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朝廷事让朝廷愁
作者:三寸光   史上最年轻的道门大真人最新章节     
    真话不一定是真相。
    张槐谷本以为徐小友虽然修为深厚,但毕竟年轻,难免阅历不足,可能会分不清真话与真相之间的区别,但这一句试一试,显然没有简单地把真话当成真相。
    不然就不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一试,而是疑惑地反问一句为什么会不管用了。
    张槐谷用拇指和食指缓缓转动着握在手里的茶杯,轻声说道:“要说姑且试一试肯定是没什么问题。”
    “只是依我之见,就算徐小友把有鹿书院的沈其风都拉出来担保,也只能得到郑重对待,到不了徐小友需要的把你的话当成证据的程度。”
    “毕竟把真话当成真相会有什么的后果,大焱官场上有过前车之鉴……”
    张槐谷把前车之鉴的故事说给了徐年听一听。
    说是曾经有个儒家弟子做了地方父母官,发现前人遗留下来陈年旧案的已经积了厚厚一堆。
    或许初衷是好,想要尽快还当地百姓一个是非公道。
    但问题是这儒家弟子在侦查断案这一方面的天赋远不如修行,常规探案手段也难以查明这些陈年旧案,于是乎他便依赖自身的儒家手段以真话断案。
    一时之间在当地还传为了美谈,赞扬这位父母官不拘一格,愿把神仙般的手段用在百姓身上。
    直到多年以后,这桩美谈传到了京城,朝廷不日后便专程派出了一名钦差,不过不是去嘉奖真言断案的儒修官员,而是把那些凭借着真话断过的案件重新审查了一遍。
    结果发现,那些用真话来断案的陈年旧案之中,至少有三成都成了冤案。
    甚至还有几名无辜百姓因此被错判了死刑。
    究其原因,便是这些积压下来的陈年旧案,并非是前任官员不尽责,而是这些案子的案情本就复杂,走访调查出来的线索甚至有自相矛盾之处,实在难以查明真相。
    儒修官员太过依赖儒家手段,却忽略了每个证人即便都不撒谎,说出来的也未必是真相。
    因为每个人,各有各的角度。
    看到的不是全貌,说出来的真话自然就代表不了真相。
    事后,那名儒修面对自己造下的冤案心境破碎修为倒退,自觉无颜再见当地百姓,散尽钱财辞官而去。
    不知所踪。
    “……尤其徐小友这事,已经涉及到的是一位皇子的真假与生死。”
    “即便七皇子无论是遵循长幼之序还是民间声望亦或者考虑到背后的支持者,方方面面都不算突出,成为大焱太子可能性极低,但再低也是有的,毕竟他至少也是一位皇子。”
    “不客气的说,这已经关系到大焱皇位的继承。”
    “所以理应是不能有半点马虎,容不下徐小友的真话与真相间的差距。”
    张槐谷指出的问题,也正是徐年的顾虑。
    所以才只是不怎么自信地说了声试了试。
    不过张槐谷说了这么多,似乎也不只是指出问题而已,听起来还有后话要说。
    徐年适时问道:“既然如此,张伯觉得应该怎么做?”
    张槐谷喝了口茶,笑着说道:“其实很简单。”
    “徐小友只是责任心太重,给自己加了太多负担。”
    “在金銮殿上挤着的那些文武百官,穿朱紫执玉笏,个个风光无限,虽然确实是有不少的酒囊饭袋,但也不全是一无是处,徐小友却想着自己来破解难关让他们坐享其成。”
    “这也太便宜他们了。”
    “没道理他们只享受指点江山的风光,却不承受社稷之重。”
    “所以我的建议是,徐小友不需要想这么多,只管把这事告诉张弘正就行了,虽然这江山社稷压在他肩上很重,但他毕竟是大焱首辅,你我都只是白丁。”
    “张首辅自会调动朝廷力量做出反应,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或许不一定能尽如徐小友所愿,但是世间万事本来就不可能务求尽善尽美。”
    “况且徐小友你都已经做了你能做的了,就算结果不好,那也是朝廷百官没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张槐谷喝完了一杯茶。
    放下茶杯,拎起茶壶,慢悠悠地再满上了一杯。
    七皇子的真假生死,涉及到大焱皇位的继承,这当然是大事,所以张槐谷吃了一惊,连茶水都喷了出来,但他的这种反应就像是在茶馆里吃了个大瓜。
    惊讶归惊讶,但也只是作为听众的惊讶。
    如果换成是李施诊,或许会和徐年一起商量,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能够妥善处理掉七皇子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只是建议把七皇子的问题挑明给张弘正或者说是大焱朝廷,让理应为此伤脑筋的朝堂百官去犯难。
    这是这对药王谷的同门师兄弟在为人处世上的不同。
    李施诊是济困扶危的真仁义。
    走路上见到有人快死了,不管有戏没戏,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念头便是救人。
    但要是换成张槐谷。
    如果没戏,他往前走的脚步都不会停一下。
    如果有戏,他可能会在旁边找个茶水摊子买一壶茶,坐下来看戏。
    世上每天都要死不少人。
    面前这人和那其他人的区别如果仅仅是死在张槐谷看不看得见的地方而已。
    那这关他屁事?
    总得有个值得张槐谷出手的理由。
    一时心情大好甚至是手痒。
    都可以是理由。
    但精通医术是他的本事,不是救人的理由。
    张槐谷在最后还补了一句。
    “话说回来,徐小友好像对大焱朝廷的能耐怀着疑虑,其实不必如此……嗯,至少不必怀疑张首辅的能力,这种与朝廷社稷有关的难题只要交到他手里,可还没有办坏过的……”
    说到底。
    张槐谷的建议,与其说是把这本就最该由大焱朝廷来解决的难题抛给大焱朝廷,不如说是交给肩挑社稷的张弘正。
    徐年认真考虑着是不是该接受张伯的建议。
    把问题想简单点,没有证据也只管去找张首辅说明七皇子的问题。
    不必在乎是不是打草惊蛇。
    只管把一应的后续问题都交给朝廷。
    次日大清早。
    徐年还没考虑好该怎么抉择的时候,已经有玄衣卫来到了百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