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西北有孤忠!
作者:九品大韭菜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     
    天幕上。
    大唐疆域再次悬于高天。
    看着跟初唐时期差不多大小的疆域,众皇帝皆唏嘘不已。
    ……
    大秦。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啊……”
    完全不能忍住不去想那两个逆子。
    一个傻一个蠢。
    历代先君筚路蓝缕,历经五百年成就圣王霸业!
    最后十四年就没了……
    嬴政闭上双目深吸一口气。
    联姻借运寡人也不想如此……
    但这天下不能二世而亡。
    历代先君的大业不能就如此草草了事!
    双目猛睁,一道精芒闪过!
    “再拿五百斤奏疏来!”
    ……
    大汉。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啊……”
    刘邦看着天幕里的唐朝疆域感叹着当皇帝的不容易。
    “大汉倍出明君也只有四百年国运。”
    “真是太难了!”
    安安静静趴在其怀里的吕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
    天幕上。
    大唐疆域化作一副疆域图挂在朱墙之上。
    其面前,
    几位皇帝的身影一一浮灭。
    但每个一身影最后都会摩挲着疆域上的河湟之地,忍不住接连叹气。
    ……
    【安史之乱爆发后。】
    ……
    李隆基:!!!
    高力士:陛下说求求别提这事儿了。
    杨玉环:哦。
    ……
    【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这一占就近百年。】
    【唐代宗时,宰相元载曾筹划收复河湟,但计划尚未实施,元载被诛收复计划不了了之。】
    【唐宪宗时,他一直想等平定河北藩镇,然后再向河湟用兵,但元和十五年突然驾崩。】
    【穆敬二宗吃喝玩乐,文宗有心无力。】
    【就这样,河湟失去接近百年。】
    【唐武宗时,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之后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国力迅速衰落。】
    【武宗得知后,开始秣兵历马准备收复河湟。】
    【但第二年就暴毙了。】
    【收复河湟之事就一直不了了之。】
    ……
    天幕上。
    原本被吐蕃占领的河西之地突然亮起一抹殷红。
    不起眼的朱红眨眼间就迅速扩大!
    河西陇右之地皆被光复!
    而朱红之中,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张义潮』
    ……
    【公元849年二月,原本由吐蕃控制的唐朝旧地秦州、原州、安乐州三州以及石门等七个关城先后起义归唐。】
    【唐宣宗命泾原等地调派军队前去接应,顺利接管了这些地盘。】
    【八月初八,三州父老一千多人来到长安朝见天子,宣宗亲登上延喜门接见他们。】
    【边民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皆呼万岁。】
    【同时下诏:募百姓垦辟三州、七关土田,五年不租税”。
    “四道将吏能于镇戍之地营田者,官给牛及种粮。温池盐利可赡边陲,委度支制置。
    其三州、七关镇戍之卒,皆倍给衣粮,仍二年一代。
    道路建置堡栅,有商旅往来贩易及戍卒子弟通传家信,关镇毋得留难。
    其山南、剑南边境有没蕃州县,亦令量力收复。”】
    【十月,唐出兵取维州】
    【十二月,出兵收复扶州】
    【公元851年二月,一位自称为沙州代刺史的人派来使节,请求归降。】
    【他带来一个令大唐震惊无比的消息。】
    【河湟收复了!】
    【这个沙洲代刺史,就是张义潮。】
    ……
    ……
    季汉。
    众人看了一眼赵云,又看了一眼刘禅。
    “阿斗勇猛啊!”
    本就忍着笑意的众人被逗的乐开了花。
    只有刘禅一脸尴尬无措。
    ……
    大唐。
    李世民看了一眼天幕,向众臣道:
    “诸卿可备有帛巾?”
    群臣皆摇头以对。
    “来人,备上帛巾!”
    “西北有孤忠……说不得又要大哭一场。”
    ……
    天幕上。
    古城内,出奇的黑暗、寒冷和清静。
    突然,
    一名铜盔铁甲的中年壮士率领数百好汉高举火把和刀矛,在通往州府的大街上放马狂奔,一边跑一边呼喊:
    “起义归唐!起义归唐!”
    四街八巷的门一张张争先恐后地打开。
    无数男男女女奔出来,挥动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沙州守将被这种阵势吓坏了,骑马逃进茫茫的戈壁沙原。
    黄沙漫天。
    穿着盔甲的壮士回望城墙。
    城墙上书写『沙洲』二字。
    三辰旗在随风飘扬。
    ……
    【张义潮,沙洲人,祖籍南阳。】
    【祖辈为唐将,曾任唐朝工部侍郎,祖上因职迁至河西,家族遂成为河西沙州的豪门大户。】
    【沙州,治所在甘肃敦煌,隶属河西军镇。】
    【安史之乱后,吐蕃先后攻占凉州、甘州、肃州,大唐为了战略控位,将河西军镇的驻地从凉州转移到沙州。】
    ……
    天幕上。
    沙洲孤城被吐蕃大军团团包围着。
    而城内的州府之内。
    一名披着铠甲的将士将坐在上首的官员勒死。
    “即日起,州事由我代领!”
    众将佐、官吏幕僚看着眼前一幕无动于衷。
    听闻此言,皆跪地叉手道:
    “喏!”
    ……
    【唐代宗李豫年间,沙州被吐蕃大军包围,沙州刺史周鼎决定焚毁城郭,东奔归唐,却遭到了部众的反对。】
    【将士们的理由很简单,沙州是他们的家乡,拼死也不能放弃。】
    【而且如果放弃沙州,长安以西就没了屏障,吐蕃将会更加肆虐猖狂。】
    【周鼎一意孤行,沙州知兵马使阎朝登高一呼,带着众人将周鼎缢杀,自领州事,宣布沙州将继续和吐蕃顽抗到底。】
    【当时,沙州最缺的就是粮食,阎朝拿出府库钱财,以“出绫一端,募麦一斗”的标准找百姓换取粮食,就这样据城坚守了两年之久。】
    ……
    大汉武帝时期
    “人心所向之处,刀锋护卫之地。”
    刘彻拍着手边的锦榻,言语恳切。
    “自古忠臣良将从来不缺。”
    “唯看上位能识人用人否。”
    “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亦难免有遗漏之处。”
    “这阎朝同样是忠肝义胆之人啊。”
    看着手刃上司也要坚守孤城的官员,一旁的卫青也忍不住感慨道:
    “天下太平时,这些忠贞义士名声不显。”
    “天下大乱后,却要靠这些大义之辈彰显仁义。”
    “大唐幸哉,孤忠不幸啊。”
    “若是有的选,怕是张巡郭昕等人也不想当这临危之忠吧。”
    一顿话把刘彻说沉默了。
    忠臣忠臣……
    但凡皇帝都爱忠臣。
    可什么时候才会突现出真正的忠臣呢?
    唯国破家亡之时……
    ……
    【公元781年,德宗建中二年,只拥有四五万人口却打了十余年对外战争的沙州,终于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阎朝为了保全沙州百姓,与吐蕃主将尚绮心儿约定,在沙州百姓不能外迁的条件下,宣布投降。】
    【随后,城中官民改穿吐蕃服饰,但每逢祭祀祖先,他们都要换上汉族的服装,以示对大唐的忠诚。】
    【沙州失陷后,百姓受到了吐蕃军队的残酷镇压。】
    【“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
    【如果汉人在街上走路,必须低头弯腰不能直视吐蕃人,更别说平起平坐。】
    【沙州刺史阎朝,因态度顽强,最终被吐蕃用“置毒靴中”的手段暗杀。】
    【从此,西域诸镇陷落长达数十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没有人记得大唐曾经拥有这片土地,也没有人记得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大唐的遗民。】
    【那些大唐的弃子承受着高压的统治,不许穿唐服、说唐语,老弱者被断手凿目,弃之野外。】
    【只有节日时,这些遗民才敢穿上唐服,朝着长安的方向朝拜。】
    【公元836年,文宗派遣使团出使西域,途径甘、凉、瓜、沙诸州】
    【当这些遗民看到大唐使者经过这里时,无不夹道欢迎,痛哭流涕道:“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
    大唐。
    “朕还是心善啊……”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背负双手望着天幕。
    “朕还是贪图虚名啊。”
    殿内众臣缓缓低头,一股寒意自上位袭来。
    李承乾微微后撤半步,小李治缩进长孙皇后的怀里。
    “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这些是朕的罪过啊……”
    “诸卿……”
    李世民平静的看向群臣。
    一字一句道:
    “朕要灭了吐蕃。”
    暗自叹口气,魏征上前一步直言道:
    “陛下……师出无名啊……”
    抬头望天,李世民淡淡道:
    “找。”
    “离间。”
    “策反。”
    “挑唆。”
    “暗赂。”
    “办法有的是。”
    “朕只要结果。”
    ……
    大唐德宗时期
    “呜呜呜呜!”
    ……
    大唐文宗时期
    “呜呜呜呜。”
    ……
    大唐武宗时期
    “呜呜呜呜!”
    “你呜什么呜!”
    李炎不耐烦的打断李德裕的抽泣声。
    “边防武备准备的如何了?”
    “按照天幕上说法,吐藩马上就要把自己玩死了!”
    李德裕擦了擦眼泪,略带鼻音道:
    “沙洲一直与我们有所联系,就等陛下下诏,他们就揭竿而起了。”
    扶膝而起,李炎踱步站定。
    “好,让身处吐藩暗子准备好。”
    “朕要趁其病!要其命!”
    ……
    大明。
    “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朱元璋望着这句话久久不能回神。
    “唉……北宋澶渊之盟,彻底放弃了对幽云辽东的念想。”
    “甘肃、辽西、辽东算算易手多少年了,宋还放弃了。”
    “等数完五代就是两宋……然后就是元朝……”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的简单。”
    “这期间又是多少垒垒白骨啊……”
    ……
    【渐渐的,河西百姓说的话已经变了音调,唯有身上的唐服宣示他们依然是唐之子民。】
    【大唐的皇帝与朝臣忘记了他们的边关要塞从万里之遥的阴山退到了家门口的原州,离长安不过五百里。】
    【忘了凉州,这是大唐的丝路。】
    【忘了李白从这而来入世间写绝世的诗。】
    【忘了高适从这里采边塞豪迈粗粝的风。】
    【忘了艳丽的胡伎经这里去到长安演出……】
    【长安忘了,但沙洲没忘。】
    【从小长在沙洲的张义潮也没有忘。】
    【“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武、白起之精,见韬钤之骨髓。”】
    【“知吐蕃之运尽,誓心归国,决心无疑。”】
    【这,就是张义潮自幼而立的大志。】
    【而这大志一等,就是四十余年。】
    ……
    张义潮得亏是唐朝人啊,这要是生在宋朝。
    嗬……估计比狄青还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