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军制和军服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陛下,这就是臣规划的军队规制以及相应的军级,请您过目!”上官饶超向赵晋鹏递上手中的奏书。
    “不错,朕很认同,只是有一点,朕还有一些疑问?”赵晋鹏看完上官饶超的奏书说道。
    “陛下有什么疑问,可以尽管给臣说。”上官饶超说道。
    “现在我国人数应该不足以完成这项改制,以及上官爱卿打算解决土人军队的问题?”赵晋鹏问道。
    上官饶超早就预料到了赵晋鹏会问这个问题,于是他回答道:“回陛下,其实臣认为经过百年多的融合,现在南洋及蓬莱等地土人已经可以说是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完全可以接纳他们,但天竺等地可以招纳为我国的辅兵,可以称为“宋协军”,这支军队可以用以镇压当地的反叛。”
    “嗯,可以,先这样办吧!”赵晋鹏说道。
    “是陛下!”上官饶超回答道。
    其实在赵文海时代,对于土人和中原移民的区别已经几乎随着东宋的镇乡社制度而逐渐消失,加上东宋政府的思想宣传和鼓励融合,基本上南洋和蓬莱各地都已经变为了汉族,他们对东宋都是认同的。
    上官饶超被赵晋鹏任命全权负责这次军队制度改革。
    其实在之前赵文海时代,罗任洲就对军队改革过一次,但范围只限于驻扎于蓬莱的军队,所以这次赵晋鹏打算一次改完。
    古代的军队大致分前中后三军,但是还很混乱,并不是固的,所以每次打完仗就使的军队很混乱,下次在出征又要重在召集军队很是麻烦,所以东宋的这次军事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麻烦。
    上官饶超上来就将军队彻底拆分为陆海军,之前东宋和其他朝代一样,没有海军一说,只有水师,并且是附属于陆军的,而上官饶超觉得现在东宋需要强大的海军去征服那广阔的海洋,怎么能附属于陆军呢,必须要拆出来。
    做完这一件事情后,上官饶超就真正的开始了关于军事制度的改革,上官饶超直接废除掉之前那一套军队体制,开始推行自己规划的军事体制。
    首先按上官饶超原来计划是将东宋所需要的军队定为八个野战军团,每个野战军团分为三个军,每个军共计三万六千人,但鉴于东宋可怜的人口,而且也不需要那么多军队(暂时弄不出来),所以只好暂时组建三个野战军团。
    每个野战军团依旧以三个军组成,但是每个军的人数缩减为一万二千人,每个军由三个火枪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营组成,而每个军团设总指挥一名,副指挥(参谋长)一名,政治官一名,以此类推,每一级都由三人指挥组成。
    上官饶超知道仅仅是将这些军队改革就要花费很长时间,但也只能进行慢慢的改革。
    至于这三个野战军团怎么安置,当然是蓬莱驻扎一个,南洋诸省一个,天竺地区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禁军虽然参与改革但并不驻扎地方,依旧归皇帝直接控制。
    而海军,上官饶超也有规定,战舰由吨数定级,由于东宋只有一艘三千吨级战舰,所以其它舰队只能由别的吨位的战舰担任指挥舰。
    东宋分别组建了蓬莱舰队和天竺舰队,海军总人数共计两万人左右,这个数量东宋觉得已经可以应对全部的问题了吧。
    在军制改革的同时,上官饶超认为现在宋军的穿着实在不太适合火器的作战,必须更换统一的军服,之前宋军的军服都不太相同。
    上官饶超找人进行设计,根据数十次的更换,上官饶超终于找到一个满意的设计,这个设计采用中原传统长衣,但下身则采用游牧民族的长裤,全衣呈深红色,头上带宋军传统扁圆铁盔,装备长刀一把,火枪一支,并凭有三颗手雷,这就是宋军的全部装备。
    这一身装备非常适应现在东宋军队的作战方式。
    “陛下,军队相关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朝会上上官饶超向赵晋鹏汇报道。
    “上官爱卿做的很好,继续做下去!”赵晋鹏高兴的说道。
    “是陛下,臣一定全力以赴。”上官饶超保证的说道。
    等上官饶超退下后,独孤佳伟走向前开口说道:“陛下,经过臣的整理,去年一年朝廷的总收入是五千万两白银,而支出大约有三千八百万两白银,而今年的总收入臣大致可以推测会大大超出去年。”
    “哦!何以见得?”赵晋鹏好奇的问道。
    “今年对波斯等国的贸易比去年更上一层楼,而且今年又获得从日本等地的贸易,所以臣认为今年的总收入会超越去年。”独孤佳伟说道。
    “好!”赵晋鹏回道。
    “臣还有一事要上奏。”独孤佳伟说道。
    “何事,尽管说。”赵晋鹏说道。
    “臣从之前朝廷花费看出,朝廷以前根本没有计划,都临时有什么大事在拨款,户部根本做不出反应,所以臣认为朝廷应该在每年年末为来年做一个财政预算,将每一笔钱都预留好,这样未来遇到什么大事,也可以直接拨款,不仅可以有准备,还可以清楚知道朝廷的花费。”独孤佳伟将自己的方案说出来。
    “独孤爱卿不愧是非常擅长商业财政,朕果然没有看错。”赵晋鹏大声的夸奖道。
    “各位大臣可有什么异议?”赵晋鹏向其他群臣问道。
    “臣附议!”他们当然没有什么意见,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在听不懂也别当这个官了。
    “好,既然都没有什么反,那么从今年年底开始制定财政预算!这件事情就由独孤爱卿你来负责吧!”赵晋鹏敲定此事说道。
    “是陛下!”独孤佳伟说道。
    “各位可还有什么事情要汇报?”赵晋鹏问道。
    “陛下臣有一事汇报!”说话的是刑部尚书严文华。
    “严爱卿有什么事情?”赵晋鹏问道。
    “臣有一桩案子不知道怎么判,希望陛下和各位同僚可以看一看。”严文华说道。
    “这个案子,煤山府司法使上交的,他说没有相关的案例和法律,臣看后也发现没有,故而希望陛下可以有裁定。”严文华继续说道。
    然后他将案例大致说了一下,事情是发生在煤山府,一个工匠发明了一项新的技术,结果有人模仿他的技术偷偷生产,被他发现,便告到了煤山府司法院,但是东宋法律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所以煤山司法使才上报了刑部。
    赵晋鹏和在场的大臣听完,也感觉此事确难,毕竟没有相关法律。
    “各位爱卿怎么看?”赵晋鹏开口向群臣问道。
    “臣认为此为小事,让那偷卖之人赔一些钱即可。”户部尚书丁琪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可以像丁尚书说的那样处理,还不利于未来我大宋的技术发展。”皇甫玉林开口说道。
    “陛下正好可以借此事来制定并颁布法令,禁止偷用他人技术,这样有利于促进我大宋的技术发展。”皇甫玉林继续说道。
    “臣附议,臣认为皇甫丞相说的对,臣也希望新修法令!”独孤佳伟也站出来说道。
    “那剩下的爱卿怎么看?”赵晋鹏问道。
    “臣同意丞相所说!”众臣一起说道。
    “那此事就交给皇甫爱卿和严爱卿你一起处理吧。”赵晋鹏下令道。
    “遵命!”皇甫玉林(严文华)说道。
    “那就退朝吧!”赵晋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