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采买东西1
作者:江南雨纷纷   叶家的致富日常最新章节     
    晚饭的时候,叶父和叶东林兴高采烈地和大家说起两间铺子的安排。
    小的铺子用来开书肆,主要是租赁各种话本、游记以及科考方面的书,另外兼顾卖一些文房四宝和糕点。
    父子俩想得很清楚,他们没有门路找到孤本、最新的科考试题这些珍贵的资料,也花不起钱囤积书本。
    只能以游记和话本作为主打发展杂书租赁。
    虽然这样前期也要不少的本钱,不过这些东西放着又不会坏,要是生意不好还可以拿到镇上的杂货铺卖掉呢。
    听父子俩这么一分析,大家觉得开书肆还是挺好的,毕竟新买的宅子离书院很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以后生意肯定不错。
    至于大的铺子,两人打算开一间和镇上的杂货铺一样的杂货铺。
    不过杂货铺要找可靠的人提供新鲜的蔬菜,这个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而且叶东林如今走不开,于是大家商量好,决定先把书肆开起来。
    叶父和叶东林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终于列好了一份叶家书肆需要采买的书单。
    启蒙方面的书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弟子规》和《声律启蒙》。
    考虑到启蒙的幼童,往往比科考的人数量要多一些,而且价格一般比较实惠,启蒙的书叶父觉得每样需要3本。
    这些书既可以用来租赁,还可以直接卖掉,要是实在卖不掉,还可以拿回镇上杂货铺那边呢,怎么也亏不了。
    童生主要考核四书和五经,具体的书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读书人基本都要读四书五经,所以这些书每样需要两本。
    而要考取秀才,需要的书就比较多,父子俩只写了一些常规的,大家熟悉的书。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论语讲义》、《孟子讲义》、《孝经》和《尔雅》等等。
    另外,还有有关于律法的、算术的和农桑的书。
    科考可不单单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及和策论也要考,需要丰富的知识才行。
    不过科考的书实在是太贵了,父子俩打算各要一本就行。
    要是实在不够用,叶东林打算自己抄。
    科考方面的书一直都备受追捧,最便宜的启蒙用书,也要100文左右,其他科考方面的书少则几百文,多则好几两银子。
    看着字上密密麻麻的书名,两人保守估计了一下,就算全都买二手的旧书,也要好几十两银子。
    而且科考方面的书,很少有二手的,要把这些书全都买齐,怎么也要100两银子左右。
    还要进一批文房四宝,这些东西都不便宜,进货怎么也要几十两银子。
    两个人保守估计,这个小书肆要一百八十两左右,投入的本钱还真不少呢。
    还有大的铺子,杂货铺里面需要准备的各种货物,要压在里面的钱也不少。
    两人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合伙做生意,成本和利润都对半,这样压力就小一点。
    第二天一早,父子俩就来到了自家的杂货铺,叶东林清点了一下之前抄好的书籍。
    目前有一套启蒙的书、15话本和12本游记。
    话本和游记都是平时租的人最多的,原本叶东林是打算用来替换那些快坏掉的书,现在有了新的书肆,就先拿出来用。
    除了这些刚抄好的书,货架上还有将近100本的游记和话本。
    叶东林打算傍晚早些回来,找几个字写得好一些的学子帮忙抄书,把这些全都抄下来。
    要是请人抄书,润笔费是15文一本,加上需要用掉的宣纸、墨水等等的成本,一本书的成本大概是30文到40文。
    看着好像和旧书差不多价格,不过这毕竟是新的,要是卖出去怎么也要六七十文一本呢。
    把书都搬到驴车上,父子俩又去了县里,来到平时购买旧书的书肆。
    为了省钱,父子俩打算全都要二手的旧书,只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书肆里面旧书就只有游记和话本,启蒙的书都很少,科考方面的旧书根本就没有。
    虽说有些失望,不过叶父还是让掌柜把所有的旧书拿了出来。
    两人挑挑拣拣好半天,把启蒙方面的书、话本和游记全都挑了出来。
    启蒙方面的书刚好凑够了一套,加上杂货铺炒好的那些刚好够了。
    另外,还有12本话本和9本游记,不过这些书看起来破破烂烂的。
    这些旧的话本和游记才40文一本,价格如此便宜,两人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大不了买回去重新抄一遍出来,以后两个杂货铺都能用得上呢。
    旧书便宜,话本和游记才40文一本,启蒙的书60文一本,加在一起总共是1两260文。
    看完旧书,就轮到最令人头疼的、清单上面那一长串的科考方面的书。
    这些书没有旧的,只能花大价钱买新的。
    最后父子俩按照清单上面,把书都买齐了,整整花了98两银子。
    科考方面的书实在是太贵了,就那一套律法的书居然要十二两银子。
    其他质量和科考挂钩的,那也都是价格不菲,最便宜的也要二三百文一本,贵的好几辆。
    光是买书,两人就花了99两260文。
    100两银子啊,把父子俩心疼得不行。
    给钱的时候,叶父把银票拽得紧紧的,掌柜拽了几次都没有拽出来。
    掌柜见两人买的书比较多,还乐呵呵地送了他们一套新的启蒙的书,另外又搭了两个旧的箱子用来装书。
    收的钱,掌柜眉开眼笑地指挥着两个伙计,帮忙把两个沉甸甸的箱子搬到驴车上面。
    之前叶东林过来买旧书,掌柜虽然也很热情,不过脸上的笑意淡淡的,今天花了100两银子,那叫一个热情似火。
    不过掌柜越热情,父子俩就越心疼,那可是100两银子啊,要攒多久才能把钱赚回来?
    买完了书,两人又直奔西街,准备买一批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