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从官记(四)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皇甫玉林和陈明元来到府衙,便看到衙正坐着一个人,两个衙役正在给他倒水。
    “使者大人,这位就是我们的知府皇甫玉林,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跟皇甫大人说。”陈明元率先开口介绍道。
    那使者听到陈明元的介绍立刻起身拱手说道(会汉语):“皇甫大人您好,我是我们国玉派来的使者,您可以称呼我胡文。”
    “使者大人欢迎来我新玉门,招待不周,请原谅,不知贵国国王派您来有何大事?”皇甫玉林直接向胡文问道。
    “哈哈,大人您真是个直爽的人,既然您都直接问了,我也就不瞒您了。”胡文见皇甫玉林如此直入主题也只好开口道。
    “之前你们与我国的贸易,我们国王我高兴,但是之前与你们下的是三年的通商贸,现在已经有两年半了,所以我们国王希望现续约。”胡文继续开口道。
    陈明元听见胡文说这个,心中暗叫不好,头上冒着冷汗。
    皇甫玉林听他的话,一直也不知说什么,这朝廷不是下令不许向北面贸易吗,那些商人贸易就算,怎么这官府也参与进来,不行这事要好好查查了。
    皇甫玉林脸上一笑说道:“哈哈,使者大人你看,我这才上任没多久,对之前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你看这样怎么样,等过几天我完全了解完情况,在给你答复怎么样?”
    “既然皇甫大人这样说,那卑人也只好恭敬不人从命了,希望大人您能早点给我答复,我也好回去交差!”胡文也只好笑着回答道。
    “哈哈,一定,一定!”皇甫玉林回应道。
    “那皇甫大人,卑人就先行告退了。”胡文说着起身离开。
    “使者大人,慢走,恕我不远送!”皇甫玉林向着胡文说道。
    等胡文走后,整个屋内就只有皇甫玉林和陈明元两人了,陈明元看着皇甫玉林,不知道要说什么,正要说要离开时,皇甫玉林开口了:“陈长史,你可对此事了解?”
    听到皇甫玉林还是完了,陈明元擦了擦额头的汗,冷静的说道:“大人,卑职对此事也不甚了解。”
    “哦!陈长史,据我所知你可是在这新玉门等了近十年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皇甫玉林盯着他问道。
    “大人,您有所不知,我虽然在这里待了不少时间了,但是这里主事的都是知府大人,上任知府吴大人,他与彭亨国有通商协定,虽然我有所了解,但是我也只知道他们通商而已,其他的我并不知道啊!”陈明无解释道。
    “真的吗?”皇甫玉林盯着他问道。
    “大人,千真万确,大人您不信您可以查!”陈明元依旧冷静的说道。
    皇甫玉林听着陈明元的解释,盯着他看了一会,突然笑着说道:“哈哈,陈长史说笑了,我怎么能不信呢!”
    “好了,陈长史,你下去吧,去让人给我送来近些年的政务和财务的记录。”皇甫玉林下令道。
    “是,大人!”陈明元的回答完便转身离开。
    皇甫玉林看着离开的陈明元,感觉这个事情的背后一点不简单,看来自己要好好调查调查了。
    南蓬莱行省高纳府(今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杨秋已经来到高纳府任职一个月了,高纳府虽然已经被东宋占领了两三年了,但是因为人口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好的发展,依旧很荒凉。
    在原时空高纳府,也就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这是澳大利亚的第五大城市,经济发达,连续多年与墨尔本被评为世界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
    现在的高纳府仅仅建了一座简单的城池,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还是当地的土着,虽然之前东宋政府也给他说过什么你们被统治了,要听话什么的,但都是对牛弹琴,没有任何作用,于是高纳府的官员们也不在管理,一直处于摆的样子,直到杨秋的到来。
    杨秋刚来的时候,当地的官员看她是个女子,便不把她的命令放在眼里,结果杨秋直接把一个官员捉起来,当众让人给他依法受刑。
    “都看到了吧,再不听从府令的,就都是这个下场!”杨秋看着在场的众人严肃的说道。
    底下的众人也见识到了杨秋的厉害,知道她是严格的人,便也都开始听从她的命令。
    然后在杨秋指挥的一个月里,高纳城开始了大建设,什么医馆,书舍,学院等都开始被盖起来,整个高纳城都进入了大改建的热潮中。
    杨秋知道高纳府这个地方不差,经过她的实地考察,这里有平原,可以发展农业,东南有山地,可以种植果树,还靠海,并且海岸还是一个天然的港口,完全可以通商。
    这里不仅气候适宜,还有一条河(托伦河)流过,水源充足,简直是发展生活的梦想之地,杨秋相信这里经过自己的规划,不出几年必能与新广州(今澳大利亚悉尼)等地相媲美。
    “大人,您休息休息吧,您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好好睡觉吃饭了!”身旁的女官关心的说道。
    “没有事,只要能建设好高纳,我累点没有什么,对了,之前派去与当地土人商谈的人回来了吗?”杨秋笑了一下并问道。
    “暂时还没有,如果一回来,我立刻通知大人您!”女官听到杨秋的问题便回答道。
    “嗯,好!”杨秋说完立刻又开始处理事务。
    杨秋派人去跟土人商谈,是为了增加人口,高纳的人口太少了,根本不够用于建设,在向上级要人口无果后,杨秋便想通过吸纳当地的土人来扩大建设。
    这里生活着阿德莱德人,现在依旧是从采集渔猎为生,在原来时空,欧洲人来后,对他们驱逐和杀害,使得当地土人几乎灭亡。
    相比如此恶劣的欧洲人,东宋在对待土人问题上一直秉持着友好和平共同发展的思想,根据儒家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想法,这些土人既然生活在我东宋的土地内,那就是我东宋的土人。
    而且中国人热爱和平,不喜欢争斗,只要那些土人愿意和平生活,我们也是愿意接纳的!毕竟都是为了生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