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占城事(二)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第四军团乃是此前为北伐大明而筹备建立之军团,与第五军团相同,皆为重头组建。东宋朝廷不仅为之更新换代武器装备,更赐予其新式军备。
    公元 1397 年,东宋天机学院历经艰辛,终得正果,成功研制出一款可与燧发枪完美融合之冲锋利器——“刺刀”!此刀之问世,实乃东宋军事史之一大突破。
    昔日,东宋之火枪军,人均配备一柄长刀,近身搏斗之时须弃火枪,抽刀迎敌。如此一来,既不便火枪之运用,又因缺乏长枪兵护卫,致使火枪兵惧敌骑甚深。但凡敌骑突袭迫近,则东宋大军犹如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率先洞察到这个关键问题的人是兵部侍郎常询。在此之前,常询曾担任过南洋巡行指挥使一职,肩负着肃清南洋各地区土着居民的重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逐渐察觉到一个严峻的事实:宋兵舍弃火枪转而与土人肉搏时,往往会遭受惨重的伤亡。
    当常询升任兵部侍郎之后,他负责搜集和分析关于大明军队的各类情报。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他深刻地认识到,大明不是昔日的敌人能比的。
    大明军队不仅拥有组织严密的火枪部队,更配备了规模庞大的骑兵,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宋军在野战中显然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忧心忡忡之下,常询毅然决定向朝廷进谏,恳请能够改进东宋的武器装备。他认为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提升宋军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这份奏报最终得到了皇帝赵晋鹏的重视和认可。
    于是乎,这项重要使命便交由东宋天机学院来承担。在历经两年半艰苦卓绝的研究之后,天机学院的智者们终于迎来了灵感的曙光——他们从传统的长矛中获得启示!如果将长矛的矛头缩小,并巧妙地嵌套在火枪之上,岂不是一种创新之举?
    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构想,让人们对未来的战局充满期待。
    东宋天机学院首先发明的是一种插塞式刺刀,这种刺刀是直接将其插入枪口中,但这种刺刀在使用后便被放弃,缺点太多了,其中最大的缺点便是妨碍射击,有这个缺点那还不如不装。
    后来,经过天机院不断地钻研和改进,终于在公元 1397 年成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套筒型枪刺刀。这款刺刀别具一格,采用了外部套筒式设计,巧妙地将刺刀通过外部与火枪口相连接。
    这种独特的设计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很快被东宋朝廷所采纳。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其大规模列装给刚刚组建起来的第四、第五军团。这一决策无疑为东宋军队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
    有了这些装备刺刀的火枪手,曾经让人头疼不已的骑兵威胁瞬间烟消云散。现在,这些士兵们不仅能够在远距离发挥出强大的火力优势,还能在近战时毫不畏惧地向前冲锋陷阵。
    随着刺刀的配备,东宋军队的训练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训练长刀技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对刺刀突击和刺刀方阵等战术的深入研究和演练。
    在新的训练体系下,士兵们迅速掌握了刺刀的使用方法,并且逐渐形成了默契十足的团队配合。他们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劲旅。
    第一团正在柔佛的柳州岛(现今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林加岛)军营接受严格训练,这里可谓是离占城最近的驻军营地,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此次出征的首选队伍。
    说起这第一团的总指挥,正是名臣赵启璋的孙子——赵玄!这位年轻将领与他祖父如出一辙,同样精通兵法、擅长谋略,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前往占城的途中,赵玄召集了副指挥沈翌以及政治官柳倚共同商讨对策:\&朝廷此番派遣咱们援助占城,目的不仅在于阻止其被越南吞并亡国,恐怕还别有深意啊……\&柳倚率先开口道。
    \&哦?何出此言?\&赵玄不禁好奇追问。
    “依我看呐,朝廷或许已决心摒弃过往消极避让的策略,转而向外展示大宋的真正实力!”柳倚分析道,“如此一来,既能威震周边各国,又可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者!”
    “那我们……”赵玄话还没说完便被沈翌打断道:“我们不仅要帮占城守住国土,还要反攻一次越南,如今越南在新王胡季犁的统领下对外虎视眈眈、野心勃勃,只要我们能一举将其击溃,就能让周边其他国家知晓我大宋的威名赫赫!”沈翌一脸自信地说道。
    “嗯,此计甚妙,正合我意,就是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赵玄兴奋地点头表示赞同,并接着说道:“不过咱们手底下这些士兵大都是些年轻娃儿,没经历过几次真正的战争场面。虽然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军事训练,但毕竟缺乏实际战斗经验,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好好锻炼磨砺一番。”
    颜司明注意到站在板甲上、面无表情的李龙文,于是笑着对他喊道:“龙文,你整日绷着个脸作甚?我们即将有机会建立功勋、为国杀敌啦!”
    “我在想我们为何非要去打仗呢,和平难道不好吗?”李龙文皱着眉头,满脸愁容地说道。
    “不将他们彻底打服,又怎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呢?”颜司明一脸严肃地回应道。
    “可事实并非如此啊,司明!你是否想过,像我们这样的寻常百姓,为何要替那些权贵们卖命?他们不过是将我们视为实现其私欲的工具罢了!”李龙文情绪激动地喊道。
    “龙文!休得胡言乱语,这话若被居心叵测之人听去,后果不堪设想!”颜司明见状,赶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巴。
    “龙文啊,你需知晓,我们此番出征也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呐。”颜司明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然而,李龙文却冷冷地回答:“我已无家可归,更无所谓家人一说。”话音未落,他便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留下颜司明独自一人呆立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