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精武门》
作者:老刀锋   四合院开局:我媳妇188会太极最新章节     
    没过几天,杨庆就看到李龙在急急忙忙的拉架子了。
    杨庆奇怪,这货人不生地不熟的怎么搭起的架子?
    杨庆过来一看,好家伙,这里面还有老外,他这是从好来屋搞来的人吗?
    杨庆急忙过去问李龙。
    “李生,这些人,你是从哪里找来的?”
    李生回答道。
    “都是在好来屋恰饭吃的,找工作很困难的。”
    杨庆小声道。
    “咱们港岛的薪资,可是没有办法和鹰酱比的。”
    “你没有忽悠人家吧?”
    李龙安慰他。
    “别怕,只要管吃管住就行,这些人本身不缺钱,缺钱的我没找。”
    “他们只是希望有个拍电影的机会。”
    “他们这属于救急,不属于正式用工。”
    李龙的人脉还真的不简单。
    杨庆却感觉这样白用人也不好,万一这里面有牛逼的人物那。
    “这样吧,报销他们的来回机票钱,工资按照咱们的正式工发。”
    “不管是谁,都是为咱们工作的,我们要一视同仁。”
    “架子搭的怎么样了?”
    李龙想了想。
    “已经差不多了,剧本和编剧也写的差不多了,拍摄的时候可以一边拍一边改。”
    “毕竟想象的场景和现实有时候会有出入。”
    随后他害羞道。
    “主要是我不太熟练。”
    杨庆反而鼓励道。
    “没问题,你只管拍,我觉得你行。”
    《陈真传》的剧本写的也不错,就是杨庆觉得名字不行。
    “名字改成《精武门》你觉得怎么样?”
    李龙露出惊喜。
    “这个名字好。”
    杨庆和这群义务工,打了一下招呼就走了。
    他现在的重点是花木兰这里。
    这才是他的第一炮。
    如果李龙拍的快,杨庆甚至希望他们错开,在各地同时播放。
    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要打出名堂。
    李龙算是一个保险。
    王天林这里拍的比较细,所以慢一点,李龙的电影剧情要简单一点,应该会快一点。
    他们的进度应该会差不多。
    而其他导演也在疯狂生产电影。
    永华电影,开始密集投放,先不说好不好,就这数量,就很了不得。
    方华感觉到压力,邵逸被惊动了,想要回邵氏盯着。
    祁德尊却赶过来拦住了他。
    “不急,不急,杨庆他拍摄的越多,死的越快。”
    “我已经联合了一些人,全面狙击杨家的产业。”
    “只要他们的资金链一断裂,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空中楼阁。”
    “都是为我们打工的是,我们嘴里的肥肉。”
    邵逸不想联合祁德尊对付杨庆,但是杨庆咄咄逼人正在动他的根基,这就不能怪他了。
    商场如战场。
    “你准备怎么对付杨庆?”
    祁德尊没什么好隐瞒的。
    “我已经联系好了肯打鸡,很快我就会在港岛铺开炸鸡店。”
    “这样一来,他的必胜客,再想有现在的盈利能力,就别想了。”
    “还有皇城,我已经联络了其他地产商,准备联合抬高地价,增加皇城的拿地成本。”
    “另一边,我们会包圆港岛的教材,进行大规模开发。”
    “这样一来皇城空有地,却无法变现,还要拿高价地。”
    “不出半年,皇城就会倒下。”
    邵逸开口道。
    “然后你们吃饱喝足?我们邵氏在前面挡枪?”
    “再说了,人家那么多地大不了卖地啊。”
    祁德尊得瑟的道。
    “要是没人买那?”
    有地也得卖出去才能套现吧?
    真尼玛阴险,看来有很多人盯上了皇城,也怪他吃的太饱了。
    “你怎么保证,人家会要你们故意搞出来的高价地?”
    祁德尊嘿嘿笑着。
    “因为这个地方,都是中环的精品地块,放出来一块就会有无数人争抢,更不要说皇城了。”
    “只要有野心,皇城就不可能放弃这样的地块。”
    邵逸心里发冷。
    “你们买通了港府?”
    祁德尊一摊手。
    “谁又会和钱过不去那。”
    有时候一个判断错误,就会影响整个战局。
    大家都认为杨庆在电影上,是赔钱挣吆喝。
    杨庆也没太想从永华这里抽血。
    他在死命的砸钱,电影挣的钱,他又算砸了进去,更新设备,规划新的片场。
    时间慢慢溜走。
    《花木兰》终于杀青了。
    没过多久,《精武门》也杀青了。
    杨庆去看了片花,非常精彩。
    李龙力主自己的电影首先在全球发行。
    “杨总,我在鹰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宣传起来有热点,效果更好。”
    王天林没有和李龙争这个,他需要专心剪辑。
    好镜头,太多了,他都舍不得删,这就要好好思量,没有时间和李龙抢首映。
    杨庆皱着眉头。
    “首先,我是想你们一起上映的,这样也算一个双保险。”
    “只要有一部成功了,我们全球市场就算打开了一个口子。”
    “票房倒是次要。”
    李龙也皱起了眉头,他想了一会儿。
    “不,杨总,我不这样认为。”
    “同日上映两部片子,只会压缩我们的屏幕,这会影响我们的传播度。”
    “可能热度起来了,也到了片子的下映的时间了。”
    “国外和我们港岛不一样,好看不好看,一两天就可以传的全岛都知道了。”
    “在国外,我们的片子本来就受到限制,就是有一点热度,别人一听是港岛片,看的又有多少?数量再一少,这声音就更小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发行渠道力量太小,宣传力度更是微乎其微,那些传媒公司根本就不会花力气宣传我们的电影。”
    “我们只有成功了,才能吸引那些发行公司的注意,以后的宣传才能跟上。”
    “而我,本身就带有一点热度,可以稍微利用一下。”
    “如果我成功了,《花木兰》的宣发资源也许会跟上。”
    “如果我失败了,同类型的《花木兰》只怕更难成功了。”
    “现在国外对女主角的电影,受众太少。”
    李龙分析的很对。
    杨庆陷入到了犹豫。
    最终在陈自强回来后,杨庆和他商量后,决定听从李龙的建议。
    李龙的素质,值得他们冒险。
    而且那些免费劳工的能力很强,他们进行了专业化的翻译。
    让电影更加容易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