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唐武宗功绩
作者:九品大韭菜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     
    【公元845年七月,唐武宗颁布诏令:禁断佛教。】
    【长安、洛阳各保留两座佛寺,每个寺院留下僧侣三十人。】
    【拆毁全国佛教寺庙,每个州留存一座寺庙,但是要分出等级。】
    【上等寺庙可留僧侣二十人,中等寺庙可留僧侣十人,下等寺庙可留僧侣五人。】
    【所有僧人、尼姑、大秦穆护、袄教僧人一并还俗。】
    【朝廷收回属于佛寺的数千万顷良田,收回十五万寺院奴婢。】
    【拆毁寺庙建筑,把木料拿来修缮官府府衙和驿站的建筑。】
    【佛教铜像、钟磬等器物全部融化,拿来造钱。】
    【这次事件,史称“唐武宗灭佛”,佛教史称之为“会昌法难”。】
    ……
    大宋仁宗时期
    “欧阳参政似乎对武宗灭佛之事颇有异议?”
    拦住众臣的斗嘴,拉着他们赏湖游玩的赵祯一眼看到欧阳修不屑之色。
    “武宗之时,寺庙与宦官士族上下勾结。”
    “占据田产,扩充庄园,驱使奴婢。”
    “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赋税,更有不少寺院通过放印子钱来牟利……”
    “如此种种,难道武宗做的不对吗?”
    欧阳修看着众人略带异色的眼光,开口道:
    “官家,从结果上来说,武宗拆除的寺庙不但日后不用再消耗国家财政,而且还有大批的田产和钱财充公,大大缓解了国库压力。”
    “其次,僧尼还俗之后从享乐之辈直接转变为农户,自此之后便要开始向朝廷缴纳税粮,也要相应地承担徭役,这也确实给当时的大唐减轻了不少负担。”
    “但是,这一切的缘由却不是武宗出于安民之心而为之。”
    “实乃赵归真、邓元起二人先后向唐武宗进言,说佛教非中国之教,祸国殃民,应予取缔。且不时向他散布不除佛教,则入道之心不真,难以长生不老之意。”
    “最后道教取而代之,同样开始了与国家争利。”
    “去佛扬道,以求长生,足见其非明智者也。”
    “心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家不正。”
    “家不正国岂能正哉?”
    “武宗会昌之兴前功尽弃,实乃其不智不正而致矣。”
    “礼记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君王治国之道也。”
    赵祯听得脑袋都大了,但依然面带微笑:
    “欧阳参政心系君国,拳拳之心朕已明了。”
    “众卿有言皆可直陈,朕皆一一铭记。”
    群臣拱手行礼曰:
    “陛下英明!”
    ……
    【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因服食丹药中毒身亡,享年三十三岁,葬于端陵,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
    ……
    ……
    大秦。
    “寡人觉得这大唐很好啊。”
    嬴政很满意大唐的仰卧起坐。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人心还在呀!
    大秦想如此都没机会啊!
    刘邦陪着笑脸点头称是。
    他是真疯了,别叫祖龙了。
    叫癫龙吧。
    ……
    大汉光武帝时期
    “朕只是顺大势而为罢了。”
    “真正做的东西,其实微不足道。”
    刘秀望着天幕,真心实意的感叹着。
    刘庄怪异的看着自家阿父。
    那阿父你的势还蛮大的。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太微不足道了……
    ……
    大唐。
    三个中兴?
    还来?!
    贞观一朝上下彻底麻了。
    头一次,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一闪而过。
    要不彻底亡了得了。
    这不上不下的太折磨人了!
    就见殿内一片沉寂之时。
    “陛下,应对佛道两教提出限制。”
    “方外之人也不能如此目无法纪,道祖佛祖也不能干扰帝王治世。”
    “奴婢十五万,良田千万倾。”
    “与芸芸众生一起沉溺在万丈红尘。”
    “此乃国蠹也!”
    直接略过那些无以言表的心情,魏征开始针对武宗灭佛提出针对性政策。
    “不以广厦长寮以容之。”
    “不以不税之田以养之。”
    “不以不徭之政以逸之。”
    “不以金碧丹漆以艳其目。”
    “不以钟磬铃铎以淫其耳。”
    “使其生黯淡萧条,再验其老幼,使服役于郡邑。”
    “不需勒令自当还俗。”
    “若真有真修实相之僧,万物不滞于心,自不碍其修行。”
    “如此,徒众不再皈依,则缥缈之说、奇特之徒,自会索然无味。”
    李世民看着魏征很欣慰啊。
    不放过一丁点建设大唐的机会!
    虽然嘴臭,但真是良臣…
    大唐上下开始讨论具体可行方案。
    ……
    大唐宪宗时期
    李纯看着小李炎怒其不争。
    “朕告诉你!”
    “以后离那帮道士远一点!”
    小李炎懵懂的点点头。
    一旁的郭皇后则斜眼觑着他悠悠道:
    “怎么,不打算看看那宣宗如何?”
    “紧接武之后的宣啊。”
    “跟汉宣帝多像啊,不心动?”
    李纯哂然一笑:
    “朕岂是那等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之人?”
    你当朕傻啊!
    李炎才这么大点!
    那宣宗连胎都没地方投啊!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对天叩首而拜。
    “刚才是朕狂妄了。”
    “朕想了想,还是寿命重要一些!”
    ……
    【唐武宗李炎】
    【军事成绩:平昭义之乱,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获得了统一。
    扫灭回鹘,西北边境安定三十余年。
    评价a级,得四分】
    【制度建设:设置“备边库”,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
    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以此储备物资,加强边防。
    以“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简冗官,诚治本也。”为理念裁减冗官,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国库的开支。
    即位之初下诏:“朝廷典刑,理当划一,官吏坐赃,不宜有殊,内外文武官犯入己赃绢三十匹,尽处极法。”
    又下令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处以死刑。
    同时给官吏养廉银以促使其奉公守法“月选官许借支养廉,较当日加给两月俸料,体恤尤厚”
    严格进士科的考试制度,选拔真才实学。
    除了考理论文化知识还得考时政,方可实授。
    限制地方奏官的人数,减少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也防止地方集权。
    史家称赞为:“抑退浮薄,奖拔孤寒。”
    因为此时滥用、冒用门荫特权取仕已成为吏治一大弊病,许多豪门子弟往往是凭借家族的功绩“自幼授官,多不求学,未详典法,颇有愆违”的纨绔子弟。
    所以唐武宗下令严格执行用荫标准,明令限制门荫特权。
    下敕规定官员兼职不得超过两道,如果情况特殊而兼三四道的必须接受中央朝廷的监督,以此来防止有的官员兼职太多而无力全面顾及兼领之地的情况。
    并有效抑制地方势力的过分膨胀。
    为了扶正风气,抑制贪污腐化,唐武宗还加强御史和谏官的权力品级。
    武宗会昌年间对吏治的改革,令中晚唐的二十年间受益颇多。
    评价a+,得四点五分】
    ……
    大唐玄宗时期
    穿着盔甲,捧着檀木桌啃着的李隆基看着天幕眼泪直流。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已经见过其撑得爆炸场面的杨玉环淡定的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感叹着:
    “多好的皇帝啊,可惜,死的太早了!”
    “呜呜呜呜!”
    “陛下有罪啊!”
    “呜呜呜呜!!”
    “若非陛下,此子就是大唐的汉宣帝啊!”
    杨玉环疑惑抬头:
    “高将军,数不对吧?”
    高力士恭敬道:
    “陛下说的太快,吞词简化了。”
    “……哦。”
    ……
    【外交策略:南诏遣使朝贡。契丹内附,赐“奉国契丹之印”
    黠戛斯入朝进贡,同时与唐军合兵消灭回鹘。
    室韦、渤海、、昆明等国遣使入朝。
    评价b级,得三分】
    【民生经济:会昌六年,官方统计全国户籍四百五十万户,因连年征战导致人口下滑。
    灭佛释放良田使百姓经济暂时有所上升。
    评价c级,得两分】
    【用人识人:在位期间重用李德裕致会昌中兴。
    提拔石雄击败回鹘。
    信任赵归真“换骨”之说把自己毒死。
    评价b级,得三分】
    【后世影响:含金量很高但名声很小的会昌中兴。“唐武宗灭佛”。评价b+,得三点五分】
    【总分:二十分】
    ……
    宣宗捡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