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调兵
作者:借箭十万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最新章节     
    明军大军全部驻扎在平壤城外三十里处的高地之上。
    外面早已下起了倾盆暴雨,回到营地大帐的蓝玉将马鞭狠狠的摔在地上,又把头盔随手扔在桌子上。
    “老子十二岁跟着姐夫出道,南征北战半辈子,从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
    蓝玉心里憋着一股怒火,要是和北元作战,敌人势大,暂避锋芒,倒也没什么,但这是可是和高丽打仗啊。
    一个宗藩小国,一个小小的平壤城,竟然会在这里吃瘪,强大的自尊心和傲气让蓝玉有些接受不了。
    “大将军不必自责,天公不作美,人又怎么斗得过天,你我又能如何!”
    王弼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等雨停了,整顿兵马再战就是,咱们天朝大明,兵强马壮,圣主雄君,还灭不了他一个宗藩小国啊!”
    “说的对,改日再战就是!”
    张温坐在一旁,也没把此次失败当回事。
    “大舅,你看开点!”
    常茂光着膀子,虎背熊腰,一身隆起的黝黑肌肉,十分强壮,肩膀上的弹丸也被取了出来,敷上一层药粉,并包扎起来。
    蓝玉看着他肩膀的伤处,冷着脸问道:“你的伤怎么样了?”
    “这点伤算什么,就高丽的火器,打个鸟都费劲,更别说伤人了!”
    常茂满不在乎的说道:“大舅,你放心,下一次再攻平壤,我还当先锋攻城,亲手将那个李叔蕃的人头摘下来给你泡酒!”
    “让我去!”
    半躺在椅子上的蓝太平不服气了,咬着牙说道:“老子一定剐了那个高丽守将!”
    平壤之战,蓝太平最为勇猛,率先破了七星门,承担了高丽主力的兵锋,同时受伤也是最重的。
    “行了,你好好养伤,不能再上了!”
    蓝玉看着重伤的儿子也是心疼,虽然不是亲父子,但这么多年一起征战四方,早已比亲父子还亲。
    甚至比对亲儿子的感情还深!
    听着外面的暴雨声,蓝玉正色道:“吩咐下去,各营做好警戒,所有参将亲自巡视,派出探马,观察平壤的情况,以防敌人袭营!”
    张温站起身说道:“放心吧,全宁侯亲自巡视各营,一定万无一失!”
    “不好说!”
    不知什么时候,王弼已经走到了沙盘前,十分严肃的说道:“高丽人狂妄自大,自以为打败了天朝的军队,必定军心大盛,而我们此次出兵,无功而返,加上暴雨,火器无法使用,军心低落……”
    “如果我要是高丽的将军,必定率领骑兵,绕道东北,过大同江,趁着暴雨,连夜偷袭!”
    “一旦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再想拿下高丽就难了!”
    “不可不防啊!”
    听到王弼的分析,蓝玉立马走到沙盘前端详起来。
    “如果高丽要率领骑兵奔袭,必定从东北道而来!”
    蓝玉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立马吩咐道:“来人,去把张辅叫来!”
    “我去,我去!”
    朱高燧自告奋勇,跑了出去!
    雨中,张辅打着伞,朱高燧主动说道:“大将军可能要动用燕藩的兵马了,你来的时候,我爹是怎么交代你的?”
    张辅坦然道:“燕王千岁说,这两万兵马都是燕藩的精兵,能不上就尽量不上,实在躲不过去,就豁出去的打!”
    “那就干!”
    朱高燧气愤道:“今个攻打平壤,那些高丽狗还用鸟铳打小爷,幸亏小爷机灵躲的快,不然身上就得多个窟窿!”
    “可是……”
    张辅欲言又止的说道:“千岁担心大将军会借战事,故意消耗燕藩的兵马……”
    朱高燧摆手道:“这说的是什么话啊,我师父不是这样的人,心眼也没这么小,他和我爹就是误会太深……”
    张辅没有说话,其实他始终都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点他为将,跟着大军东征,自己不过是燕藩三卫之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百户,都没见过皇帝,怎么就让皇帝知道了。
    在这些参将中,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公侯勋贵,要么是皇帝近臣,张辅的官职身份是最低的。
    走进大帐,张辅抱拳道:“参将张辅见过大将军,见过各位副将军!”
    张辅生的相貌堂堂,由于常年在军营长大,又带有一股子武人的气质,看样子就十分稳重。
    “张辅!”
    蓝玉抬头看着他问道:“你是燕藩的人,你也知道,老子和燕王不和,但自从你到了征东大军,跟着老子打高丽,老子没为难过你吧?”
    张辅再次抱拳道:“是!”
    “老子也没当小人,故意消耗你们燕藩的兵马吧?”
    “是!”
    自攻打高丽以来,历经多次战事,攻破数城,神机营,三千营,凤阳留守司,全部出动了,唯独燕藩的兵马至今没动过,也没参与任何战事。
    并不是蓝玉看不上燕藩的部队,也不是故意雪藏他们,而是这两万人都是骑兵,而战事都是攻城战,完全用不到,即使要用也是小股骑兵,三千营就代劳了。
    “那好!”
    蓝玉指着沙盘,严肃道:“你和朱高燧现在就带着燕藩的两万骑兵前往安州东三十里处的大同江上游一带,阻击高丽的骑兵!”
    说完,又补充道:“本将让全宁侯跟着你们一起去压阵,如果遇到奔袭的高丽骑兵,务必吃掉他们!”
    “遵命!”
    战斗任务下来了,张辅即使不情愿也得接下来,而且还得打好,打赢。
    ……
    深夜,淮南,淮王府!
    身穿蟒袍的朱允炆坐在椅子上质问道:“粮草,钱粮全部备好,你答应本王的十万兵马现在何处?”
    道衍神情平静的说道:“就在淮南本地!”
    朱允炆眉头一皱,说道:“淮南何来的十万兵马,大师,你莫不是在戏耍本王!”
    “封地百姓,都是千岁的兵马,只要千岁振臂一呼,必然全部响应!”
    朱允炆听后有些恼怒,说道:“真是笑话,这些年淮南之地风调雨顺,加上朝廷新政,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去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跟着本王去造反!”
    现在可不是乱世,而是永兴盛世,推行新政,减轻赋税,百姓的日子比洪武朝要好过多了。
    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地种,生活有盼头,谁会吃饱了撑的去反对一个明君,跟你一个藩王去造反。
    你就藩多年,又为封地的百姓做过什么。
    “如果淮南的百姓吃不饱饭,而千岁给他们饭吃,那百姓会不会跟着千岁一起造反?”
    道衍的话让朱允炆顿时惊出一身冷汗,瞪着双眼问道:“你……你要做什么?”
    道衍冷笑道:“炮轰淮河大堤,引大水冲淮南,到时遍地灾民,千岁的兵马又何止十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