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从官记(一)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自从公元1379年科举结束后,皇甫玉林便进入了翰林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
    皇甫玉林、杨秋和苏云三人都在翰林院,所以他们三人也是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皇甫玉林性格平和,不喜争斗,但是杨秋却是个开朗活泼的一个人,总是喜欢与他人辩论。
    而苏云则也是个安稳,但偶尔也冲动,故而三人形成了很好的关系。
    “玉林兄,快看,我买来了什么,上好的清酒,今天我们好好喝一次。”苏云提着一壶酒和一些饭菜兴冲冲的走进皇甫玉林的院落。
    翰林院是为每一个进来的学子提供住处的,而且是免费居住的,那外人很是羡慕。
    皇甫玉林此时正坐在院子中看书,听到苏云的声音,也是转过头看去,笑着说道:“好啊,今日就好云兄你喝个痛快。”
    “玉林兄,我给你说,这清酒可不比其他酒,这可是皇家商社最近发明的好酒,听说纯度很高,我可是排了好久才买到的。”苏云向皇甫玉林介绍道。
    皇家商社是赵文海以东宋皇室的名义建立的商会,主要是为皇室赚钱,由皇家人管理,而且这皇家商社背后还有大宋天机学院为它提供各种新商品,比如这酒就是甪天机学院最新发明的蒸馏技术而制作的酒。
    “对了,不叫一下杨秋吗?”皇甫玉林提醒道。
    “你不说我都忘了,算了,咱们先收拾好,再去叫她吧!”苏云拍下头忽然想起来说道。
    于是两人说着便收拾桌子,将饭菜摆放好,才刚刚倒上酒,便听到一个爽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好啊,你们喝酒吃肉,竟然不叫我。”杨秋从门外边走边说道。
    “哪有,这不是我刚从外买酒来,还没有来的及去叫你吗?”苏云解释道。
    “真的吗?”杨秋走到两人面前问道。
    “真的,对天发誓!不骗你。”苏云举手说道。
    “好了,信你!”杨秋笑着说道。
    “来,坐下,我们三个人今天好好喝一顿。”苏云举着酒杯满脸笑容的说道。
    “来,干杯!”杨秋也举杯说道。
    “嗯,干杯!”皇甫玉林跟着他们举杯说道。
    “嘶~这酒真冲啊!”杨秋喝了一口说道。
    “那可不是,这可是高纯度的酒,你少喝点,小心喝醉!”苏云笑着提醒道。
    “好吧,少喝点!”杨秋也是知道自己的酒量便回道。
    三人就这样在阳光的沐浴下,一起吹着风,喝着小酒,好不快活。
    “阿云,玉林,在翰林也快三年了,你们之后有什么打算吗?”杨秋向皇甫玉林两人问道。
    “打算吗?我是想留在京城的,就算不入内阁,在京城当个官也行。”苏云率先回答道。
    “你呢?”杨秋听完苏云的回答,又向皇甫玉林问道。
    “我吗?”皇甫玉林面对这个问题陷入了沉思。
    “好吧,不问你了,每次都这样,等你以后想好了再说吧。”杨秋见皇甫玉林那个样子也只好说道。
    “那你呢?你有什么打算?”苏云向杨秋问道。
    “我,我想留在地方,我希望自己可以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杨秋说出自己的想法。
    “哎,你不打算入内阁吗?”苏云诧异的说道。
    “不打算,我觉得与其在内阁,还不如到地方可以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你说不是吗?”杨秋说道。
    皇甫玉林看着杨秋说她自己的想法,也是笑着说道:“那就预祝你能成功。”
    “嗯,谢谢玉林!”杨秋笑着回应着。
    “来让我们在干杯一次,为自己的梦想加油。”杨秋大声说道。
    “来!干杯!”皇甫玉林和苏云也是高举酒杯欢快的干杯。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聚会后,之后多少年都不会有机会再相聚了。
    皇甫玉林是很受赵文海重视的,经常被召见到宫中与他谈论。
    丞相李应文也很喜欢他,也经常传授他自己的经验和学问,皇甫玉林将他拜为老师,经常与其讨论。
    “玉林啊,翰林院也已经快三年了,你马上就要到地方去了,希望你可以在地方多做一些功绩,我希望三年你可以入阁。”李应文语重心长的向皇甫玉林说道。
    “谢老师,学生一定会在地方好好的为当地做事情,不会让老师您失望的。”皇甫玉林拱手回道。
    “很好,之后到了地方,有什么想法大胆去做,我大宋现在就需要你们这些人多做贡献,这样大宋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李应文高兴的说道。
    公元1383年,皇甫玉林等人完成了在翰林院的学习,皇帝赵文海亲自在皇宫设宴。
    宴会上,赵文海高兴的说道:“诸位你们都是我大宋未来的依仗,朕希望你们之后在到地方任职后,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谢陛下,臣等一定会全力以赴。”一众学子回道。
    “好!好!好!朕就等你们的好消息!”赵文海笑着举起酒杯说道。
    众人也是跟着举杯和皇帝一起喝下这一杯酒。
    之后就是将这里的十人各自派遣到各地为官,当然官员的品级都是一样的,都是知府。
    皇甫玉林被派往柔佛行省下的新玉门府,而杨秋则被派往了南蓬莱西部的高纳府,这里是东宋前几年刚建立的,很多地方还是荒凉的,与新玉门有天壤之别,但杨秋确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这样也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苏云被派遣的地方则是吕宋行省下的汤洛府,当地已经有百年的发展了,也很不错。
    其他的人也各别派往了各地,有发展好的,也有发展差的,能否回来并进入内阁就要靠自己的本事了。
    “玉林,小秋,之后我们再相见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我会想你们的。”苏云对皇甫玉林和杨秋哭着说道。
    “别哭,又不是在也不见了,有什么好哭的!”杨秋虽然嘴上说着不哭,但是眼中止不住流泪。
    “好了,我相信我们三年后上不会再见的,到那时我们在一起喝酒!”皇甫玉林对两人说道。
    “好!”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几天后,三人各自踏上自己的行程,他们的未来会有什么事情,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