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山外对面村户
作者:还是困啊   春色有点田最新章节     
    ......好吧,两个不懂的人,都认为兔子好养,结果纷纷打脸。
    沈榕山脱下蓑衣,问道:“我们还养兔子吗?”
    季温禾想了许久,最后打算放弃养兔子:“不养了,大年叔咱们这太阴凉,不好养兔子。”
    “还有兔子各种病,太胆小,不能被吓着,麻烦,不养了。”
    眼下专心顾着生意,沈榕山打算挑着货跟他们一起去售卖。
    熟脸了,三个人分别跑不同的方向和村子。
    家里剩她一个人,要忙着喂小鸡,打络子,在养兔子,她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
    沈榕山舀水冲干净脚上的泥土,扭头又问:“院子还铺石块吗?”
    季温禾摇头:“不铺了,棚子搭好了,兔笼子给小鸡用,晚上能拿回来了吧。”
    笼子里铺着很多干草,这两日天气越来越热了,晚上虽还盖厚棉被,但到了夜里,会有点热。
    “拿回来吧,不能一直麻烦兰婶。”
    “成。”
    下了两天的雨,两兄弟只卖了一百多斤。
    附近的村子去过了,要去远点的村子,路远,回来的一次比一次晚。
    翌日,太阳从东边升起,四口人围在桌边吃早饭。
    季温禾咽下口中的饼:“你们三人一起去村外对面的村子,顺道看看周边还有没有村子。”
    “知道了嫂子。”沈元山喝完最后一口野菜汤,放下碗,“我先去兰婶家收拾。”
    “等等我。”沈文山快速喝完汤,拿着半块野菜饼出门。
    沈榕山吃饭快,每次他都比别人先吃完。
    “沈大哥,你去吧,早去早回,碗我收拾。”
    锅他已经洗好了,就剩四个碗和筷子。
    “成,那我走了。”
    他的语气中含着不舍,好似要出远门,很久见不到面一样。
    季温禾笑着点头:“嗯,快去吧。”
    沈榕山自己没察觉到语气的不对,就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
    临走时,不忘叮嘱:“温禾,把门锁起来,去兰婶家。”
    “晓得啦,你快去吧,我等你们回来。”
    住了那么久,有时候还是不太敢一个人在家。
    季温禾吃完饭,去菜地转了转。
    都出芽了,玉米长高了不少,稻苗破土而出,翠绿翠绿的,看着喜人。
    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快五月份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转头往身后看去,瞧见一个男子进了村,身上背着用布条捆起来的被子,胸口挂着小包袱。
    印象中,好像没见过他。
    对方主动开口,带着浅笑:“弟妹。”
    季温禾笑着点头,尴尬地摸了摸耳边的头发:“我对村里人不太熟,该怎么称呼你?”
    “沈良,我娘叫苗招弟。”
    “良大哥。”
    兰婶说过,他今年十九岁,还未娶上媳妇。
    “哎,我先回家了,你......”
    “啊好,你快回吧。”
    季温禾瞅了眼他的背影,便收回了目光。
    普通相貌,不太爱说话,和她说话有些局促,个子蛮高的,有185,瘦瘦的,有点黑。
    家里条件不好,确实不好相亲事。
    另一边,山外对面的村子。
    三人出村后,一直往东边走,找到进村的路。
    村里房子朝向面向东方,住户很多。
    沈元山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五十多户人家。
    吃完早饭,有人在地里转悠,有人在门口闲坐着,看到三人进村,纷纷好奇地观望。
    沈元山来到荒地边,含笑问地里的妇人:“婶子,我们卖黑面,还有粗面和玉米面这些,村子里能进去不?”
    有些村子不让外人进,必须要问清楚,不然会被他们当成居心不良的人,追着打。
    “能。”妇人擦了擦手上的泥土,“除了米面,你们还卖什么?”
    “盐,过段时日会卖猪肉。”沈文山回道。
    “哎呦,还卖猪肉呢,卖多少钱一斤啊。”
    沈元山报了一遍米面的价钱,猪肉的价钱来时他大哥和他说了。
    妇人皱着眉:“猪肉才比镇上便宜一文啊,不能在低点。”
    “婶子,不是我们不想价钱低,是我们进货也不便宜,要是我自己养的,我白送您都成。”
    妇人笑呵呵地走出荒地,没当真:“给我称五斤黑面,盐要二两。”
    说罢,对着村里喊:“二毛,把家里干净的盆拿来,还有装盐的布袋。”
    扭头望着三人,瞧见在最后的沈榕山,觉得他有些怵人,连忙移开目光。
    “小哥,你们多久来一次村子?”
    沈文山接过话:“婶子,半个月来一次。”
    “半个月啊。”妇人思索了一瞬,“那你们给我称六斤吧。”
    家里两个半大小子,上次去集市买了面,剩下不少,加上这次买得,能吃半个多月。
    村里的人走了过来。
    沈元山将卖货的事和他们说了一遍。
    “那可好了,以后我们不用跑去镇上了,你们卖得还便宜一文。”
    “肉啥时候能来卖?”人群中一个男子问。
    沈榕山回他:“五天左右。”
    “五天也快,买点面回去,下次在买点肉,家里一点油水没有,孩子都快馋死了。”
    有人跟着附和。
    他们买肉不会一斤一斤的买,按两。
    话音落,人群中有很多人站出来买面。
    离开村之后,沈元山转头望了一眼:“瞧着村里挺和睦的,之前的传言八成是瞎说得。”
    “你又不是没听过,咱们大哥不就被人家传……”后面的话沈文山没说,“走吧,咱们快去下一个村子。”
    挑着四筐面,背着一个箩筐,两双胞胎换着挑。
    ……
    季温禾来到兰秋华家,见两人正在屋内打络子:“我看见沈良大哥回来了。”
    “那么快回来了?”
    她丈夫和儿子估摸要到过两日才能回来。
    “沈良大哥那么快回来,是不是镇上活计不好找?”
    “嗯,应当是,要不然他那么早回来干嘛,没活计,在镇上待着浪费钱。”
    季温禾拿出红绳:“兰婶,过两天咱们出去找野菜,看能不能再找到野芹菜。”
    “咋的,你喜欢吃野芹菜呀?”
    “还好,天天吃野菜,偶尔换换口味。”
    月底打算请他们吃一顿饭,得多找点不同的野菜回来,对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