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借驴车
作者:还是困啊   春色有点田最新章节     
    不自觉地咽了下口水,紧张的一动不敢动。
    季温禾抿唇淡笑:“沈大哥,睡觉吧,明天你要早起呢。”
    沈榕山嗓音低沉:“嗯,晚安。”
    太过激动,他一直到后半夜才睡去。
    沈元山来到厨房时,看到他大哥翘起的嘴角,挑了一下眉,神秘兮兮地问:“大哥,有啥好事,说出来让我们也高兴高兴。”
    瞧他一脸春心萌动的样,八成跟嫂子有关系。
    “别瞎打听,快洗漱去。”
    两人的事,不想说太多给别人说,哪怕是自己的弟弟们。
    “好好好,不问就不问,你跟嫂子越来越好,我们高兴。”
    他们不是瞎子,大哥和嫂子相处时,总感觉隔着什么。
    沈元山洗漱好:“对了大哥,手绳还拿去集市上卖吗?”
    他们这次进货多,想去帮着一起。
    沈榕山盛饭的手一顿,想了下:“不带吧,早去早回,院子里的地得尽快铺好。”
    “好,那就不带了,拿到村子里卖。”
    吃完饭,天色才蒙蒙亮。
    两人收拾好,挑着两个筐,还有两个箩筐,一会儿再去借两个。
    来到苗招娣家门口,卧房的门虚掩着,里面的人已经起来了。
    沈榕山压低声音:“苗婶,您起了吗?我是榕山,来借你们的圆筐用用。”
    “来了。”她从卧房出来,先到缸边洗干净手。
    她丈夫起床去茅房,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在屋内给他擦洗身上沾到的泥土。
    “苗婶。”
    “哎,元山也来了,我去拿给你们。”
    苗招娣走进杂物房,从里面拿出两个圆筐交给他们。
    “给,我家暂时用不上,你们放在家里,等我家用了,我再去你们家拿。”
    沈元山接过:“谢谢苗婶,您忙,我们还要去集市,先走了。”
    “哎,去吧,你们慢点啊。”
    “晓得了苗婶。”
    走出一条路后,他叹了一口气:“大哥,说我们家日子过得苦,苗婶家比我们家还苦。”
    “桩叔断了腿,不能下地干活,更不能去镇上找活计,一家子的重担压在良大哥身上。”
    他们家三个男子,还能去镇上找活计。
    苗婶家只能靠沈良,她自己打络子,一个月赚不了多少,儿媳妇没娶上。
    沈良今年十九了,亲事也没有媒婆给相看了。
    沈榕山比沈良小两岁,加上沈安国,三人从小关系不错。
    自从他去了战场后,回来似乎没有以前交好了,只说过两次话,他变得不爱说话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眼下我们多想想自己。”
    将来若是有能力了,他想帮着他们一把。
    进入赵家村,山脚下隐隐约约有几道身影,弯着腰找野菜,都是一些小姑娘。
    沈榕山望着朱大年家的方向:“元山,你去师父家瞧瞧,兔子的伤好些了没,要是好了,咱们下午过来拿。”
    “好,大哥,你去借车,我问完在村口等你。”
    径直来到村尾最后一家,两条大黑狗‘汪汪’叫了两声,朱大年听到声音,出来查看。
    “大年叔,我来问问兔子的伤好了没,好了我们下午过来拿。”
    见他身后背着箩筐,手上还拿着,晓得他要去镇上:“好的差不多了,正想着明日送你们家呢,你大哥呢?”
    沈元山站在院门口,没有进去,低头望着扒着门站起身的大黑狗,腾出一只手,摸着它们的头。
    “大哥去借驴车了,这次去镇上多进些货,省得隔三差五往镇上跑。”
    “也是,镇上太远,挑回来累人。”朱大年望着笼子里的野兔,“一会儿我送去你们家。”
    “那怎么好。”
    他摆摆手:“我在家没啥事,去你们村转转,你快去吧,别晚了。”
    沈元山笑着点头:“哎,大年叔,我走了啊。”
    两条大黑狗‘汪汪’了两声,好似在说‘慢走’。
    沈榕山借了驴车,看到他过来,便停下等他。
    “大哥,大年叔说一会儿给家里送去。”
    “成,上来吧,早去早回。”
    沈元山将筐放上去,在边上坐好。
    沈榕山借驴车的人家叫赵三宝,不到五十岁,不忙时,载着村里人去镇上,来回两文钱。
    “老头子,沈家小子卖货,村里人去镇上的少了,咱家也赚不到什么钱了。”
    坐在屋檐下抽旱烟的男子正是赵三宝,他敲了敲烟杆,无奈地开口:“那能怎么办?”
    “他不做,还会有别得货郎进村,你能拦着不让人家卖货不成?”
    妇人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我没那意思,怎么还冲我生气呢,你要是不高兴,对着沈榕山,别对着我。”
    “你看看你......”赵三宝无奈,“我没对你发脾气,唉......我心里是不舒服,可没理拦着人家。”
    而且村里来货郎是早晚的事,只是他没想到会是沈榕山。
    自从村里传开他们家卖货后,村里人大多不去镇上了,以往是半个月去一次,如今半个月早就过了。
    驴车出了村,平稳地在道路上跑着。
    路边有走路的人要搭车,招手拦下他们:“小哥,你们是去镇上不?”
    沈元山点头:“对,去镇上,你们要是坐车的话,一文钱。”
    几个男子笑着应下:“好。”
    上了车后,一人给了一文钱,一路走一路带,驴车上坐满了人。
    到了镇上,众人纷纷下车,快步进入集市。
    “大哥,收了十五文钱,怎么办?”
    沈榕山让他收好:“回去给三宝叔。”
    “为啥?”他不解,这应当算是他们赚得钱吧。
    “我想了下,路上带人,赚到的钱给他,我们来镇上,也要给两文钱。”
    “眼下家里买不起驴车,我们日后还要多去借车,因着我们卖货,三宝叔家没法带人来镇上。”
    “赚钱的门路被咱们拦住了,时日久了,心里必生怨,有些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且驴车是他家的,我们借了他们的光,才赚到了钱。”
    沈榕山拉着驴车,往街道走去。
    “我晓得了。”沈元山走在边上,“要是没有驴车,咱们也赚不到这十五文。”
    以后还要去他们家借驴车,如此一来,他们心底也不会太有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