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吊胃口
作者:一顿两馒头   红楼群芳谱最新章节     
    “这个……,小王爷果然非常人。”
    侍女有身……身孕了?
    小郡主话语虽说的不完整,大体之意可以听出来,小王爷还真是有精力,元气充沛。
    少年人,火力旺盛啊!
    只是,那个侍女怕是要遭殃了,按照高门大户、世家大族的规矩,在正妻诞下孩子之前,通房丫头和侍女之人不能够诞下孩子的。
    果然怀有身孕,也会服下药物的。
    而且,高门大户会有礼教嬷嬷专门吩咐那样的事情,一般的通房丫头和侍女都会自己准备的。
    那位侍女怀有身孕了?
    那就是破坏规矩了,而破坏规矩的下场?
    估计不太好。
    毕竟……高门大户最看重规矩。
    虽然有一些例外,但大体是那样的规矩,果然出现一些例外,也大可能引起不太好的后果。
    庶出的长子!
    嫡出的次子!
    数千年来的史册之上,已经证明了定然有纷争。
    “呸!”
    “就该将项成章再揍一顿!”
    小郡主轻啐了某人一口,俏脸一红,那样的事情本不该自己说,实在是失礼。
    可……王兄实在是乱来。
    还有她院里的侍女,也越来越被王兄宠的没了规矩,母妃将那人直接要走了,不知道如何处理。
    “提那些做什么。”
    “小神医。”
    “你交予父皇的两篇史论心得,皇爷爷也看了,觉得有趣。”
    “过两日,你入宫一趟,皇爷爷想要让你入宫聊一聊三国,还有你写的那首词,皇爷爷也有称赞,说是十多年来,它所见最佳的一首词!”
    “你没去过的魏武之地,当年皇爷爷去过的。”
    “我也有诵读,真的很好。”
    “真是难为你如何写出来的。”
    小王爷的事情,今日自己前来的时候,就听闻了,实在是……恭王府家事。
    出现那样的事情,若是传扬出去,于恭王府颜面有损,也怪不得小王爷会挨打。
    就是那样的事情不适合她们女儿家所言,摆摆手,掠过那个话题,换了一个新的话题。
    报纸之事!
    原本自己心中估算着……父皇应下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那也是国朝惯例,对于小报新闻给于封禁。
    想不到父皇竟然同意了。
    还有前两日小神医的入宫之事,提及此,便是悦声赞誉。
    “上皇赞誉,公主赞誉。”
    “论来,那两篇心得也是取巧,幸而还算入陛下之眼。”
    “至于那首词,前人词牌,城外之事,心中有感,便是填了一首,既如此,过两日入宫聆听上皇教诲!”
    又要入宫?
    倒是没有什么,皇城也不是没有去过。
    就是上皇有那般的赞誉,这些年来他所感最佳的一首词,秦钟觉得上皇太会夸人了。
    “钟哥儿又写诗词了?”
    “上皇那般赞誉?”
    “公主,可否说于我们听听?”
    王府小王爷的事情,寻常时候,也有听小郡主吐槽,林伶俐二人也有了解一二。
    虽然不太通人事,终究谈论小王爷不合适。
    长乐公主话语之间,史论心得之事听钟哥儿说过,还有一首词?还得了上皇那般赞誉。
    倒是没有听钟哥儿说过。
    握着手炉,林伶俐好奇道。
    “钟哥儿,你可真是文道博长!”
    红裙少女缓步厅中,打量着正沉浸于小说文字中的小郡主,看来钟哥儿的小说写得的确好。
    不然,小郡主也非如此。
    史论心得,还有一首词!
    上皇如此赞誉?
    上皇是何等人?
    他都如此称赞的一首词,定然非凡,却是平日里,不见钟哥儿做诗词之类。
    倒是她们姊妹们顽笑间做了许多诗词。
    明眸扫着钟哥儿一眼,他……愈发与众不同了,尤其和二哥哥比起来,愈发不同了。
    二哥哥就不太喜欢理会一些什么官面往来之事,更别说入宫了,二哥哥也会作诗,就是做的一般般。
    连林姐姐的都比不上。
    还有听珠大奶奶闲聊,钟哥儿年岁不大,世事洞明许多,百草厅那般大的生意便是立下了。
    日进斗金都是少说。
    一二十万两银子直接捐出去了。
    进学上,也是用心,珠大奶奶说钟哥儿的学业进益很快,还说让兰哥儿多向钟哥儿学学。
    “那首词是附在小神医对于三国曹孟德的史论心得篇章上。”
    “《浪淘沙·通惠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通惠河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皇爷爷评价这首词……非胸有沟壑之人不可做出来,非有大眼界之人不可做出来。”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小神医,真不知道以后你还会写出什么样的好诗词,你写的诗词不多,每一首都足以流传。”
    “就算是京城内的一些士林才学之人,都很难很难做一首流传甚广的诗词。”
    “嘻嘻,小神医,不如你此刻应景再做一首,以展现诗才?”
    “论来,我自幼也是启蒙授教,唐宋元明的诗篇读了许多许多,若说做出一首如你通惠河的这首词。”
    “还真做不到!”
    “本朝定鼎以来,也似乎没有出现那般比肩唐宋的无与伦比的诗才之士。”
    “小神医你如此年岁就可作出那等诗词,莫不真的诗才天授!”
    “今日,你可得让本宫见识见识!”
    “黛玉妹妹,探春妹妹,璇儿……,你们觉得呢?”
    皇爷爷赞叹的那首词,自己也有不住诵读,脑海中亦是可以想象那般场面。
    真的宏大,真的萧瑟,却又充满别样的昂然崭新气息。
    父皇和皇爷爷都有赞誉,自己也觉得那首词很好很好,若然是一位名宿大儒做出来,自己还没有什么感觉。
    偏生,小神医才多大?
    就做出这样的诗词?
    诗才天授!
    千年以来,的确有那样的人,现在,眼前这位小神医就是?还真有些不太相信。
    迎着黛玉妹妹她们的目光视线,将那首词清晰诵出,顺而,掩嘴轻笑,道出一个小小的请求。
    “再做一首?”
    “公主之言,钟哥儿,今儿让我们看看你的诗才?”
    林伶俐欣然颔首。
    “钟哥儿,一首应景的诗词!”
    “于你应该不难吧!”
    红裙少女亦是期待。
    “额……,都好,都好!”
    埋首看小说文字的小郡主闻得有人呼唤自己,抬起小脑袋,看向长乐姐姐她们,倒是忘了长乐姐姐说什么。
    勉强嬉笑一语,再次看向自己手中的小说文字,快看完了。
    足足好几万字呢。
    “一首应景的诗词?”
    “唐宋元明岁月,的确出现不少诗词名家,出现一首首流传后世的佳作。”
    “不过,本朝文风也是不弱。”
    “诗才天授于我太过了,顶多随心偶得。”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就送于公主!”
    作诗!
    长乐公主让自己做一首应景的诗词?
    林伶俐、探春小姑姑两个也看热闹不嫌事大。
    小郡主还在看小说。
    拒绝?
    迎着三双清明纯净之眸,秦钟觉得这个时候退缩就扯犊子了,想了想……倒也不算难。
    握着手中的茶盏,厅内走动数步,施施然,便是一首诗诵出。
    “嗯?”
    “这……,你……。”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好!”
    “真的不错。”
    “颇为微言大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宋元明,的确如此。”
    “本朝……也当如此。”
    “小神医,你……本宫不得不佩服你!”
    长乐公主先是神情愕然,而后美眸流转流光溢彩,小神医真的做出来了?
    其实,只要小神医能够大致做出来一首,就已经展现诗才了,已经很不俗了。
    而……小神医不仅作出来了。
    还作的这般惊艳!
    稍有所思,更为大意内敛,既可以论诗词,亦可以论述其它之事,江山代有才人出!
    这首诗必将流传下去。
    定然流传下去!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钟哥儿,先有浪淘沙,再有这首论诗之诗,真是……上佳之作。”
    一首诗词,是否上佳。
    林伶俐也有评判,只需要诵读一番,琢磨一番,就可以听出来了,钟哥儿这首诗。
    辞藻如白乐天一般寻常,汇聚一处,化作不寻常。
    含水灵眸看向某人,忍不住赞叹,若说让自己做出一首应景的诗,也不难,上佳之作?
    难矣!
    “钟哥儿深藏不露!”
    红裙少女美眸生光,自己也是喜欢读诗词的,于钟哥儿的这首诗自有评判。
    好!
    很好!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公主和两位小姑姑过誉了。”
    三个小姑娘的连番夸赞和惊奇之言,秦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摆摆手,自谦道。
    “黄蓉!”
    “小神医,这个黄蓉……我喜欢,一个兰心蕙性之人,碰到一个榆木脑袋。”
    “还真是……,真亏小神医你想的出来。”
    “嗯?”
    “没了?”
    “小神医,后面的章回呢?”
    “正精彩呢……就没了?”
    “真可惜!”
    登时。
    坐于旁侧椅子上静静看小说文字的小郡主豁然起身,手握一小摞子纸张,想要继续看,却是没有后续了。
    看完了?
    这么快就看完了?
    都觉兴趣才刚刚开始,就这样没有了,小神医还真是会吊人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