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诸葛张合破函谷,司马老贼布洛阳
作者:满地是菠萝   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最新章节     
    并州,漳水!
    一支三千人的轻骑队伍离开并州,沿着漳水,奔向魏地!
    这支队伍没有帅旗,只有一面不算太大的“汉”字旗迎风招展,引领着整支部队的前进方向。
    显得非常的低调。
    他们人不算多,但仔细看来,每一个都是精健壮丁。
    他们每人有两匹战马,却皆牵马徒步而行。
    每匹马的背上都驮着百斤的粮食。
    他们往哪儿去,又要去做什么?
    你要问他们的军卒,他们的军卒不知道。
    你要问他们的主将,他们的主将也不清楚。
    但这位主将也不是糊涂人,他一直试图搞明白这件事。
    “孝直啊,咱们这到底是干什么去啊?这要去洛阳……也不应该往这边走啊!”
    “呵呵!我几时说过,咱们要去洛阳?”
    “那咱们长途跋涉的,要去干什么?看风景?此地风景照比汉中也无甚特别之处。”
    “文长将军,你我来时可曾约定,一路之事不得相问,你若猜出,我便直言,你若猜不出,便到目的地,自会揭晓。”
    “这,可我这心啊……就跟要烧熟了一般,先生,既无他人,可透露一二。”魏延凑过去,压低声音。
    法正呵呵一笑:“出发前将军不是还说,你已知晓?”
    “我猜错了行不?我那时还以为要和先生一起效仿奇袭长安,咱再来个奇袭洛阳,那可是满身是劲。可如此行军,早已偏离了方向。”
    “你怎么心里就惦记洛阳?我可未有一句说要奇袭洛阳。”
    “现在陛下丞相大军围困洛阳,咱们跋山涉水,不就为了,再分得一份功劳?不去洛阳难道……嘶……”
    魏延想到这,忽然眼前一亮:“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了?”
    “邺城在北,咱们这是要攻打邺城!对不对?”
    “哼哼……”法正很无语的摇摇头:“邺城驻守近二十万大军,咱们三千兵马,又无攻城器械,去送死否?”
    “那到底干什么?”
    “魏将军。你真觉得攻洛阳又或是攻邺城乃是大功一件?”
    “当前局势,我大汉已呈吞天之势,司马懿之重城,为由此二都。大功必在夺此二都。”
    “非也!”
    法正笑了笑:“二都并不难破,难的是……对付司马懿这个人。其人阴险狡诈,犹胜贾诩,陛下屡次告诫于我,并言:擒杀司马懿比夺取任何一城都更加重要。”
    “哦??”
    魏延停下脚步思索,猛然间,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又赶紧追上了法正。
    “先生,我明白了!洛阳一战,司马懿若败,必北退邺城,你是不是想……截住此人后路,于山野间设伏?击杀其于路上!”
    法正笑了笑,这次的笑容带着几分赞赏。
    “将军只道,天下即将大定,夺洛阳邺城乃是大功!但依我看来,此皆非大功也!
    你我若能一战擒得司马,那才是真正的不世之功!”
    “擒……擒司马?”
    猜对了!
    魏延面上显出惊喜之色,他感觉,跟着法正这种谋士混,真是他一生中最幸运之事。
    ……
    洛阳之西,函谷关!
    通常大雨之日,绝非攻城良时。
    因守城之人不仅可以居高临下,借着雨势发挥出木石的最大优势。
    大雨浇下,也不宜攻城士兵仰首观敌。
    看都看不到敌人,这仗该怎么打?
    所以,每逢大雨之日,便是守城官兵最幸福的时候。
    只需少量卫兵巡城,剩下的人便可躲在营帐中,喝着暖胃的热水,开着粗鄙的玩笑。
    然而,诸葛亮的大军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攻城了。
    因为这时候,也是守城官兵最为松懈的时候。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部队不是迎着城楼往上攻,而是从城墙的背后爬着楼梯登上了城楼。
    守城官兵只关注前方城下,突然听到后面一阵大乱,回头一看,就只见数千穿着藤甲的部队顶着大雨攻了上来。
    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出现在那里的,那种感觉就好像随着大雨一起从天而降。
    雨中藤甲军几乎所向无敌,占领函谷关主隘后,立刻打开城门。
    张合和王平带着蜀汉大军冲进了函谷关。
    而一旦主隘失陷,其他关隘顿时人心惶惶。
    诸葛亮的部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过数日,便将函谷关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夺得函谷关之后,洛阳城便是一片坦途,主动权便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数大城小隘分布于主城周边,可攻打,亦可围而不打,主攻主城!
    照理说,现在是夺取洛阳的最佳时机。
    但诸葛亮命大军停下了进攻的脚步,于函谷关扎营。
    因为他发现了蹊跷之事。
    其一,城中各关隘守将皆投降,投得太快。
    其二,城中发现大将诸葛将旗,以及汉军战袍。
    若换作他人,定会以为此乃敌军惧我君威,早有投降之意,故而提前准备好降资,以卖好王师。
    非但不会担忧,反而会因此洋洋得意。
    但诸葛亮并没有,他看着气派无比的“诸葛”大旗,紧紧的锁起眉头。
    忽然间,竟干呕了一下。
    他感受到了司马懿的恶寒。
    “司马仲达,此举甚毒也……”
    张合不解:“看此情状,不过早想投降王师也,何毒之有?”
    诸葛亮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司马懿便使城中军,多投降于我,另一边穿着我汉的衣服攻打陛下,岂不是会让陛下误会我要造反?”
    “这……”照着这个思路思索,张合王平皆顿感细思极恐:“这……好毒辣之计也!”
    王平略有心疼的问道:“丞相,接下来当如何?”
    诸葛亮没说话,他登上了函谷关城楼,朝东举目望去,果然好多城池都换上了“汉”字大旗。
    而与“汉”字大旗交相辉映的是“诸葛”大旗!
    整个洛阳城,竟无一面“刘”字大旗。
    “啊……”诸葛亮见此情此景,冷汗涔涔而下。
    “陛下……”
    他与刘封相处多年,自知刘封对他的信任非一般君王所能媲美。
    然而,毕竟他身为帝王,自己又身处如此嫌疑之地,陛下怎能不会多心啊?
    “丞相,现在……如何?”王平又问了一句。
    诸葛亮想了想:“暂缓攻城,多派斥候,以探洛阳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