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诸葛撤军
作者:黑千羽   三国之夏侯弃子最新章节     
    “什么,子龙没能拿下襄阳?襄阳城有徐晃镇守?”
    诸葛亮接到了最新的战报,心中不由得惊诧,想到自己和曹魏比起来,手中虽然将领不少,可毕竟不是本土作战,所带兵力不多,自己若是不能不断突破防线,收拢曹魏的兵马,那自己手中的良将即便再多,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战局如此,难道就真的只能撤退么?
    城外曹军还在蓄势,一旦开始攻城,那必然是雷霆烈火。不说别的,就那许多的工程器械就看得出来,曹叡和夏侯信已经快准备好了。
    “传令下去,撤退。”
    诸葛亮最后还是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撤退?丞相?”
    宗预、马岱等人有些难以置信,曹军都还没有攻城,就下令撤退,是不是太伤士气了?
    “传令关兴撤退,再让子龙速速回军,一直护卫在我军右侧二十里范围,待我军过了景山之后,去和陈到汇合。传令陈到所部,在拿下宜都之后,立刻收拢船只,准备接应邓芝和赵云两部过江。”
    “再传令永安守将,派遣船只到江边等待。”
    “宗预,你率领人马到秭归城外三十里扎营,等我军全部过江之后,你再撤退。”
    诸葛亮知道,眼下打不下去了,本身此战最大的目的就是救出李严所部,保存实力,可因为李严的贪念,结果损失8000之众,还将自己前来救援的人马也搭进去不少。
    “报。丞相,夏侯尚大军出现在宜都,陈到和邓芝两部人马与之交战,不敌。”
    诸葛亮立刻就拿过军报,打开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诸葛亮就知道了,这不是不敌,而是大败,甚至是溃败。
    在陈到邓芝所部即将拿下宜都城时,夏侯尚率领先锋骑兵赶到,对两人开展了攻击,两人来不及变阵,结果被夏侯尚击溃。邓芝所部损失近半,陈到白耳兵只剩下四成。原本到嘴的宜都城也就这么飞走了。
    “抓紧时间传令,马岱、狐笃,你二人率领2000人马,5000旗帜先行,到景山设下埋伏,若是我大军过去之后,曹军还要追击。,你二人虚张声势,将曹军吓住不能继续追击我军就行。”
    “喏。”
    大军的开拔进攻,还是后撤,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若是将赵云、陈到、邓芝三人的还剩下的六七千人马也集中到一起过江,不但会增加过江的压力,延长过江的时间,还会在渡江中给曹军抓住机会,若是在渡江时发生战事,若军心不稳,那极其容易出现溃散。
    半渡击之,不单单是渡河渡了一半,在自己率军撤退撤到一半的时候,发生战事,一样是半渡。
    “苍天,奈何总是如此为难我?难道这真的是天降大任,要苦心智,饿体肤?先帝,这么多年来,屡战屡败,又如何能够做到屡败屡战?”
    整个大营都拼命的动了起来,诸葛亮仿照当初新野撤军故事,依旧是携民渡江。他相信曹军不会手软,可夏侯信却过不了这一关。
    浩浩荡荡的大队前行,中间夹杂着许多的百姓,立刻就引起了曹叡的注意。
    “姑父,这诸葛亮看来也不过如此,又玩这一手。”
    曹叡看着远处的黑线不停的移动。
    “不管这手段是否陈旧,只要他好用,那就是好手段。”
    夏侯信看着远方。
    “爱民,爱民,若是这些人阻挡了我一统天下的脚步,那我还需要爱他们么?”
    “陛下是要君临天下、青史留名之人,更需要天下百姓的支持,若是此刻出兵追杀这些百姓,反而会落人口实,所以与其追击,不如慢慢的追上去,将那些被诸葛亮带走,却无法继续赶路的百姓好好的送回原籍,再给他们安置,甚至于,让他们多去宣扬陛下的人的,如此才是上策。”
    “姑父,这么多年来,你还要坚持么?”
    “那刘玄德也做了这么多年,不管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最后世人都认为他是仁义之人,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暴虐嗜杀之人,也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阴险狡诈之人,若只是因为眼前追击能够杀了诸葛亮,就立刻对跟随的百姓也下手,恐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莫要轻视了他们。”
    “原先就说过,你要做君王,就要把支持你的人搞得多多的,反对你的人,弄的少少的,放一诸葛亮换来荆州北部的安定,何乐而不为?”
    怕曹叡不能理解,夏侯信又多说了两句。
    “这些我都知道,只是觉得,机会难得,就这样放过,实在可惜。”
    ————————
    大巴山中,经过了长途跋涉,出现了一队人马,每个人身上的铠甲早已经破烂,人也饿得瘦骨嶙峋,这群人看起来就跟野人差不多。
    “终于出来了,这一个月,真不好走。”
    即便王平本身就是当去人,对这大巴山还算熟悉,可这样的行军,也让他有些吃不住,出来3000人,到了宕渠只剩下了两千出头,多数的士卒都埋骨在大巴山中,不是被蛇虫咬了,就是在猎杀之时,被猛兽所伤,再难恢复。
    “先进宕渠,到我家寨子中修整三日,补充体力。”
    王平用刀鞘撑着,看看身后还在不断出山的士卒,让众人先休息一会。
    三日后,借助家族力量,补充了兵源和粮草的王平立刻就撑船出发,换成了蜀军的打扮,朝着羊渠而去。
    顺江而下,比在山中徒步好了要不知道多少倍,这些士卒也难得有了休息的时候。因为在船上,所以这些人大多都是躺在船舱中睡觉,这些时日以来在山中行走,压根都没有好好的休息,王平和自己的副将两人轮流查看情况,看着顺江而下的行程。
    当王平他们出现在羊渠,守卫的士卒还以为是后方押送粮草的队伍,随意的检查了王平等人之后,就将他们放进了城内。
    夜晚,王平并没有抽出刀剑,在羊渠搞破坏,一方面是因为王平本身就是宕渠人,家族和部落都在蜀中,另一方面,王平觉得在后方大肆破坏只会让前方军队发现自己的意图,不如就这样将错就错,顺便换了关防印信之后,直接就朝着永安去比较好。
    因为顺江而下,而且蜀中也没有人会认为曹魏会率领人马花费这么大的力气穿越大巴山,反而认为是运粮运兵的队伍,所以这一路之上没有人怀疑,反而还多给予了许多的方便,居然让王平这一路之上毫无阻碍的顺江而下。
    几日之后,已经养精蓄锐完毕的王平已经站在了船头。
    “前面就是永安了么?”
    王平指着前面问道。
    “回大人,前面就是永安城了。”
    “好一座雄关,难怪这么多年来,都没能攻克。不过今日,我来了。吩咐下去,让二郎们都小心着点,莫要露出破绽。”
    3000人马,足够王平在永安有所动作了。
    经过了一系列的检查,王平率领军队进入了永安城,在城中士卒的安排下,开始休息,另外又派出了人跟城内的守军打探消息,得知了眼下秭归城还未丢失,但是如今城内防守严密,想要出城和秭归取得联系极为不容易,只能暂时忍耐,想着怎么才能让秭归城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永安城。
    如是三日,王平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派人出去和夏侯霸取得联系,结果却得知,自己从宕渠而来的船只全部都要征召起来,原因则是诸葛亮居然要撤军了。
    撤军?
    王平明显的感觉到了,诸葛亮大军在荆北战事不利,甚至是吃了败仗。
    可自己又该如何做?
    王平忍住了动手的冲动,依旧率领人马潜伏着,甚至于自己麾下1000人被派遣过江构筑营寨防御,王平也依旧没有动手,就这么耐心的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最好的时机。
    终于,还是让王平找到了一个机会,让自己手下一个水性较好的士卒在运送物资过江的时候,不慎落水,王平喊着要去救人,结果就这样让人顺江而去,至于能不能成,那就要看天意了。
    ————————
    夏侯霸刚刚巡视完城头没多久,就听见自家士卒前来报信,说是有一士卒,自称是王平麾下,要见夏侯霸。夏侯霸让人带上来。
    “小人见过将军,我家将军如今已在永安城中,奈何兵力不足,此刻若是夺城,恐怕力有不逮,还请将军能够调派兵马,里应外合。”
    “哦?如今永安城内还有多少兵马?”
    “城内始终有兵马七八千人,我家将军有2000人,剩下1000人永安对面的滩涂上构筑营寨。”
    “那如何与你家将军取得联系?”
    夏侯霸问道。
    “若是小人能够生还,则请将军即刻起兵渡江,然后到永安城外,若能够抵达,则夜间在城外燃起三堆篝火,我家将军自然会设法打开城门,还请将军抓紧时间起兵,我家将军说,诸葛孔明,可能要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