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一点小小的惩戒
作者:帝魄妖   傻子,不可以最新章节     
    台上的那名拍卖师听到台下那烦躁的议论声,一时间更加尴尬了。
    一脸不好意思的冲着台下众人微微的鞠了个躬,道歉道:“实在不好意思,既然各位朋友都不喜欢,那我正式宣布,拍卖品正式流拍。”
    刚说完这话,他就冲着工作人员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将这柄长枪给抬下去。
    “稍等一下!”
    就在这时候一个异样的声音响了起来,“请问你刚才说这柄长枪的底价是1万元,是吗?如果是那我要了。”
    看着张明明突然开口说,一旁的王洛阳和白方都有些惊讶。
    只有林老坐在位置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台上的那柄长枪,脸上多了一丝若有所思的感觉。
    刘婉如听了张明明的话也感到十分疑惑。
    她不知道张明明为啥会买下那柄,看起来浑身上下都锈迹斑斑的长枪。
    那东西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听到有人说出价,拍卖师不知道愣了一下,随后满脸惊喜的说道:“是的,这位先生出1万,还有没有比他更高的价格?”
    听到这话 众人不由得大笑起来。
    坐在张明明后面那排的角落里的徐天赐,此时更是满脸的鄙视,大声嘲笑道:“哈,乡巴佬就是乡巴佬,这就是个破铜烂铁,他居然还当起了宝贝的。”
    徐天赐的声音很大,很明显就是想当场羞辱张明明。
    “哈哈哈……”
    果不其然,在徐天赐刚说完这话之后,全场便哄堂大笑起来。
    王洛阳听了徐天赐的话,眉头也不由得皱了一下。
    他瞥了一眼徐天赐,随后看向张明明问道:“这小子是谁呀?很明显就在针对你,他和你有什么过节啊?”
    张明明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没什么,他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蹦跶不起来的,不用去理会他。”
    现在他一门心思都在那柄长枪上面,自然没有时间去搭理那徐天赐了。
    “行了,行了,不用再问了,就直接卖给那小子得了,这破东西没人会去竞拍的。”
    “是啊,赶紧不要耽误我买东西。”
    ……
    看着台下催促的人越来越多,语气也显得很不耐烦。
    这名拍卖师就连最基本的拍卖流程也不走了,直接一锤定音说道:“1万元成交,这位先生,这柄长枪就归你了。”
    说完完这话,他就示意那两名工作人员便把长枪抬回了后台。
    拍卖就是这样的,任何竞拍的物品都没法在当场直接交易,都是由拍卖方暂时保管。
    “哎呦,恭喜这位张……先生,成功的拍下了一件富有情怀的垃……圾!哈哈哈……”
    就在拍卖师准备进行下一件物品拍卖的时候,场上一道更嚣张的大笑声又响了起来。
    此时只见徐天赐从座位上站起来,看着张明明的方向,一边鼓掌一边哈哈大笑。
    脸上的神情充满了戏谑之色,更多的还是幸灾乐祸。
    话音刚落,会场再一次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
    张明明听了双眼微微一眯,转头看向了徐天赐,缓缓的说道:“这可是拍卖会场,那条见人就咬的野狗是怎么进来的?”
    张明明虽然眯着双眼,但眼光如同实质的利剑一般,直射徐天赐
    看着张明明的目光,徐天赐身体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一时间额头上也布满了冷汗。
    正因为这样,徐天赐感觉更加的愤怒了,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内心的那一丝恐惧之一给压了下去。
    随后指着张明明刚想破口大骂,却见他猛的一挥手。
    下一秒,徐天赐那刚刚张开的嘴巴瞬间就闭上。
    “呸呸,呸!什……什么东西?咳咳咳……”
    此时徐天赐就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飞进自己的嘴巴里,而且直接卡在了他的喉咙上,感觉十分难受,忍不住剧烈的咳嗽起来。
    这一下全场都是安静的下来,只有徐天赐那咳嗽声飘荡在整个会场之上。
    张明明挥完手之后被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懒得去理会那个跳梁小丑。
    见张明明坐了下来,一旁的王洛阳好奇的问道:“明明,你小子是不是又看到了什么?难道说那柄长枪也是好东西吗?”
    听了王洛阳的问话,一旁的白方老林以及刘婉如齐刷刷的将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张明明看着投来的目光,微微一笑,摇着头说道:“我也不太清楚这长枪是哪里来的,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它没那么简单。”
    虽然刚才他已经推断出了这柄长枪的来历,但还是不能确定。
    所以现在说实话也没有太大意义。
    听了张明明的话,三个老人顿时有些失望。
    这时候就听到台上拍卖师高喊着:“下一件拍卖品是明代着名画家,文学家。唐寅的代表作之一《杏花茅屋图》
    随着拍卖师话音刚落,台上的灯光又明亮了几分。
    随着《杏花茅屋图》上台,全场的所有人一时间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话的内容上。
    画中悬崖巨壁,高大的劲松盘曲,杏花掩映中隐约可见有茅屋位于其中,山间清泉静流,意境清幽:两位隐士漫步于道,顺着他们的目光远眺而去,极目之处是连绵的远山,湖中水波荡漾,有渔人泛舟水面,整幅画的意境悠远,体现出了文人雅士向往的生活状态。画家笔墨温润,沉着而又活泼。自题诗:“绿水江桥夹杏花,数间茅屋是渔家:主人莫拒看花客,囊有青钱酒不赊。”诗、书、画相融,其间既充满生活情趣,又反映作者超脱世俗,追求闲逸的意向。
    “这幅《杏花茅屋图》年代久远,而且还是出自于唐寅之手,所以此次底价为一千万,每次加价不得低于200万。”
    话音刚落,台下就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竞价声,而且比起刚才有过之而不及。
    张明明也仔细的观察了这一幅图,确定这一幅是真迹,而且收藏的空间也非常大。
    他估摸着这一幅图的最少价格,要在4000万以上。
    毕竟这可是宋朝唐寅的真迹,现在流传下来的也不算太多。
    考虑清楚这些之后,张明明也决定参与这次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