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既点头又摇头
作者:希一奥   重生80:从挣钱盖砖瓦房开始最新章节     
    张忠和的体力很好,跟张子明两个人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很快就到了大北河公社。
    来的不是很巧,公社郭书记正跟几个副职讨论工作。
    公社的文书李跃进接待了两个人,给两个人一人倒了一杯水。
    要说这五月份的天,也已经很热了,也就是早晚凉快一点。
    李跃进看着眼前的张子明,估计年龄差不了几岁,真是优秀啊。
    虽然人家张子明什么职务都没有,可是名气确实传遍了全公社。
    公社里眼前唯一的一张自行车票就被当作奖励给了这个张子明。
    五四青年节的时候,要不是张子明没在家,也会被拉过来做演讲的。
    青年勋章也得戴上。
    李跃进是文书,也是文化人,很有一种想较劲的想法。
    在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水后,李跃进开口说话了:
    “子明,听说你的小说是你跟别人合作写的?到底是你占主要啊,还是别人占主要啊?”
    张子明知道这个李跃进有意挤兑自己,可毕竟是公社里的干部啊,还是不惹为妙。
    倒不是怕了他,重生而来,张子明谁都不怕。
    只是,万一这人,给自己上点眼药、给自己穿个小鞋的什么的,那不是跟吃个苍蝇一样,让人恶心吗?
    于是,张子明端着茶缸子说道:
    “谢谢,刚才还真是渴了,李文书倒的水还真解渴啊。”
    “书的事呢?当然是人家徐编辑占主要功劳了,我就是个副手,也署了我的名字,那是人家抬举我了”
    听到这话,李跃进心里一阵自我满足。
    想我李跃进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整个公社可是只有一个文书啊。
    心里想着,自豪感一阵阵翻涌。
    张忠和看到张子明说话很委婉,并且李跃进很明显是有些嫉妒张子明了。
    正想着替张子明说两句话的时候,郭书记开完会了。
    张忠和快步过去,双手往身上擦了擦,准备着跟郭书记握手,嘴里也很赶趟的说着:
    “郭书记,您开完会了。”
    郭书记点点头算是回答了,眼睛看向了身边的这位小伙子。
    张忠和赶紧给介绍了一下。
    只听郭书记面带笑意的说道:
    “张子明,你就是张子明啊,你可是让我好等啊,这次出远门待了几天啊?”
    张子明满带敬意的回答着郭书记的问题。
    一问一答,倒是显得张忠和有些多余了。
    “子明,公社里,这些年可是没有出过一个作家啊,你可是头一个。”
    郭书记说的很对,确实是没有。
    张子明很谦虚,毕竟作家这个身份,自己就只打算当一次。
    听到张子明有其他想法,郭书记很好奇。
    “听你的意思,你好像还有其他的想法?说来听听。”
    郭书记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很感兴趣。
    “郭书记、忠和叔,我呢,确实是有些想法。
    当然,目的呢,就是想为村里做点贡献,这瓶子村大队养育了我,我是懂得回报的。”
    郭书记连连点头:
    “懂得回报好啊,你想怎么回报呢?”
    张忠和也感到很欣慰,毕竟是张子明出钱嘛,他这个大队书记得跟着沾光。
    张子明就趁着这个好机会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郭书记一会点头,一会摇头。
    弄得张子明也不知道,这个郭书记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说完之后,郭书记又深深的点了一下头,但是没有说话。
    看到郭书记在考虑,旁边的张忠和,就问了起来:
    “郭书记,你看能行不?”
    “我们瓶子村大队这些年穷的叮当响,现在好不容易有张子明想回报村里,村里也是尽全力要办的。”
    郭书记的眉头此时也松开了,对着二人说道: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既点头有摇头吗?”
    张子明叔侄二人当然不知道,就算张子明是重生而来,那也不是神仙啊,怎么会知道这个。
    郭书记喝了一口水说道:
    “我点头的意思是,非常赞成你们能搞这个事情,这是为村民们谋福利的事情,我是支持的。”
    听到这里,两人放了心。
    张忠和又问道:
    “郭书记,那摇头是什么意思呢?”
    郭书记呵呵一笑:
    “我摇头啊,是觉着你们的步子有些小了。”
    “要搞就搞大一点,这个家具厂和砖窑厂可以一起办、同时办。”
    “至于启动资金,除了你们自筹的部分,信用社可以给你们大队贷款,就是你张忠和有没有这个胆量为队里贷款啊?”
    这么一鼓动,张忠和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立即表态:
    “郭书记,看您说的,只要是为了村里,我,张忠和豁出去了。”
    “只要信用社敢贷,我就敢借,两个厂子一起搞。”
    张子明此时非常感谢郭书记,郭书记很明显看明白了自己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就这么跟自己一唱一和的,让张忠和接受了贷款的事情。
    要是自己跟张忠和说贷款的事,估计够呛能答应。
    白嫖的事可能还行,贷款?他张忠和没那个胆。
    随后又聊起了开办这两个厂子的想法和初衷。
    砖窑厂当然是张忠和眼馋别的大队才搞的,张子明知道明年实行“大包干”之后经济会越来越好。
    农村的砖瓦房会越来越多,砖窑厂不怕没销路,周四围用砖的都会找过来的。
    只是砖窑厂的修建可能会费点时间,当前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一定能赶上了。
    也正是这个即将要出现的好机会,张子明才决定开办一个家具厂。
    要说80年代初,办个家具厂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第一,农村家里都是请木匠现做家具,不会直接买成品家具的;
    第二,这个家具呢,也是跟砖窑厂一样,明年经济好转之后,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现在就建起来,主要有三个用意:
    一是,先打好基础,明年稳定经营就顺畅多了;
    二是,现在也可以在公社和县里进行家具销售,公社和县里很多人家并不喜欢现做家具,这样很费时间。
    如果可以直接买成品的话,肯定也是受欢迎的,时机成熟了,张子明还计划做沙发。
    三是,马上就会有一个很有利的政策,张子明就是想先把这个政策利用起来。
    家具厂的开办,门槛就低多了。
    首先,村里有好几个木匠,直接过来干活就是了,村里先记工分,年底可以分点钱;
    其次,村里有集体的林木种植,有现成的木材可以利用;
    当然,张子明跟书记是商量好了,边伐木边种树,可不能因此破坏了生态。
    也可以购买木材的,找公社帮帮忙,还是可以批到一些计划内或者计划外指标的。
    这些都不是问题,现在开家具厂的条件万事俱备。
    对于县里马上要出的那个政策,张子明考虑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来,再等等才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