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贫穷的日本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1401年6月20日,北州总督区(今日本四国岛爱媛县南)。
    藤野里带着两名乡兵下属,一路沿着北州河巡视了好几里路,目光所见之处皆是一片荒芜的原野。
    自从三年前,东宋一举击败了足利幕府,并成功推举岛津氏登上高位之后,包括四国岛在内的众多地域就都变成了宋军的驻守之地。
    其中,北州府更是东宋在四国岛上设立的首个驻地,这座城市依傍着河流而建,南洋军团第四军的司令部也正坐落于此,牢牢掌控着这片广袤的河谷区域。
    时间来到正午时分,藤野里终于完成了对该河段的巡查工作,他领着两名部下,准备返回北州城,然而,就在他们快要抵达城门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两名骑着战马的土人士兵风驰电掣般地从城内疾驰而出。当这两匹马从他们身旁飞奔而过时,马蹄扬起的尘土如旋风般席卷而来,将他们从头到脚都溅满了泥土。
    “真是野人!”藤野里低低地骂了一句,伸手将脸上的土擦掉,然后悻悻的进入城中。
    在北州城中,日本人与那些粗犷野蛮的山野土人形成鲜明对比。东宋官兵明显对后者更为信任,不仅给予更好的待遇,而且在日常交往中也对这些憨傻粗笨的野人青睐有加。
    然而,藤野里对此毫无怨言。毕竟,这些宋人是这片土地上新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曾经河野藩属下的一介小民,他唯有恭敬顺从地接受他们的统治。
    实际上,在藤野里内心深处,无论是统治他们的河野藩土野氏,还是现今的东宋朝廷,他都不太在意。他所渴望的只是能够填饱肚子,拥有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简陋茅屋,便已心满意足。
    在整个日本社会当中,尽管那些小型农户拥有着需要缴纳年贡的土地——“高请地”的持有权力,他们世世代代都依靠着脚下这片土地生存,从表面上来看,其对于土地的持有权力似乎要比那些大名所拥有的领地所有权来得更加稳固,甚至还可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然而,这里面存在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所有的农民必须要“缴纳年贡”。不仅如此,除了在经济层面上有着强制性的要求之外,农民们在身份地位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束缚。
    那些幕府直辖领地的年贡租率为“五公五民”或者“六公四民”,然而各个地方大名的年贡租率却普遍高于幕府领地。比如上州高崎藩的租率竟然高达“八公二民”,如此之高的租率,导致藩内的许多农民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再加上南北朝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乱,可以说是十室九空,一片荒凉景象。
    藤野里曾经所在的河野藩,尽管其年贡租率没有上州高崎藩的“八公二民”那么可怕,但仍然远高于“六公四民”的租率。这使得藩内的百姓们在大多数时候,始终过着朝不保夕、提心吊胆的生活。
    此外,各地的大名不仅对水田和旱田征收正式的贡租,还设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小物成”、“冥加”、“运上”等等。这些额外的负担无疑令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小物成征收的主要是山林、原野、河海等方面以及农民手工业方面的税收,种类繁多,有三手、川役、盐役、糖篙役、布役、棉役、纸役等众多名目,几乎涵盖了农人所有的消费领域。
    至于冥加、运商等杂税,主要是对大名领地内的工商业、渔业等方面的课税。
    在农人缴纳完税款之前,所有的农人都被明令禁止食用和买卖大米。他们必须将自己种植的大米运往城下或是领地里的米仓,而且这些大米还需要接受极其严苛的检查,只要有一点点不符合规定的地方,这些大米就会被没收或者退回原地。
    对于那些历经千难万险、基本能够缴清年度贡品的农人来说,已经算是相对幸运的了。然而,那些无法缴清年贡的农人,才是真正的凄惨无比。
    在完税前,不仅仅是他们本人,连负有责任的庄屋也会被当作人质扣押起来,他们会遭受捆绑、严刑拷打,甚至被投入水牢之中,为了凑足税款,这些农人不得不散尽自己的牛马、田地和全部家财,更有甚者,还得被迫卖掉自己的妻子儿女来完税。
    因此,位于东宋吞并之下的河野藩以及细川藩领地内的普通民众们,并没有因为异族人的统治而表现出过多的反抗与排斥情绪。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他们所经历的改变仅仅只是更换了一个新的\&藩主\&来缴纳每年的贡品罢了。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全新到来的\&藩主\&,相较于河野土野氏和细川上川氏的统治方式,显得更为宽容和开明。不仅如此,他还废除了针对农民身份地位、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的种种限制规定;同时,更是大幅度降低了之前高昂的年贡金额,将所有租税比率一律设定为\&五公五民\&,给予了广大百姓实实在在的恩惠。
    藤野里在一年以前,生平第一次品尝到了大米的滋味,穿上了舒适柔软的棉布衣物,住进了温暖宜人的土屋之中。这种种变化让他在感受到无比幸福的同时,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他从心底里发出感慨,表示自己愿意向东宋的\&家主\&誓死效忠,并且会用生命去扞卫这个国家。
    在日本,只有藩主和高级武士,以及庄屋等村吏可以穿绢、绸,普通农人只能穿没有任何花纹的黑色或藏青色的棉、麻,而且袖长和肩长也有限制。农人在束发时,更是连发带都不能使用,只能用稻草。
    至于大米,那只能是藩主、中高级武士才能吃到(但也不是天天能吃到),中农以下的农人主要以杂菜粥--一种在麦子、粟米、稗子中掺和切碎的干叶、萝卜煮成的食物为食。在四国北部地区,藤野里在平时能吃到稗子做成的糠饭,就已经算是上等的美食了。
    尽管,东宋依旧会派发许多杂役,修建城池和道路,开挖河沟和水库,以及在农闲时节被征召为乡兵,前往沿海港口或者南部地区服役若干期限。
    但藤野里还是对东宋朝廷报以强烈地支持和拥护,因为,他们最起码让底层百姓的生活稍稍改善了一些,勉强能吃饱肚子了,各种人身地位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也较以前大为放宽,让人不再感受此前那种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