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种麦子
作者:还是困啊   春色有点田最新章节     
    到了山脚下,看到沈素雅在家门口摔稻子:“小雅,吃过饭了没。”
    “没呢,我马上回去做。”见她手中拎着篮子,“嫂子送饭去啊。”
    “对,那你忙,我走了啊。”
    “哎。”她放下手中的稻子,该回去做早饭了。
    季温禾走在田埂上,喊了一声:“沈大哥,元山,过来吃饭了。”
    驴在原地不会乱跑,沈榕山摸了一下它的头,才转身走过去。
    “沈大哥,你和秦大娘说了没,今天驴车借给大家用一天,明天我们要出去卖货。”
    他点头:“说过了,不过秦大娘也说了,等卖货回来,还要借我们家的驴车用。”
    “那就借给他们用呗,要是不借,恐怕两家会因为这点事变成仇人。”
    秦荷花那张嘴很不好。
    “以后和他们家还要常打交道,现在家里又跟官府有关系,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沈元山端起碗,夹了两块酸黄瓜,好奇道:“今年收稻子,里正居然没去人家请人,也没来我们家。”
    “往年他们家要是见谁家稻子快收完了,就开始去请人帮忙了,跟插秧时一样。”
    “插秧时就没几个人去。”季温禾咬了一口酸黄瓜,“估计知道去请人,人家也会找借口不去,所以今年索性不请人了。”
    “还好今年他们不来我们家,不然我还得找借口,自己家都累得要死了,要不是自愿,谁愿意去别人家帮忙啊。”
    她看着碗里的饭有点多,吃不完:“沈大哥,匀点给你,我吃不了。”
    沈榕山把碗递到她面前:“咱家如今买了驴车,等过两天稻子都脱粒了,去镇上买两斤排骨回来。”
    沈云山接过话:“大哥,你不是要去良大哥家帮忙割稻子吗,麦子种完你去吧,我和哥在家摔稻子。”
    “你不在家的时候,良大哥会来家里看看我们,还会给我们送点东西,他不在家时,也会让苗婶送点菜过来。”
    沈良和他大哥小时候两人关系特别好,所以在他大哥出去的三年,会经常照顾他们。
    有着情分在,谁家有事都会主动去帮忙。
    “昨晚碰到他了,我说把家里的事忙完,过去帮他们割稻子。”
    季温禾说道:“种完麦子去吧,家里有我们三个呢,轮流着来,要是等忙完,人家稻子都割完了。”
    “摔稻子你就别去了,让他们自己家忙活吧。”
    “哦对了。”她又想起来,“咱家的稻子卖点出去吧,那么多粮食在家,到年底吃不完。”
    “山洞里阴凉,又没有多余的地方放粮食,兰婶家也没地方,还放着咱们家的货呢,留一麻袋,应该够吃到年底了。”
    沈榕山点头:“好,晒几个太阳拉去镇上卖。”不晓得今年稻子多少钱一斤。
    吃完饭,两人一个在前面牵着驴子拉,一个在后面扶着挡板,漏斗里面麦种没有了,就往里面添。
    种小麦的农具,耧子(音同楼),山外有些人会叫耩子(音同讲)。
    耧子有三条腿,三条腿划出沟,麦种从漏斗漏下去。
    有两个漏斗,一个大,一个小,小的下面有三个小洞,中间隔着挡中板,档中板连着一个分种绳,系着一个大铃铛,动的时候哗啦啦作响。
    最底下还有一个横着的木棍,当麦种撒进去后,木棍会把泥土推进沟里。
    这东西她在小时候也没见过,长大更没见过了,还是第一次见到,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往南边看去,平板车在秦荷花家,驴子卸下来,他们只能人力往回拉稻子。
    田里用不到她帮忙,弯腰拎着篮子回家,家里还有好多稻子没摔呢。
    季温禾来到棚子边,望着地上的稻子,心想要是水泥地多好,省得后期用筛子筛泥土了。
    下午家里麦子种完,沈榕山拿着镰刀去沈良家帮忙。
    又忙活两天,稻子才全部脱粒。
    稻草放在太阳底下晒干,三兄弟抱回去,堆放在树叶堆旁边,留着冬天引火。
    “温禾,要不做几双草鞋。”
    往年收完稻子,家里都会做几双草鞋,穿坏了不心疼。
    季温禾拿着借过来的筛子蹲在地上,把稻子捧进去:“草鞋穿着不舒服,磨脚,你们做草鞋的手艺也不咋样,咱家现在又不是买不起鞋子。”
    他们仨做得麻鞋硌脚的很,反正她是穿不了,走不了多远路,脚就开始疼。
    转头望着他:“你回家把家里的麻袋拿来,等下把筛好的稻子装进去,看今天一天能不能弄完,今天能弄完,明天拉去镇上卖。”
    沈榕山应下,回家找到麻袋。
    这几天天气很给力,太阳大的很,晒了几个太阳,稻子已经很干了。
    三个人蹲在一起,卖力地筛着稻子。
    他们家稻子晒好,人家稻子才刚刚脱完。
    这日一大早,沈榕山和沈元山两个人把稻子抬到车上。
    兰秋华站在门口说道:“榕山,多去几家收粮食的打听打听,谁家价钱高去哪家。”
    “知道了兰婶。”
    “这今年稻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价钱。”
    沈二牛回:“等榕山回来不就知道了。”
    她叹了口气:“价钱高,凑凑手里的钱,好给安国讨媳妇。”
    粮食卖了,各家日子要好过点了。
    季温禾走过去,听到两人的谈话:“往年稻子是什么价钱,能卖到一斤十文吗?”
    “卖不到,最高也就卖到八文,还是荒年的时候。”兰秋华筛着稻子,继续说道,“越是丰收,价钱越低。”
    “镇上的粮商可都精着呢,会让人来打探,看田里的稻子,估算着今年收成好,价钱就开始往下降了。”
    “咱们庄稼户,就指望着卖粮食赚大钱,结果倒好,价钱是一年比一年低,那粮食赚得钱,还不如去镇上做工赚得多。”
    “嫂子,坐。”沈安国搬了一个小板凳给她。
    “好,谢谢。”季温禾坐在边上问,“那最低卖到多少钱一斤?”
    “最低两文一斤,四百斤粮食才卖八百文,去镇上做一年工,也不止那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