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谍战 之 青铜卣
作者:蚁鸣   无名抗日英雄谱之潜行敌营最新章节     
    马晋宁离开后,关晓峰留下两名特工,让他们继续暗中监视今晚没有返回瑞昌洋行的唐博雅,这很可疑,关晓峰独自返回洋行,向魏世忠汇报今天监视的情况。
    关晓峰回到洋行前,魏世忠接到了唐博雅打回来的一个电话,说是明天有些私事儿、还要再请一天假,魏世忠只得同意。
    关晓峰回来后,被魏世忠带到了那间密室,关晓峰他们是在马晋宁、唐博雅去云梦酒楼的路上、才发现他们的,只是从方向判断,他们是从日侨区过来的。
    马晋宁带着唐博雅去了日侨区、并且在那里几乎待了一整天,魏世忠才不相信唐博雅突然就喜欢上了马晋宁这个汉奸呢,她的嫉恶如仇、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正义之气,那她既然不是与马晋宁谈情说爱,两人怎么可能在日侨区待上一整天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马晋宁发现了什么日本人的机密,他带上唐博雅去、有可能是为了掩护他的行动,同时,也是白送唐博雅一个功劳。
    魏世忠知道,他拒绝马晋宁组建忠义救国军的要求、算是得罪了他,他有情报不给自己、而是交给唐博雅,就是不想自己独占这份功劳,虽然他心中极为不满,但唐博雅、马晋宁都身份特殊,他也不敢像对其他手下那样随意呵斥,就连说句重话、都得犹豫半天。
    魏世忠思考了一会儿后,望着关晓峰说道:
    “你明天多带些人暗中监视、保护马晋宁和唐博雅他们,要不惜代价的、保护他们的安全,必要……必要时、可以开枪。”
    “是!”关晓峰郑重的点了点头,随后就离开了。
    小柏沟村。
    童弘海他们一进入根据地、就急忙找到了五台军区,也是在五台军区同志们的帮助下,才再次找到了被他们追丢、早就又改为步行的范又侠,并得到五台县敌工部的全力协助。
    童弘海、敌工部长他们一整天都在小柏沟村外暗中监视,他们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认真观察、交流分析,一共确定了一眼就能看到“卐”字符、却视而不见的五个人。
    敌工部对这些嫌疑人均采取了秘密监视措施,但他们在白天都没有异常举动,有两位下午没有事儿的同志、还主动去给其他单位帮忙。
    敌工部长采取了内松外紧的方案,村内并没有派人紧盯任何一个人,仅仅是在几个关键地点、设立了若干不会引起怀疑的固定监视哨,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进入小柏沟村,为的就是不让潜伏特务起疑心、从而蛰伏不动。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在村外进出村的三条路旁、都有人埋伏,寒风吹过,有些着凉的常敬文、用棉衣将自己的脸全捂住,他的喷嚏才没弄出太大声响,童弘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撤到远处去,任何一点儿动静都会让潜伏特务警觉。
    小柏沟村位于根据地核心地带,这里也没有驻扎部队,只是有三个根据地的小型工厂,所以,各个村口都没有设立岗哨。
    十点半过后,村子里的人应该都睡了,童弘海发现一个黑影从村里走了出来,他对村外的道路很熟悉,走到刻着“卐”字符的树前,他靠近确认了一下后,数着数、走到前面的第六棵树旁,掏出小刀,在第六棵树上刻了一个指向路东的尖头。
    黑影四下望了一下、确认没有人后,他离开小路、向西面的山坡走去,在第六棵树上又刻了一个指向东面的箭头,然后他继续向西走。
    走到西边第六棵树旁,又刻了一个指向地面的箭头,但他却没向南走,而是折向北走,在第六棵树上又刻了一个指向东面的箭头,然后继续向西……
    黑影就这么一直走到距离小路西面一百多米后,站在一棵树下、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包袱,将这个包袱埋在树下,并从稍远的地方捧过来不少落叶、盖在上面,最后在树上刻了一个乂,然后向回走去。
    黑影在经过童弘海和敌工部长身边时,两人一跃而起、牢牢的将黑影按在了地上,很快敌工部的其他同志过来控制住了黑影,一位同志将那个包袱也取了回来,他们押着黑影回去连夜审讯了。
    童弘海、常敬文和敌工部的两位同志留在这里,他们要将黑影留下的记号全部刮掉。
    为了彻底迷惑范又侠,童弘海他们还干脆锯断了两棵不太粗的、刻了记号小树,并把这两棵树抬回村里了。
    这也是苍鹭同志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范又侠无法确认、潜伏特务是否被抓,既消除了根据地的隐患、又不让特高课知道真相,因为范又侠还能自由往返根据地。
    敌工部长把那些造纸原料、以及一封信摊在桌子上,黑影马上痛哭流涕的跪在地上,承认他是被太元特工部派到根据地的特务、代号“青铜卣”,受命搞到八路军造边币纸的秘方,他承认已经送出去过一次造纸原料了。
    “青铜卣”在来根据地前,与范又侠见过面,“青铜卣”根据他与范又侠的谈话内容推测,他不是唯一一个太元特工部派到根据地的特务。
    敌工部长把“青铜卣”坦白的内容,全部通报给了童弘海、常敬文,他们决定明天一早就返回泉阳,将这些情况汇报给苍鹭同志。
    留在村外监视的特工部同志,在后半夜看到范又侠到路边那棵树前、仔细观察了半天,试着往西走了一段,然后就失望的离开了。
    范又侠在根据地待了八天,期间又留过一次“卐”字符,还冒险进了两次小柏沟村,既没见到“青铜卣”、也没听说村里有人被捕,更没等到“青铜卣”留下的记号,他只得无奈的返回泉阳去了。
    【注】:
    青铜卣是商周时期主要的盛酒器、礼器之一,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卣主要用于祭祀,造型多为椭圆形,颈微束,垂腹,圈足,带提梁,俗称提梁卣,也有少量方形和直筒形卣。
    鸟兽形、且有提梁的青铜卣,习惯上称为鸟兽形卣,已发现的鸟兽形卣有双鸟、单鸟、虎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