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秘色瓷佛头
作者:北半球奥特曼   年代鉴宝左读心右鉴宝掌天下珍玩最新章节     
    光明号虽然不是商船,但其内部装满华夏使节团,给西方佛教宗门带的厚礼。
    不仅有各种唐代珍贵瓷器、金器、玉器,还有大量佛教类用品,包含各种经书卷轴、佛像画、铜鎏金佛像、玉佛、石佛等各种佛教之物。
    除此以外,还有少量唐僖宗赏赐,众多前往莫高窟绘画的西方佛教徒御赐之物。
    顾辞远之前发现的‘鸾凤纹青铜镜’、‘双龙戏珠黄金纹壶’,都是唐僖宗御赐之物。
    顾辞远站在光明号船外,便能感受到船舱内部传出庞大的特殊能量。
    在这股特殊能量的加持之下,他感觉浑身舒畅,仿佛置身一个巨大的温泉一般。
    他抬头朝头顶大船扫了一眼,自言自语道:真要感谢奥利维亚那个小妮子一下,这里面的宝贝可太多了,里面藏有大量盛唐时期的顶尖文物。
    另外,‘光明号’船内承载大量敦煌莫高窟佛教文物,这些佛教文物不仅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还是华夏盛唐时期的文化见证。
    感慨片刻后,顾辞远来到侧翻的楼船2层‘飞庐’,进入中央最豪华的船舱中。
    满是黑色淤泥的船舱内部,有2具穿着灰、白、黄三色布片拼接而成的枯骨,斜靠在床榻前。
    【品名:唐百衲衣(破损)
    价值:10万
    产品材质:棉麻
    制造工艺:手工制作
    生产厂商:法华寺
    生产日期:唐文德元年】
    这间房间,位于楼船2层飞庐正中央,里面的两位大师应该是这艘船上,地位最尊崇之人。
    通过刚刚的百衲衣,顾辞远已经知道他们来自唐代知名寺庙——法华寺。
    两人身上穿的僧衣一模一样,均为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灰、白、黄三色布片拼接而成,看起来跟乞丐服似的。
    在顾辞远的印象中,唐代僧人穿的僧服,应该跟西游记中的唐玄奘类似,是那种特材质极好的红色袈裟才对。
    尤其是这个最重要的房间,里面的居住的僧人地位应该非常尊崇,可他们穿的衣服竟然跟乞丐服似的,这让顾辞远对唐代认知发生极大改变。
    略微感慨后,他转移目标,看向房间西北角,那里有数个被淤泥掩埋的木箱。
    就是这几个木箱,散发出强大的能量波动。
    顾辞远快步上前,将覆盖木箱的淤泥全部收入空间。
    顿时,9个长宽1米5左右,雕刻着精美花纹的金丝楠木木箱,出现在他眼前。
    金丝楠木,生长极为不易,即便华夏历代皇室也对其非常重视,大都留作私用。
    眼前这9个金丝楠木木箱,不算其内部的珍贵文物,已经价值不菲。
    顾辞远并未浪费时间,迈着大步来到第一个木箱前,双手用力一抬,便将这个被封印千年的木箱打开。
    金丝楠木防水性非常好,可惜再好的防水性也架不住上千年的浸泡,箱子中已经浸满海水。
    海水几乎将箱子灌满,清澈的海水中,可以看到木箱底部,摆着一架造型非常古朴的古琴。
    【品名:伏羲式‘大圣遗音’古琴(琴弦断裂)
    价值:1亿
    产品材质:千年梧桐木
    制造工艺:宗师之作
    生产厂商:宫廷制造
    生产日期:唐至德三年】
    大圣遗音古琴长121cm,为伏羲式古琴。
    采用千年梧桐木为胎,鹿角沙漆灰,通体深紫色,如同鲜亮的板栗壳,即便被海水浸泡千年,依旧不减当年风采。
    龙池为圆形,扁圆形凤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体蛇腹断纹,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
    圆池上方用草书阴刻【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采用隶书雕刻【至德丙申】四字年款。
    音池两侧采用隶书分别雕刻【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
    音池下方还留有:【困学】、【玉振】两方髹金印。
    通过古琴底部留款,可以得知这件用材极为稀有的千年梧桐木古琴,为唐肃宗(公元758年)所制。
    这件古琴不仅选材极好,还是宫廷御用工匠亲自制作而成,曾被数位帝王收藏,最后被唐僖宗赏赐给西方佛教徒。
    这件珍贵的古琴被海水浸泡时间太久,最吃力的琴弦位置已经崩断,需要顾辞远进行修复。
    眼下时间有限,顾辞远并未着急修复这件珍贵的唐代古琴,连同盛放古琴的金丝楠木箱一同收入空间中。
    随后,顾辞远来到第二个金丝楠木箱前,将其缓缓打开。
    【品名:秘色瓷佛头
    价值:1.5亿
    产品材质:瓷器
    制造工艺:宗师之作
    生产厂商:唐代越窑
    生产日期:唐文德元年】
    这个足有一米五长的金丝楠木箱中,竟然仅仅摆放一件只有普通人头颅大小的佛头。
    这件佛头颜色为青绿色,无论是配色还是器型都很像宋代汝窑特色。
    与汝窑不同的地方,是这件佛头表面没有繁密的瓷器开片,整体十分光滑,几乎没有任何杂色。
    这件越窑秘色瓷佛头,和柴窑一样,已经失去制作传承,消失在华夏历史长河中。
    唐代着名诗人‘陆龟蒙’,曾作一篇名为《秘色越器》的古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首古诗中,表明越窑是唐代非常知名的瓷器窑口,可以烧制出‘千峰翠色’的瓷器。
    换成白话文,就是色如山峦之翠,滋润而不透明,隐隐反着青光,其实就是黄绿之间的颜色。
    顾辞远曾经了解过秘色瓷,秘色瓷之所以由此稀有,有2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其专门为皇室服务,只为皇室烧制精品瓷器。
    另一方面,是秘色瓷烧制十分困难,它与普通瓷器烧制方式并不相同。
    秘色瓷烧制时,需要单独密封在一个专用的‘瓷器房子’中。
    这个‘瓷器房子’,学名叫作【匣钵】。
    烧制秘色瓷的时候,要将一个个内部装有瓷器的‘匣钵’,一个一个垒在一起,统一放入窑中烧制。
    烧制完成后,需要将外部的‘匣钵’打破,才能取出内部的秘色瓷。
    正是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专门为皇室烧制,制作成品高,成功率低,制作量非常少。
    所以,秘色瓷几乎没有传承器,只有近些年考古发掘出的陪葬器。
    眼前这件精品秘色瓷佛头,一旦面世,属于可以引起轰动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