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欠着吧
作者:夏小凶   我说我修仙,群友骂我癫最新章节     
    再看,再想:“百辣之王”的狮子峰和“王者威仪”的大王峰把守洞府大门,“极乐国”内一派升平,安宁的景象。“蛤蟆精”被打掉下巴(见《武夷山民间传说》),降服于水下”戏球的双狮头也不敢抬(九曲的“双狮戏球”山岩极低);妖怪被割去耳杂,以示警戒(“馘妖岩”勒于灵岩一张天。馘,音“国”。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献馘万计”);老鹰被赶到山北,(见《故事》)。这里,只见大象、骆驼在安详地生息(骆驼峰在七曲,象鼻峰在八曲);这里,只见仙人在侃侃而谈(三教峰远眺,多么像一个坐着,两个站着在谈话)……真乃一派洞天美景,宛然如绘!
    此外,道家天下,也无佛门的地位,观音菩萨被冷落在洞府这门外(大小观音岩在一曲,在洞天门外);即使“混进”洞府,也只能充当打钟敲鼓的角色(观音石立于鼓楼岩的半麓,远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佛教寺庙被匈恶地砸毁(武夷民间传说中所谓“小饭头与九十九个野和尚”云支……佛教寺庙被排挤到山北天心岩和溪南的虎啸岩(天心岩有永乐禅寺,下虎啸有天成禅院)……
    如此真切、确凿的一座道教洞天仙府就在我国武夷,这是惊世骇俗的70平方公里之大的座精美“玉雕”!是洞天仙府的一具模型!它的布局是如此缜密,它的设计是如此完美,它的气魄是如此宏大,它的范围是如此宽广,它的“施工”过程又是如此保密。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完全可以和最近发现的乐山巨佛相媲美!
    九天银河在武夷
    九曲溪波光光 ,缓缓流洞,象一首优雅朦胧的诗,象一支回肠荡气的歌。它是武夷的母亲;孕育了武夷亘古春色,孕育了武夷绵长的文化……
    鲜为人知的是聪明智慧的古人早已把美丽的九曲溪模拟为九天银河,把武夷山景区设想为“极乐园”(白云岩题刻),设想为“尘圜别界”(水光石题刻)!
    九曲溪的第一曲水面一整地名晴川。“晴”字在古代可通假星辰的“星”字。《韩非子·说林下》:“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又,王力着《同源字典》:“夜星,即夜晴也”。为此,“晴川”即“星川”,即“银河”一词的古代汉语说法。九曲溪的第九曲是星村(现称星村镇,“镇”是近年加上去的字)。“星基”即是“星聚”,“聚,谓村落也”(见王力着《同源字典》)。所以“星村”的文化意义就是星辰聚集之处——银河系!九曲溪的头、尾都是银河,那么,整条九曲溪也就被模拟为九天银河了。现代不少行政区划图上把“星村”写成“新村”是错误的,至少在宋朝时这里就称“星村”了。有朱熹《行视武夷精舍》诗:“我乘星村舫,辍棹青草岸”为证。
    其二,再看九曲溪的第五曲——即中央部分。五曲溪南,文峰半壁有“玉皇大天尊”五个勒字。它的寓意十人明显:道教的在天最高尊神,位尊社“九五”,雄踞九天中央,虎视八方!
    其三,第八曲水面有一对山峰,浑圆鼓突,高耸入云,故名“并莲峰”。在宗教文化中神佛被描绘为宝莲承躯。莲花象征九天之上圣洁无比,“出五世之浊,一无污染”。
    其四,二曲溪北有升日峰;四曲大藏峰有“金鸡洞”题刻,下有“卧龙潭”题刻;二曲水畔儒巾石上有“千岩万壑”四字;九曲溪北有三层峰。它们五者的共同寓意是什么呢?我们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里有“似曾相识”之感:“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蒌可者……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佤惊层巅;云青青佤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此诗是文学名篇,诗大意是梦游名胜而悟道,不再折腰事权贵,作此来留别一般世人。诗中对神仙世界的描写与武夷山景状何其相似!
    其五,二曲不畔水光石在上“碧水丹山”题刻,现在通行的解释均认为是指武夷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和澄碧的九曲水。当然不错,但还是更深的涵义。“碧丹”在古汉语中是指皇宫中的用品,此二字是暗指武夷山乃是“天宫”,是“玉皇”的宫殿。金元之际着名诗人元好问《洛阳》诗:
    “千年河岳控喉襟。一日神洲见陆沈。
    已为操琴感衰涕,更须同辇梦秋衾。
    城头大匠论蒸土,地底中郎待摸金。
    拟就天公问翻霞,蒿莱丹碧果何心”。
    此时最后归结到天翻地覆而质问苍天,彩饰丹碧之物(统指宫室器物),设于野草莽荡之中,老天安的是什么心?用反诘收束全诗,故国丘墟荡之悲弥漫无际”(见1991年3月《文史知识》。
    武夷山“三三六六”之谜
    武夷山景区的天游垅有勒壁诗《登一览台口占》,其中一句“座中哪得纯阳子,指点三三六六来”。郭沫若1962年游武夷时,留下三首诗作。其中《游武夷泛舟九曲》中有一句为“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由于郭老在武夷逗留时间短,他虽然提出了“疑道语”的疑问,但没来得及向我们讲述就走了……
    九天银河在武夷,这一秘密的揭示,使我们马上破译了“三三六六”这一隐讳的道语。
    目前通行的说法是:“三三得九,指九曲溪;六六得三十六,指武夷三十六峰”。这说法不错,但这是凡俗的解释,而不是“道语”。
    按“道语”解释:“三三”应是指“三玄”,“三光”。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颜氏家训·勉学》:“《庄子》《老》、《周易》总谓三玄。”此称始见魏晋玄学,道教亦采用之。“三光”:道教对日、月、星之统称(见《宗教词典》)。“三三”两字放在一起,是指“三玄”如“三光——即《老子》、《庄子》、《周易》是照亮道家思想的日月星辰!再者,三三得九,指九曲溪,九曲溪清澈明洁,用以比喻思想文化自然贴切,毫不牵强。朱熹《观书有感》:半亩万塘一鉴于,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用“清如许”的“活水”比喻思想文化。其三,在道教文化中涉及“九”的事物很多,如“九天”、“九丹”、“九守”、“九皇”、“九宫”、“九还丹”、“九天玄女”、“九转金丹”等等。武夷山的道士,命名“九曲溪”,劝九”象征“九天”。
    再说“六六”。“六六”指“六丁六甲”。六丁六甲是道教神名。“六侗为阴神,“六甲”为阳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刚好是阴一半,阳一半——这正是道教的“太极图”。其二,“六六”又是三十六。三十六又可以代表“三十六天罡”。武夷山有三十六峰,这三十六峰正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在天之神;武夷有七十二洞,正象征“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加上七十二正是中国文化常常出现的一百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