脸的不高兴,不过老王书记倒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
    其实在老王书记眼中,这渔场承包也是属于那种扯蛋的事。
    这么大的海域,你还划出一片让私人管理或者养殖,这不是脑子烧了吗,谁来承包啊。
    但是上头的精神还是要传达的,上头的指示也要配合,所以,他就是这种不急不慢的状态。
    屋里,一位上边下来的领导,正在给郑海英他们讲解渔场承包的政策,林彩蝶也就跟着听了听,也算有个了解。
    原来是沿海地区都在做渔场,而北方才刚刚开始搞渔场改革。
    在闵省,渔场还是国营的多,但是这种国营铁饭碗,每年的收获堪堪到指标。
    所以建新渔场的时候,借鉴了北方的经验,这次直接一步到位搞承包责任制。
    也省了建设的费用。
    私人承包渔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一年1200元,直接买断,浴场完全由私人经营。
    第二种是每年除了承包费之外,还要上交一定量的渔获。
    当然这个渔获是定向收购,也给钱,不过价格没有市场价高,但是渔场承包费用就低的多,每年只要500块。
    这个还用选,肯定都选第二种了,渔民嘛,能出鱼谁也不愿意花钱。
    接着就是政策宣读。
    渔场承包价10年不变,合同可以签10年,也可以签30年,50年。
    但是后期的承包价格肯定要按比例上涨的。
    郑海英看到林彩蝶后,也到她身边来问。
    “小蝶,你家咋就你自己来了,还承包吗,打算签多少年?”
    林彩蝶笑了一下,说道:“我想签最长年限的,能签多久是多久。”
    郑海英“啊”了一声:“要最长的?”
    林彩蝶点点头:“你想啊,要是10年,渔场刚刚走上正轨,那不还得和他们谈。”
    林彩蝶没说的是,后边政府出台了休禁渔政策,那时候,才是渔场的好时候。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制度,也就是伏季休渔制度。
    这个制度针对的是自然水域,而承包的增、养殖区域是不受政策限制的。
    也就是说,渔民经该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可以在承包的养殖区域内采捕自繁自养的渔获。
    那个时候,渔场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郑海英听了林彩蝶的话,想了下后走到父母身边商量了。
    林彩蝶则是直接走上前,到了桌子旁边直接询问具体的承包事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