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难题
作者:希一奥   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最新章节     
    “子明啊,张宝林两口子发现张叶平留下的纸条之后,就过来找我了,让我帮忙,你说我能怎么帮啊,都在忙着麦收、交公粮、种玉米,难不成还要带着全村人去外面找人吗?你说呢?”
    张忠和无奈,但是支书的责任在这里。
    村民有事找到村干部,村干部你能袖手不管?
    张子明能听出来,虽说是在强调麦收忙碌,实际上是多少有些小内疚吧?
    这倒也是,张叶平的出走,导火索还是上回出义务工闹了个大笑话。
    说到底,出义务工这事,还是张子明建议的。
    但是,张子明是清楚知道张叶平为人的,所以知道张叶平出走的时候,张子明没有内疚感;
    但是张忠和就不行了,总感觉是跟安排义务工这事,多少有点关系。
    不想继续扯这件事,随即说起来家具厂的事情。
    这个话题一转移,张忠和也不瞎扯了。
    明白人,聊个几句就行了。
    还是村里的两家企业,跟张忠和的关系最大。
    .................
    翌日,继续奋战大林寨村的麦子地,不出意外的话,两天之内应该能够完工。
    郭书记站在地头上,再一次表扬了两个村子联合收割的举措。
    随后在大队部里,林正茂讲了豆腐坊的事情。
    张子明作为特邀嘉宾,也出现在了大队部。
    郭书记是个聪明人,大概能猜到怎么回事。
    当即表态,无论哪种合作方式,公社里都会支持。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还是由大林寨村自己来选择。
    不管哪种方式,都是共赢的。
    国家的政策都是大方向的,具体如何执行,全都靠基层的领导干部。
    此时的农村,种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想提高生活水平,还得有副业。
    这是郭书记自己总结的。
    所以,听到大林寨村继续发展豆腐坊的想法,是大力赞赏的。
    而这赞赏里,有一半是给到了张子明。
    会后。
    林正茂跟张忠和商量,暂时借用张子明跟县里的林雨刚进行联系,及时确认县食品厂领导的考察时间。
    就算没有这屁话,张子明也肯定会上心这事的。
    好歹是张子明自己提的想法呢,难不成还不管了?
    然则,张子明并不着急,当初跟林雨刚商量好了,至少也要等麦收结束之后。
    要不然,大家都在忙着呢,谁搞接待。
    金黄的麦子地里,依旧热火朝天。
    郭书记的到来,也给弯腰下镰的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这个时代,一句口号、一句标语,就可以让人斗志昂扬、孜孜不倦。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
    大集体也是有大集体的优势的。
    ....................
    终于,两天之后,大林寨村的麦收工作也结束了。
    整体来说,两个村子的联合收割是顺利的。
    除了张叶平事件是一个小插曲。
    两个大队书记,自然也是受到了万众瞩目的关注。
    精神上的满足,高于物质上的满足。
    现在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底。
    端午和夏至,就在麦收的忙碌中,伴随着汗水与烈日,悄然度过了。
    暑假即将开始,各村小的翻建工作也即将开始,无需翻建的也在准备粉刷墙面、整修地面、拆除泥墩课桌的材料和工具。
    瓶子村家具厂已经堆满了无处存放的课桌。
    赶紧拉走吧,再不拉走真的没有地方存放了。
    这是老木匠发出的无奈。
    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在做课桌了,连麦收都没有参加。
    可是课桌却一张也没有拉走。
    张子明只能劝说,暑假马上开始,快的话7月中旬就有村小陆续过来拉课桌了。
    这样的猜测是没有错的,一些无需翻建教室的村小,只需要提升内部就行,效率会非常高。
    快的话,上旬就会有第一批过来拉课桌的。
    按照目前的进度,课桌还是不够的,预计还需要继续做半个月的课桌。
    半个月之后,可就得做其他的家具了。
    那么就得需要找个地方展示成品家具了。
    上回看的报社的那个位置就不错,租下来也不是问题。
    可是,讨论的时候却是遇到了阻力。
    “子明,咱还要去县城设立一个家具门市部吗?有这个必要吗?”张忠和既想抓成绩,又不想担风险。
    “子明,其实咱周围的村子以及公社那里,都可以拉到生意做,去县城的话,会不会太麻烦啊?”张晓勇也小声的说道。
    作为家具厂的临时负责人,张晓勇感激张子明,但是还是说出了他的想法。
    包括其他的支委委员们,也一致认为:步子不要迈的太大了。
    这些人最大的限度就是在公社找个地方,设立一个门市部。
    去县里的风险有点大,是他们一致的感觉。
    再说了,周围村子知道瓶子村有家具厂,也会有一些上门生意的,何必冒风险呢。
    要张子明说,还是时代的局限性。
    一是不敢;二是不敢。
    第一个不敢,是不敢去县里设门市部。
    县里有县木器厂的门市部,红火着呢,这不是去搞对抗嘛。
    第二个不敢,是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
    历来都是去县里搞采购,现在居然要把村里的家具拿到县里卖。
    政策允许吗?这是他们的顾虑。
    长久以来,农民是最听话的。
    上面有什么政策,那就执行什么政策。
    也没有听说可以去县里开家具门市部的政策啊?
    这些都在张子明的意料之中。
    为此,张子明特意准备了一些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一开讲,事情就理顺明白了。
    脑子也洗的差不多了。
    县城的居民,需要我们瓶子村家具厂;
    县城的建设,离不开我们瓶子村家具厂。
    这是大家,最终达成的共识。
    最终,去县城开一个家具门市部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并且,大北河公社的家具门市部,也会同步进行。
    这个年头,有自己准备木头,自己找木匠打家具的;也有更多的居民,是直接购买成品家具的。
    生意有的做,合适的时机,还要做沙发和弹簧床呢。
    只是,最后讨论,安排谁去县城门市部的时候,难题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