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机纺纱机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你所说可是真的?”朱棣满脸震惊地看着李宣,双眼瞪得犹如铜铃一般,似乎要把李宣整个人看穿,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李宣低着头,不敢与朱棣对视,额头上冷汗直冒,但语气坚定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那宋国的确就是前朝宋朝,微臣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他们在百年前逃离中原,前往南洋,并逐渐掌控了那里的诸多地域。”
    朱棣听完后,陷入了沉默。他心中的震惊难以言喻,原本以为天下已经尽在掌握之中,没想到如今却突然冒出一个汉人国家,而且还是元朝之前的南宋!他们不是早已灭亡了吗?怎么会跑到遥远的南洋去,并且还建立起如此强大的国度?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让朱棣感到一阵烦躁。
    紧接着,各种担忧和疑虑开始充斥着朱棣的脑海。这个宋国是否会对大明构成威胁?他们会不会发动攻击?而他们对于大明又会有怎样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朱允炆是否就是被这个所谓的宋国带走了呢?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令朱棣心烦意乱。
    本以为夺取天下便可高枕无忧,然而此刻却又横生枝节。不过,朱棣毕竟是历经风雨的帝王,短暂的烦扰过后,他很快恢复了冷静。他心想,自己何曾畏惧过任何挑战?既然如此,那就让一切都来吧!
    朱棣紧紧握起拳头,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论前方等待着什么,他都将毫不退缩地面对。
    “来人,召大臣来朝!”朱棣大声道。
    东宋临安天机院
    “陛下,这就是我们根据一些手工工人的建议新研究出来的纺纱机。”天机院院长陈有良一脸喜色地向赵晋鹏介绍着天机院最新研发的纺纱机。
    随着东宋的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特别是棉纺品,其销量更是节节攀升。然而,东宋的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许多人纷纷向东宋天机院求助,期望他们能够研发出一种更为高效快速的纺纱机,以提高产量。其中,大宋皇家商会甚至直接上奏给了皇帝。
    面对这种情况,天机院立即展开了行动。他们依据现有的资料以及过去对棉纺机器的研究成果,投入到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之中。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款新型纺纱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大纺车,但又有所创新。天机院的工匠们将原本横向放置的纱锭改为直立式,并采用一个纺轮来带动它们。如此一来,每次运转都能同时纺出更多的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赵晋鹏仔细观察着眼前的纺纱机,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深知,这项发明对于东宋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将解决目前棉纺品供不应求的困境,还可能推动整个纺织行业的技术革新。
    “做得很好,陈有良。你们天机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晋鹏夸赞道。
    陈有良赶忙谢恩:“多谢陛下夸奖!此乃臣等应尽之责。今后,我们定当再接再厉,为国家创造更多福祉。”
    赵晋鹏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此物必将造福于民,传令下去,尽快推广至全国各地的手工工场。另外,要给予天机院足够的支持,让他们继续钻研创新,为我东宋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在场众人齐声应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而这台崭新的纺纱机,也仿佛预示着东宋即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
    如果让现代人来看一眼,他们肯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不就是英国人发明出来的珍妮纺纱机嘛!没错,确实如此,但现在它却成了东宋的发明成果。
    尽管这种天机纺纱机有着诸多优点,比如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但也正因如此,它一问世就立刻遭到了那些传统手工纺纱从业者的抵制。他们强烈抗议,然而这些抗议并没有产生多大作用。最终,东宋朝廷通过采取镇压手段以及提高待遇等方式成功劝说了这些抗议者。
    “陛下,微臣还有一件事必须向您禀报。”皇甫玉林恭敬地对赵晋鹏说道。
    “哦?何事如此重要?”赵晋鹏好奇地询问。
    “陛下,关于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这些机器,微臣认为绝对不能轻易流传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伪明。只有当我们大宋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并且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后,方可将其传播至其他国家。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皇甫玉林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嗯,此计甚妙!那此事便交由你与众朝臣共同商议决定吧。”赵晋鹏满意地点头回应。
    “谢陛下信任,微臣定当不负所托!”皇甫玉林信心满满地应答道。
    之后皇甫玉林与刑部大理院等大臣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在大宋推行一项极为严格的机器出口禁令:其一,凡是国家明令禁止出口的机器、火器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和器物,一概严禁外流。若有违者,一经查实,不仅没收全部家产,当事人更将被流放边疆或者处以极刑;其二,对于任何胆敢泄露国家机密技术的行为,一律严惩不贷,直接判处死刑。此外,还有诸多详细条款……
    这道禁令一经颁布,立刻引起了众多商人的强烈反对。然而,当东宋商业司与明卫联手查抄了几家反对派商家后,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声音便销声匿迹了。
    为了确保该禁令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东宋朝廷特地从商业司和明卫中抽调出一部分人员,组建了一个全新的机构——调查司,专门负责处理此类事务。同时,朝廷还进一步提高了海关的地位,增强了海关的监管力度,并提高了海关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