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永乐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公元 1402 年,岁在壬午,龙年伊始。一月初十,朱棣亲率大军绕过徐州,如疾风骤雨般突袭宿州。南军猝不及防,遭遇惨败。一月十二日,燕军与南军又于齐眉山展开激战,但燕军却在此战中失利,将领李斌战死,全军士气陷入低谷。
    值此危急关头,众将领纷纷恳请朱棣撤军北归,以保存实力。然而,朱棣深知,若此时不能一鼓作气攻克应天,恐怕再无良机。他目光坚定,高声对全体将士喊道:“诸位勇士,如今我等已无路可退。要么光荣地赢得胜利,要么憋屈地死去。而我们,唯有选择前者!”
    朱棣的话语如同惊雷,震撼着每一个将士的心灵,他们激昂地欢呼着,斗志被彻底点燃,一月二十五日,朱棣果断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奇袭平安军,并将其重重围困。
    与此同时,建文帝一方听闻燕军大败的传闻,误以为燕军已无力再战,遂将久经沙场的老将徐辉祖召回,命其前往抗击倭寇。
    这无疑给了朱棣绝佳的战机。在成功困住平安军之后,何福所部前来救援,不料却落入朱棣精心布下的陷阱,遭遇伏击,大败而逃,燕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
    平安军被困多日后,军中粮草几乎消耗殆尽,眼看就要断粮,平安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率领部队发动一次突袭,以求突破重围,并与外界取得联系获得补给。为了确保这次突袭能够成功,平安精心策划了一番,并约定以三声炮响作为信号。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第二天,燕军突然对平安军的营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巧合的是,燕军的进攻恰好也发出了三声炮响。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平安军的各部误以为是突袭的信号已经响起,于是他们纷纷不顾一切地冲出营地,向燕军杀去。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其实是一个误会。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平安军的这次突袭变得混乱不堪,完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相反,燕军则趁机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将平安军打得落花流水。
    在这场混战之中,平安军遭受了重创,包括主将平安在内的三十多名将领不幸被俘。至此,建文朝在长江以北的全部主力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燕军乘胜追击,一路向南挺进。二月十一日,他们攻克了泗州;十八日,又攻下了盱眙,南将盛庸见大势已去,只得落荒而逃。二十五日,燕军顺利拿下了天长(位于扬州西北),扬州守将王彬原本打算坚守城池,但却被自己的部下出卖并被生擒。失去主帅的扬州守军群龙无首,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紧接着,高邮也相继投降。
    随着一座座城池的陷落,燕军的势力日益壮大,而建文朝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应天
    “反贼朱棣已经到扬州了,你们说说有什么办法?”建文帝满脸惊恐,慌慌张张地向底下的群臣发问。
    “陛下,要不我们先派人去和朱棣谈谈和,然后等他放松警惕后我们再出兵消灭他。”黄子澄提议道。
    “其他爱卿还有别的意见吗?”建文帝看向其余大臣。
    “臣等附议!”剩下的群臣纷纷表示赞同。
    建文帝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便派庆成郡主前去与朱棣谈和,表示愿意割地停战。
    然而,朱棣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这肯定是奸臣想出来的缓兵之计,本王绝不同意!”
    三月一日,燕军在浦子口准备渡江,但没想到却被逃跑的盛庸率兵击退。朱棣见渡江计划失败,又看到自己手下的士兵们都已疲惫不堪,于是决定罢兵言和,率军北还。
    可让朱棣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朱高煦竟然带兵前来支援。朱棣喜出望外,激动地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道:“世子身体抱恙,你要多多努力啊!”
    朱高煦听到朱棣这话喜出望外,于是他亲自率领士兵出征作战,一举击溃盛庸所率军队,南军水师一部见势不妙纷纷投降。燕军乘胜追击,短短半日便从瓜洲成功横渡长江,并再度重创妄图逃窜至此坚守的盛庸部队。
    紧接着,燕军一路凯歌高奏,仅仅用了一日就抵达镇江,守城官兵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打开城门束手就擒。此时此刻,朱棣距离应天只有咫尺之遥。
    杭州城内气氛凝重,宗敬面色沉重地说道:“据探子回报,朱棣大军竟然已经攻至镇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今之际唯有撤军。”
    元博自然明白他话中的含意,朝廷尚未完成与明廷开战的筹备工作,如果继续逗留在杭州,无异于坐以待毙,一旦朱棣顺利攻破应天,必定不会容忍他们安然踞守杭州,所以必须当机立断提前撤退。如此一来,原本朝廷拟定进攻广州等地的战略部署也将被迫搁浅。
    “那么即刻传令全军,分批次有序撤离。”元博果断下令。
    “好!”宗敬颔首回应。
    三月十日,就在宋军开始撤退时,朱棣也率兵驻扎龙潭(距应天仅30公里),建文帝大惊,连忙问群臣怎么办?
    方孝孺神色凝重地道:“陛下,如今京师尚有将近二十万雄师,尚可与之一战。我们可以先派遣使者前去同朱棣交涉谈判,借此拖延时间,而后等待各地援军赶来增援。”
    “甚好,便按你所言行事吧!”建文帝一脸疲态,有气无力地道。
    紧接着,建文帝派遣李景隆等大臣前往与朱棣谈判,并表示愿意割舍部分土地以示诚意。然而,朱棣的态度依旧坚决如铁:“我所求者唯有奸臣而已,绝无造反之意!”
    眼见谈判陷入僵局毫无成果,建文帝无奈之下只得命令各诸侯王及将领率领军队坚守城池。
    三月十八日,朱棣统率着浩荡大军抵达应天城下。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竟然打开城门,向朱棣投降。朱棣的军队得以长驱直入,顺利攻入城中。然而,当朱棣进入城内时,却惊见皇宫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的身影早已消失无踪。
    朱棣在群臣的拥戴下,于 1402 年正式登基称帝,继承大统,定年号为永乐。即位之后,朱棣一方面着手整顿朝纲、稳定政局,另一方面则迅速调遣兵马出征浙江。没想到大军抵达浙江后,却发现这里已是空无一人(字面意义上)。
    而宋明之间的博弈也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