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给大明一点小小的震撼!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公元 1403 年之初,上官饶超率领大军成功攻破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之后,位于西部地区的阿贾姆苏丹国以及其附属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拜见,并献上珍贵的礼品,表示愿意向东宋称臣纳贡。
    面对着如此辽阔且复杂的领土,上官饶超深知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召集了包括辛坦夫在内的诸位将领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这时,柳叶军率先发言:“大帅,依属下所见,我大宋难以在此处直接建立有效的统治,可以借鉴之前在天竺等地所采用的策略。”
    辛坦夫紧接着附和道:“大帅,属下觉得可以沿用唐朝时期推行的羁縻制度,让这些地方势力相互制约、平衡,如此一来便能大大减轻我方的管控压力。”
    上官饶超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东宋的扩张速度实在太快,如今国土幅员辽阔,但兵力却相对有限。若全面征兵,则会重蹈北宋覆辙,令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正因如此,东宋朝廷对于增兵格外谨慎。
    于是上官饶超和众将领经过数日激烈的商讨与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决定重新规划原帖木儿帝国及其各附属国的领土边界。
    在这次重新划分中,原本依附于帖木儿帝国的那些小邦国们成功地从帖木儿核心领土上分得了一杯羹。这些曾经备受压迫的附庸国对上官饶超感激涕零,并视他为恩人。
    同时,上官饶超也巧妙地确保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规模相当,避免了其中任何一国过于强大而垄断局势的可能性。
    紧接着,上官饶超从天竺调遣了四万仆从军并留下一个军队,总兵力达到五万多人。他们被分别派遣到各个附属国中驻扎,以维护当地秩序和稳定局势。完成部署后,上官饶超率领大军凯旋而归,返回天竺。
    而帖木儿帝国覆灭的消息也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般掀起轩然大波,并通过商人使者迅速传回了大明国内。收到这个消息的朱棣不禁感到震惊无比,因为无论是锦衣卫还是西北亦里把星等处传来的情报,无一不在暗示着一个惊人事实:在大明的南方竟隐藏着一个神秘国度!朱棣深知这个国家的名字——宋国!
    应天府皇宫内气氛凝重,朱棣紧急召集了包括太子在内的一众心腹大臣来到内殿。众人齐聚一堂,神色肃穆。朱棣将这则震撼人心的消息告知在场诸人,一时之间,惊叹声四起,人人面露惊愕之色。
    “父皇,您所说之事当真属实吗?”太子朱高炽率先发问,声音中透露出难以置信。
    朱棣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的纪纲,沉声道:“纪纲,将你们所查之事详细道来。”
    纪纲领命而出,他神色严肃,声音低沉:“回陛下、太子以及诸位大人,根据微臣的深入调查以及近期出使南洋的使臣带回的消息,在南洋各地,乃至琉球岛,确实存在一个名为宋国的势力。此前入侵浙江之地的贼寇,极有可能便是他们所为。”纪纲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个人心头,使得殿内氛围愈发紧张压抑起来。
    纪纲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然而,就在短短数日前,自西北方向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此前曾向太祖表示臣服并朝贡的哈烈汗国(帖木儿)竟然已遭灭国之灾!而这一惊人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名为宋国的神秘国度。”
    “天啊!这个宋国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如此厉害?”丘福不禁失声惊呼。
    “目前为止,我们所掌握到的信息相当有限。据亦里把星所言,这个宋国的国民与中原人士极为相似,不仅外貌相近,连语言都几乎如出一辙。至于更多的细节,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纪纲语气凝重地回答道。
    “此事非同小可,事关大明安危,各位爱卿,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朱棣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开口问道。
    “回陛下,依微臣之见,可以先派人暗中调查一番。那宋国在靖难之时都不敢轻易深入我大明内地,如今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举动。待再过几年,我大明出海的船支建成之后,便可前往南洋一探究竟。”和尚姚广孝合十说道。
    “哈哈,还是和尚你最懂朕的心思啊!”朱棣龙颜大悦,随即转头对朱能下令道:“朱能,你需加强东南沿海一带的军事防御,以防他国来犯。”
    “臣领旨!”朱能应道。
    朱棣接着又道:“此外,太子,船队的建造事宜切不可拖延,必须加快进度。”
    “儿臣遵命!”朱高炽应声答道。
    临安
    在收到上官饶超攻灭帖木儿汗国的消息后,东宋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赵晋鹏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封上官饶超为天竺侯,并赏赐他金银万两,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此外,赵晋鹏还犒赏了全军将士,并大赦天下,减轻百姓们的赋税负担。
    朝堂之上,赵晋鹏意气风发地问群臣:“诸位爱卿,如今我大宋已拥有万里疆土,实力强盛,无人能与之抗衡。对于伪明频繁出使南洋一事,你们有何看法?”
    李赋权率先站出来,激昂陈词道:“陛下,现今我大宋国势昌盛,军队强大,早已今非昔比。我们无需再躲闪隐藏,可以直接与伪明朝正面交锋,亮明我们的态度。”
    赵晋鹏听后,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好!李爱卿所言极是,正合朕意!那么其他爱卿对此有何见解呢?”
    众大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李赋权的观点。他们深知大宋如今国力雄厚,不惧任何挑战,与其继续隐忍不发,不如主动出击,给大明一点小小的震撼。
    赵晋鹏见状,心中更是豪情万丈。他相信,在自己的领导下,大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必能重现大宋的荣光(虽然没有什么荣光,但可以编),于是,他决定采纳群臣的建议,直面伪明。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