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高精度机床仿制成功了
作者:念佛的和尚   重生,老婆孩子都活着真好最新章节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高精度机床仿制成功了
    “李部长您的意思是这些苏维埃专家以后国家便不管了?”
    千里之外的李部长老脸一红,他也知道这样有些不太地道。但是最近这些苏维埃人和本地的居民矛盾越来越多,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程度。
    “李小子,我知道这样让你很为难,我也是没有办法。安置这些人的是京都服装厂宿舍,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原服装厂工人对这些苏维埃人的意见越来越大,为了避免爆发更多的矛盾只能将他们弄走。”
    “李部长既然您将话都说到这一步了,这些人我接了。不过要麻烦你通知铁道部,再弄一辆专列将这些人全部送到蒙阳县来。”
    “李小子,你可想清楚。这可是整整一千人,到了蒙阳县之后你想好如何安置他们了吗?”
    “正源食品厂曾经从纸箱厂买下一个分厂,分厂中的车间已经使用了,但是因为食品厂的工人都是周边的村民,根本不需要住宿,所以宿舍便一直闲着。我这几天派人简单查看了一下,足够安顿下一千人。”
    李部长暗暗松口气,李乾能解决问题就好。
    挂断电话之后,李乾连夜让工人在正源食品分厂和宿舍之间加盖了一道墙!这面墙并不是为了防止苏维埃人做什么,而是避免苏维埃人和食品厂工人产生矛盾。
    双方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一旦接触的确很容易出现摩擦。所以李乾直接将摩擦扼杀在摇篮中在,省的麻烦。
    第二天下午,运送这一千苏维埃人的专列便到了蒙阳县,为了表示对这些人的重视李乾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并且李乾还请张县长联系客运站调来了十辆公交车。分四次才将他们全部送到住处,这还是李乾专门调卡车帮他们运输行李结果,否则,恐怕至少还需要在跑一趟。
    到了住处,李乾早就为他们安排好了。宿舍面积都不大,但都是按照两室一厅设计的,屋内没有厨房,想做饭的话只能在门口的走廊里。到了住处之后,这些人发现,家里已经准备好了被褥,被褥是全新的,一看就是刚买了没多久。不过这次他们猜错了,被褥并不是买的。而是花朵服饰员工加班赶出来的。李乾有自己的服装厂,买点棉花,自己缝制床单被套,不但成本低,还可以定制尺寸。
    将这些人安顿好之后,李乾每一家发了一百元的安家费。有了这些钱,他们也可以出去买东西。为了方便苏维埃这些人外出,他还专门为他们找了两个翻译。
    休息了两天之后,这些苏维埃人便发现、想要在华夏生活下去便必须参加工作,于是他们便找到李乾表达了要工作的意愿。李乾自然不会拒绝,依照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进行安排,有的进入正源食品厂,有的进入华威电子公司,也有的进入花朵服饰,有的则加入了建筑苏维埃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中。
    李乾在建设过程中还遇到了技术难题,小镇具体规划和建筑风格的设计需要专业人才。这个时候加入建筑团队的苏维埃专家站了出来,他们提出意见和方案,李乾组织专家团队,共同研究探讨,不断优化方案,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因为夏季来了,在建设过程中,还遭遇了几次恶劣天气的影响,工程进度受阻。李乾带领团队调整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只不过,一个小镇想要完成建设,至少需要一两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急不来。
    远在苏维埃的娜塔莎听到族人几经周转终于到了蒙阳县安定下来,一直紧绷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虽然华夏愿意接收这一千族人,但是后续如何安顿他们一直她心病。现在李乾告诉她,他正在为这些苏维埃人投资几千万建造一个苏维埃风格的小镇安顿这些族人,娜塔莎十分感动。
    本来将族人送到华夏只是为了逃命的,没想到华夏竟然如此优待这些族人。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以后遇到被陷害追捕的人以后都可以送到华夏去。
    ……
    就在李乾为建设苏维埃特色的小镇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蒙阳县机械厂传来了好消息,高精度车床改良版仿制成功了!
    这个消息让李乾既兴奋又感慨,他深知在研制过程中,工人们和工程师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研制的过程中绝对充满了艰辛,工程师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他们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为了确保每个零部件的精度,他们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甚至要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
    工人们日夜奋战,不辞辛劳。他们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从不气馁,每次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李乾亲自去查看这台仿制的高精度车床。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并且让他们当场实验,利用仿制车床车出来的零件,比机械厂原本的车床车出来的零件要精密的多。不过和与国际最先进的精密车床相比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比起国内的车床已经先进了不少。
    李乾让员工继续操作仿制高精密机床车零件,看下良品率。很快一个小时过去,几十个零件摆在桌面之上。李乾眉头微皱,这效率实在太低。一个车床,一个小时只能车出来几十个零件,就这效率根本没法大规模推广。
    而且在试用过程中,李乾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车床的精度还是不够,这可能会影响到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其次,工人对这种高精度机床的操控力不行,他们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掌握这种新技术。
    刚刚加入机械厂的一位苏维埃专家,仔细观察了仿制的高精密车床之后兴奋的说道,“李总,我有办法解决仿制车床精密度不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