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暗流涌动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临安,皇宫
    “陛下,据跟随太子殿下的暗卫回报,太子殿下已经见过了独孤佳伟。”陆询小心翼翼地汇报道,同时还不忘偷偷观察赵晋鹏的脸色。
    赵晋鹏微微皱起眉头,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挥了挥手,对陆询说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陆询行了个礼,然后转身退出大殿。刚走到殿外,他就碰到了匆匆赶来的李赋权。
    “陆指挥。”李赋权喊道。
    “原来是李相公啊。”陆询停下脚步,笑着问道,“你也是来向陛下汇报事情的吗?”
    “正是如此。”李赋权点点头。
    “那就快进去吧,陛下此刻正在殿内呢。”陆询向李赋权使了个眼色,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李赋权心领神会,拱手说道:“多谢陆指挥提醒,待我禀报完事务,再来与你详谈。”说罢,他便迈步走进了大殿。
    此时,赵晋鹏正坐在龙椅上,目光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李赋权轻声走近,然后跪地行礼:“陛下!”
    赵晋鹏回过神来,看了一眼李赋权,微笑着说道:“哦,李卿来了,快快请起,坐吧。”
    “谢陛下。”李赋权站起身来,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李卿啊,今天来此有什么事情要汇报吗?”赵晋鹏盯着李赋权道。
    “陛下,微臣今日就是来向陛下汇报朝臣中愿意拥立二皇子的情况。”李赋权来到赵晋鹏身边悄悄的道。
    赵晋鹏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他拍了拍李赋权的肩膀,低声说道:“很好,李卿做得很不错。不过,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微臣明白。”李赋权恭敬地答道,“只是陛下,如今太子殿下与独孤佳伟有所接触,我们必须要早做打算才行啊。”
    赵晋鹏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朕自有分寸。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朝局,不能让此事影响到国家的安定。至于太子那边,朕会派人暗中监视,以免生变。”
    “陛下英明。”李赋权连忙附和道,“此外,微臣还有一事想要请示陛下。”
    “何事?但说无妨。”赵晋鹏道。
    “陛下,枢密使上官饶超他可能不会支持拥立二皇子。若任由其发展下去,恐怕会对我们的计划产生不利影响。是否应该找个机会将他给换了,另选一位忠诚可靠之人担任枢密使一职呢?”李赋权小心翼翼地说道,同时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赵晋鹏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什么,许久没有回应。过了半刻钟,他才缓缓开口道:“此事朕知道了。你先去准备吧。”
    李赋权见皇帝并没有立刻表态,心中有些焦急。他深知上官饶超在朝中的势力不小,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于是,他再次劝谏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万不可迟疑啊!若是让上官饶超察觉到我们的意图,后果不堪设想。希望陛下能够早做决断,以确保我们的计划顺利实施。”
    赵晋鹏看了一眼李赋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自然明白李赋权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要轻易换掉一个位高权重的枢密使并非易事。这其中牵涉到太多的利益和权力纷争,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局动荡。
    然而,他也清楚,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的计划很可能会受到阻碍。在内心深处,他暗自权衡着各种利弊得失。
    上官府邸
    “你是说李赋权那家伙又进宫去了吗?”上官饶超双眼瞪得滚圆,犹如两颗铜铃一般,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回侯爷的话,小人确实亲眼看到李赋权进了宫。”那小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好啊!既然如此,本侯心中便有数了!你先下去领赏吧!”上官饶超面色阴沉地挥了挥手,示意小吏退下。
    “多谢侯爷赏赐!”那小吏满心欢喜地跪地拜谢,然后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
    待小吏走后,上官饶超眉头紧皱,自言自语地道:“不行,此事非同小可,光凭我一人之力恐怕难以解决。我必须写信给独孤老头,请他帮我拿个主意才行。这么多年来,遇到棘手的事情,我总是习惯性地依赖他。”
    说罢,上官饶超立即铺纸研墨,提笔开始给独孤佳伟写信。信中的文字洋洋洒洒,详细描述了李赋权进宫一事,并询问对方应该如何应对。写完之后,上官饶超将信封好,派人快马加鞭送了出去。此刻的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独孤佳伟身上,期望他能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临安城中的大臣们其实早已或多或少地察觉到了皇帝想要废长立幼的心思,但由于皇帝并未明确表态,大臣们也只能私下议论纷纷。
    朝中大臣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以李赋权为首,他们坚定地支持着皇帝,认为只有紧跟皇帝的步伐才是正确之举。
    然而,另一派则以上官饶超马首是瞻。尽管上官饶超并未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在私下里他已经向众人暗示了自己的态度。
    整个临安城表面上看似平静祥和,但实际上却早已暗潮汹涌。各方势力都在默默较劲,伺机而动。
    而身为事件核心人物的两位皇子——太子赵宣和二皇子赵逸程,则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他们依旧在宿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全然不知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话说这太子赵宣的确具备一定的才能和实力。尽管他的个性略显柔弱,但毕竟是接受过正统皇室教育的人,其见识和素养自然非比寻常。
    在宿县的这两年里,尽管他并没有将当地治理得尽善尽美,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果让他登上皇位,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守城之君。毕竟,东宋已经历经了三代圣明君主,如果接下来出现一位守城之君,倒也说得过去。
    而他的弟弟赵逸程,则完全是一名武将出身。不过,他并非只有勇猛之力,更有着过人的智谋和策略,颇有其父当年的风采。
    只是谁当皇帝不是一个人说的算,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