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东南亚的变动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公元 1406 年 7 月,安南胡氏向大明上表请求归附。朱棣闻此消息,龙颜大悦,即刻降下诏书册封胡氏为安南巡抚使,并派遣大将朱能率领重兵进驻安南。
    安南之所以做出如此决策,实乃事出有因。昔日安南与东宋交战,不幸落败,致使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此外,近年来占城人在东宋的支持下日益强盛,时常侵犯安南边境,掠夺财物。
    鉴于此种形势,安南朝中有大臣进言献策道:\&大王啊,如今我们若依附北方的大明,不仅能够确保国家安宁无虞,或许还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安南王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毅然决定归附大明。这一举动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在东南亚各国间引发轩然大波。
    原来,在中南半岛地区,共有五个主要国家,分别是安南、南掌、高棉、占城和暹罗。其中,南掌国力最为强盛,而占城则相对弱小。按照东宋原本的计划,是希望这些国家相互制衡,以便实现东宋分而治之的战略目标。然而,安南此番投靠大明,无疑彻底打乱了既有的局势。
    大明王朝的势力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般涌入安南地区,使得这片土地瞬间成为了大明的领地。一直受到东宋打压的暹罗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大明,向其表示愿意俯首称臣,并献上珍贵的贡品以表诚意。
    原来,暹罗一直渴望吞并高棉,但由于得到了东宋的支持,他们在战争中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因此,暹罗对东宋充满了怨恨和仇视。如今,面对强大的大明,他们立刻想到可以借助大明的力量来与东宋抗衡。
    然而,南掌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它被夹在大明和暹罗之间,既不敢轻易行动,也无法置身事外。南掌深知自己的实力有限,如果卷入这场纷争,可能会引火烧身,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所以,他们只能保持警惕,静观其变,等待局势明朗后再做打算。
    大明派兵进驻安南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东宋朝廷。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东宋朝廷内部的轩然大波。
    赵晋鹏心急如焚,立即召集各位大臣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应对之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面色严肃,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发问。
    赵晋鹏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深沉地注视着下方的大臣们,声音低沉地问道:“众爱卿,你们认为北明此番举动究竟有何意图?”
    枢密副使薛平之率先站出来,他神情凝重地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北明此举可能是想扩大自身在中南诸国的影响力,从而突破我们对南洋的封锁。”
    赵晋鹏微微点头,表示认同薛平之的观点,接着问道:“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否需要派兵进驻安南?”
    这时,上官饶超跨步出列,躬身施礼后说道:“陛下,北明海军实力不及我朝,而中南诸地乃是他们从陆路进攻新玉门关的关键要道。新玉门关对于我朝来说至关重要,绝对不能有失。因此,微臣认为应当增派军队,加强防守。”
    然而,另一位大臣李赋权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果我们此时进兵,岂不是表明我们惧怕那北明?如此一来,反倒落了下风。依微臣之见,无需增加驻军,只需继续封锁海岸,便可遏制北明的势力扩张。”
    “李大人,你这到底是何意啊?难道你打算放弃新玉门关吗?”上官饶超满脸怒容地瞪着李赋权,质问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和愤怒。
    李赋权却显得异常淡定,他轻声回应道:“上官大人稍安勿躁,只需加强海上封锁就足以应对局势,完全没必要增加驻军数量。”
    “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若不是新玉门关的存在,敌国岂会有所忌惮?”上官饶超情绪愈发激动起来。
    就在这时,皇帝赵晋鹏发话了:“好了,就按照李爱卿所说去办吧。朕有些疲惫了,你们都先退下吧。”话音刚落,赵晋鹏便转身离去。
    “恭送陛下!”众人齐声高呼。
    待皇帝离开后,上官饶超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他径直走到李赋权面前,怒不可遏地质问道:“李赋权,你难道真的不清楚新玉门关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吗?”
    然而,李赋权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上官大人何必如此忧心忡忡呢?那北明绝对不敢轻易出兵冒犯的。”说完,他也转身扬长而去。
    “大人,请息怒!”一旁的薛平之赶紧上前劝慰上官饶超。
    上官饶超强压下心头的愤怒,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说道:“罢了,我们走吧。”言语间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失望。
    李赋权心事重重地走在回程的路上,心中暗自思忖:看来想要拉拢上官饶超并非易事,但绝不能让他成为太子的支持者。一边走着,他一边默默祈祷着陛下能够将此人撤换,毕竟上官饶超所掌控的兵权实在太过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东宋历经百年变革,彻底改变了前朝南北宋军权分离的政策。由于设立了主簿(政治官)一职,对军队的思想产生了制约作用,皇帝不再担心士兵会造反。
    正因如此,枢密院拥有了调动军队的实权。这种思想上的牵制确实行之有效,然而东宋的皇帝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谁来担任皇帝?如果皇帝受到他人操纵又该如何应对?目前,皇帝尚且强大,尚能掌控局面;可若他日皇帝势力衰弱,后果又将如何呢?
    东宋的南洋舰队在接到枢密院的调令,便开始加强了在南洋等地巡视。
    而东宋的暗卫也纷纷向包括大明在内的各国开始渗透,而大明的锦衣卫也在朱棣的授意下秘密前往东宋,双方明暗斗争都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