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较劲(二)
作者:笙箫吹落梅   长沙小青年马逸明的发家史最新章节     
    两份过桥米线热腾腾地端了上来,黄稠的高汤上泛着一层光亮的油脂,两个大碗才一摆上桌子,一股土鸡高汤的清香霎时间弥漫了半个餐厅。
    张凯和马逸明不禁食指大动,老余他娘的可真有一套,就这么一个小点子就让杰森的过桥米线刹那间脱胎换骨,这汤的香味儿相比云南本土的过桥米线不遑多让,甚至有之过而无不及噢!
    两人原本饭量大,折腾了一宿肚子饿得慌,这会儿胃口被吊起来,忍不住风卷残云大吃一通……
    下午茶时间快到了。
    如杰森所言,他这个店虽然生意清淡,下午茶还是有客人来喝咖啡和吃甜点的。
    两个胖大的白人汉子走了进来,路过马逸明和张凯的卡座,忍不住抽抽鼻子,往两个中国人的餐桌上瞅了一眼。
    杰森从厨房出来见来了客人,立刻上去招呼。两个白人汉子点一壶咖啡,几块糕点,望着马逸明和张凯两个大快朵颐吃得香。
    一个大个儿白人招招手,把杰森叫过来不晓得在说什么。马逸明眼角一瞥,看到两个白人对着马逸明的餐桌指指点点,然后杰森又搓着手满脸笑容地解释着什么……
    马逸明心说,不消说,杰森这家伙正在推销他改良过的中国美食了。
    马逸明和张凯在喝汤,余乘风笑嘻嘻端着两个盘子上来了。
    “来来来,尝尝我的手艺。”
    马逸明一看,余乘风的盘子里装着一叠香喷喷的葱油饼,一叠绿油油的像炸丸子一样的东西。
    那葱油饼被余乘风做得香气四溢,那叠绿油油的丸子是什么东西却不晓得了,闻起来居然又芝麻的清香,有点像中国的传统小吃:炸麻圆,只不过中国麻元是黄澄橙的,这个绿丸子有芝麻的清香却是绿油油的。
    “嘿嘿。哥几个看看啊,”余乘风洋洋得意,“这两样东西都是我就地取材做出来的。这葱油饼就不用说了,简单得要死。这个绿色的炸丸子,是我用他们澳洲本地的一种沙拉菜叫‘火箭菜’,这个菜有芝麻的香味儿,绝妙得很。我就用这个火箭菜榨汁和面炸了这丸子,吃起来比我们国内的麻圆味道还好。嘿嘿,试试?”
    马逸明和张凯一人拿了一个炸丸子吃了起来,哎哟我操,简直不要太香啊。
    张凯喜欢吃面食,抓起一块葱油饼塞到嘴里,又是忍不住大声叫好。张凯说:“老余,你这个本事真是……跟谁学的?”
    余乘风谦虚地笑笑:“我老家山东的,做面食是家传的手艺,这算啥,小儿科而已。哎,哥几个,味道咋样?”
    张凯连连说好好好。
    马逸明咽下一口葱油饼:“老余,艾丽在一边跟着你,她学会了么?”
    余乘风狡黠一笑:“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她哪里看一眼就学得会?我听从你安排,留了两手的。那火候的把握,面粉发酵的程度,看一眼哪里看得明白,还有我熬了点猪油做葱油饼,她都不晓得我拿猪油干什么,我把她支开了,她只当我拿猪油加到油锅里了……哈哈。”
    马逸明笑了。马逸明说:“等下两个小老外估计会让你传授做葱油饼和炸丸子的窍门,你可别瞎说。我要他们拿火车票来换。”
    余乘风狐疑:“马总,这个主意行不行?”
    话刚说完,马逸明看到旁边一桌的白人两人上了一大碗过桥米线,杰森和艾丽又端上了两叠和马逸明这桌上一模一样的葱油饼和炸丸子……
    马逸明隐隐听到两个白人惊叫:噢,卖糕,这是中国芝士,太美味了!
    杰森和艾丽两人在一边笑咪咪的……
    马逸明使了个眼色说:“我们结账吧,然后准备走人。”
    张凯说:“马总,你确定这招管用?”
    马逸明说:“那我真不清楚,老实说没把握。但是怎么样也得试试。”
    张凯说:“杰森说过了,他没办法帮我们买票的,那是违法。”
    马逸明说:“你笨啊,他可以帮的。他只需要给我们俩弄两张充值的通票就行,我们可以随便坐火车。等我们去了达尔文他可以挂失。——这个忙他是可以帮的。”
    余乘风说:“那是违法啊。”
    马逸明说:“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还顾及什么?他挂失,他违什么法?违法的是我们!”
    余乘风沉默不语,他也拿不准。
    马逸明对杰森那边喊道:“杰森。”
    杰森走了过来,满脸笑容,显然刚才的客户评价让他心花怒放,他终于找到了经营餐厅的路子了。
    马逸明说:“杰森,结账吧,我们吃好了,要走了。”
    杰森急道:“哎,怎么就要走啊,不是说好了住我这里吗?我这里有房间啊。”
    马逸明说:“唉,我们的难处你都知道了,护照的事情不能延缓了,我们得办正事儿。住一晚我们明天还不是一样要走?”
    张凯也说:“杰森,认识了就是好朋友。我们下次还有机会见面的。”张凯开始收拾行李。
    余乘风见状,也只好脱下厨衣,跑去前台拿手机……
    马逸明说:“杰森,多少钱啊你说,我该买单了。”
    杰森有些不好意思:“余先生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哪里好意思收你们的钱,我的客人非常满意过桥米线和中国芝士的味道,他们还说以后每天下午都会来光顾我的店呢。”
    马逸明正色道:“客户喜欢就好。不过你是开门做生意的,一码归一码,该收的钱你还得收。”马逸明不管三七二十一,掏出几张澳币就塞了过去。
    马逸明和余乘风三人带着行李拖拖拉拉地走到门口,也没见杰森追出来。马逸明一回头,看到杰森傻傻地张着一张大嘴,一脸不解地望着三个中国人离去的身影……
    马逸明暗暗地骂了一声:他娘的这小老外真是死脑筋!
    ……
    出了“北京过桥米线”店,三个中国佬又晃到了小镇的石板街上。
    张凯有牢骚。张凯说:“马总啊,你这一招不灵啊。这小老外没那么多心思,愚钝得很。”张凯还惦记着晚上杰森说要喝酒的事情,这下好了,听了马逸明的话连晚上的酒也没得喝了。
    余乘风安慰道:“马总也不是神啊,凡事都有失手嘛。”
    张凯说:“那我们不是还得找个住的地方?”
    马逸明叹口气:“妈蛋!老子也是没想到这个结果。这样,”马逸明想了想说,“现在天色还早,我们几个还有时间。我这里有个备选方案,按原计划找个农庄去投宿,如果那里条件还不错就先住上一阵,避避李约翰的风头也是好的。”
    张凯和余乘风也没别的法子,拎着包包和拉杆箱无精打采地跟在马逸明身后……
    诺里达曼镇太小了,不到两小时三个人就逛完了。马逸明看到一条乡间小道通往远处,隐隐有两个农庄的屋角看得到。
    马逸明手一指,说:“往那边去看看,问问他们有可不可以投宿。”马逸明给大家伙儿打气鼓劲,“找到了地方,晚上一样可以喝酒吃大餐。咱们不差钱,对吧?”
    张凯鼓足勇气:“对对,办法总是会有的。听马总的总没错!”
    三人抬腿往那乡间小路上走过去。
    还没走出几百米,一辆旧旧的卡罗拉在三人身边一个急刹车,“吱呀!”一声停住了!
    三人转头一看,杰森从驾驶室跳了出来:“哎呀,中国老乡啊,可找到你们了!你们这半天跑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