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青龙证券交易所
作者:老刀锋   四合院开局:我媳妇188会太极最新章节     
    杨庆收购牛奶公司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港岛。
    堂堂周爵士,竟然成了杨庆的手下。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记者发布会上,周爵士还亲切的拉着杨庆的手,称他为世侄。
    杨庆的异军突起,很快就吸引了四大洋行的注意。
    其中并购狂人祁德尊对他最为好奇。
    已经把事业发展到港岛各行各业的祁德尊发现,杨庆这个人,开公司的速度,一点都不比他慢。
    关键是这货,做一行成一行。
    头条日报已经成了港岛报纸第一。
    繁星已经是港岛电器第一。
    必胜客是港岛餐饮第一。
    顺风快运是港岛运输第一。
    皇城现在拥有的体量,也已经差不多是港岛鳌头了,到现在还在快速发展。
    杨庆还有没有其他牛逼的产业,他不知道,但是就凭人家这能力,也值得他重视。
    “派人给我好好查查这人的底细。”
    如果有机会,就咬一口,没机会就慢慢准备着,有机会了再整。
    杨庆这块肉现在太香了,有机会,谁不想咬一口?
    杨庆这边已经让王林去接手牛奶公司了,地必须控制在手里,现在不开发,以后也要开发。
    有一些聪明的人,已经看到了机会,赶紧去交易所以42的价格买入,结果单子挂了半天,也没有人卖出。
    第二天,他提高了价格57块(没查到当时的价格,到时候后来涨到了两百,68年42应该是差不多的。)。
    结果一整天还是没有卖单。
    而意识到这是机会的人,越来越多。
    第三天,他直接挂67,到了下午,价格直接涨到了76才有一手成交。(股票一百股为一手,不知道那时候是不是,查不到资料,谁有贴一下,谢谢。)
    等到一周后,牛奶公司的股价稳定在了89元。
    随后,牛奶公司贴出了公司内部股东进行股份置换的公告。
    就像杨庆说的一样,这属于私人行为,并不影响公众的利益,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问题。
    暴涨的股价,都让周锡年想发行新股了。
    杨庆当然不会同意,一旦发行新股,就要稀释他的股权,到时候说不定会让周锡年抓住机会了。
    而且杨庆还想拆分上市,彻底和万宁和惠康分开。
    实现牛奶公司的利益拆分。
    牛奶公司带来的热度,让沉寂的股市有了回暖的迹象。
    1968年7月,李富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拿到了股票经济牌照,成立了远东交易所。
    这背后田国立,胡莲溪和杨庆都下了大功夫。
    在远东证券交易所成立的第一时间。
    杨庆就在远东证券交易所,进行了牛奶公司的拆分上市。
    牛奶公司和万宁和惠康开始推动拆分上市。
    李富兆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对于牛奶公司的拆分和上市,驾轻就熟。
    他让牛奶公司保留了牛奶公司的壳,再进行拆分置换新股票,而万宁和惠康组合成万家惠上市,然后按比例给原牛奶公司持股人派发新股。
    其中的操作很复杂,还好有李富兆,他经验丰富,没有让公司出现太大的波动。
    最最牛逼的是,新牛奶公司的市值,在进行了票面的减值后。
    很快就从50左右,升到了76。
    原来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把新牛奶公司,当成老牛奶公司买了。
    这就相当于新牛奶公司拥有了和老牛奶公司差不多的价值。
    相较于以前,牛奶公司的股价直接翻了两番。
    收购牛奶公司,他差不多花了一亿七千万,玄武投行那里也花了三千多万。
    现在他拥有新牛奶公司75%的股份,价值超过五个亿。
    资产直接翻倍。
    现在他都可以卖一部分股票,还银行的钱了。
    不过现在不需要,现在地产已经开始复苏了,物业正在快速增值。
    银行对优质客户,客气的很,不但不催你还钱,还追着你屁股问,缺不缺钱。
    新牛奶公司的成功上市,让杨庆迎来了空前的追捧。
    杨庆发家史开始在港岛疯狂报道。
    头条报社根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老板,直接把自己老板扒了一个底朝天。
    普通人这才知道,原来繁星和必胜客是人家家的。
    这时候回过味来,知道自己买错股票的客户开始抛售,股价开始下跌。
    就在此时,新牛奶公司股票,因为对偶像的追捧,很多人跑来买股票,又给股价顶了起来。
    股价直接飙到了96。
    杨庆都差点疯了。
    现在可不是1973年啊,还没有疯到这种程度。
    这些人脑子有病吗?新牛奶公司直接快十亿市值了,你让人家四大洋行怎么活?
    杨庆当然不能让这些泡沫破了,要顶住。
    随后他让皇城宣布了,新牛奶成为了皇城的子公司。
    皇城将会和新牛奶公司合作开发牛奶公司的土地。
    皇城的公告,让牛奶公司的股价有了价值基础。
    股价在90左右波动了两个月后,稳定在了89块钱。
    与此同时,田国立和胡莲溪,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青龙证券交易所也正式成立。
    (国外绿色是涨,红色才是跌。)
    与远东证券交易所不一样,青龙证券交易所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报道。
    交易所是自己的,所以对于青龙交易所,杨庆的要求是很高的。
    创始人要年轻,要有自己独有的技术,或者有足够的市场统治地位。
    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拥有上市的资格。
    这还不算完,杨庆对创始团队股东和企业高管的要求也很高,不得随意减持,减持必须提前一个月公告。
    退市则是连续两年业绩萎缩,或者公司被发现重大造假行为。
    田国立不明白杨庆的意思。
    “杨总,这样做,咱们是不是自废手脚?”
    “这交易所,自然是人越多越好,你这样一来,咱们规模就被限制了,没有规模哪来的人?”
    杨庆坚决摇头。
    “错了,交易所,重要的客户保障,我们只有提供好商品,才能留住人。”
    “青龙交易所并不是唯一,那就会有竞争,那里可靠,那里吸引人。”
    “大量的垃圾股,不但不会创造价值,反而会吓跑客户。”
    “咱们不是做一次买卖,咱们是要做百年企业,那就要为客户考虑,要让上市的公司能够融到资,也要让股民买到靠谱的公司。”
    “这是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