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教育与警惕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公元1367年,东宋朝廷在皇帝赵文海的支持下,准备改革东宋的教育。
    因为赵文海经过多年的观察,认为现在东宋朝廷实行的科举制度有一些不足之处。
    科举虽然可以选拔人才,但是他选拔的都是做官的人,东宋没有那么多官要做,且通过科举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践经验,都是学一些理论,如何可以做好官,治理好地方。
    所以赵文海准备改革东宋现在的教育制度。
    当赵文海将这个想法向大臣们说出时,一些大臣是反对的,他们认为只要读孔孟的圣读就行了,何必学做的什么,且读书人科举不就为了做官来治理天下吗,不做官那干什么,难道要学那些奇淫技巧,有违礼制。
    当然有反对就有同意的,以罗任洲等新进派认为皇帝的想法是对的。
    “陛下,我大宋从南迁来这里,这百年来都是依靠技术才实现如今的成果,所以改革教育,以促进技术的发展,臣认为是可以的。”罗任洲上奏道。
    听到罗任洲这样说,那些反对派便开始反驳,于是便相互吵了起来。
    赵文海看着底下吵成一团的大臣们大喊:“行了,这是朝堂,不是吵架的地方。”
    看皇帝生气,大臣们便安静下来,不再说话。
    “我大宋从南迁以来,都是以敢于挑战,敢于改变,才在这南洋称霸,如今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改变之前的方法,朕意已决,你们谁支持,谁反对。”赵文海看着底下的大臣说道。
    “臣支持!”罗任洲第一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然后各大臣也一个个同意,那些反对的,见皇帝同意,也只好勉为其难的支持。
    “好,既然众爱卿都支持改变,那就好好商议如何改变。”赵文海说完便退了朝。
    之后一两个月,东宋朝廷内的大臣都在商议如何进行教育改革。
    经过深思熟虑的商讨后,他们共同上奏了一份奏折,向皇帝陈述商议的结果。
    赵文海看了奏折后,很满意,又经过他稍微修改后,决定按此计设实施。
    为了加强科技人才的提供,东宋朝廷将大宋工艺院,改为大宋天机学院,从工部独立出来,这里面向全国招揽有技术的人才,只要你有新的科技想法,都可以提供支持,并且鼓励工匠们在这里教学,将技术传承下去。
    东宋朝廷为了使刚经过科举的人有实践的做官经验,每一个中科举的人都会让他到地方的县镇等地,当两年的学习官,学习官顾名思义就是跟着当地的官员学习治理能力,当然他们也可以为地方提供建议。
    在地方继续推行学堂制度,依旧是每个孩子到规定的年龄,必须要到学堂学习三年,而学习的内容除一些算术之类的实际东西外,还要学习忠君爱国的教育。
    另外东宋朝廷设立军事学堂,由一些军官教授军事知识,每一个军队指挥都要来这里学习,通过武举和武比的人也要来这里学习才可以授于官职。
    东宋朝廷的教育改革为未来的东宋朝廷提供了很多人才,为东宋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东宋这边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而中原这边,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击败了元朝,将其赶回了草原,统一了中原。
    在统一的这年,朱元璋下令让锦衣卫调查几年前偷袭镇江的几千兵马从哪里来的。
    之前由于朱元璋正忙于和陈友谅大战,因此在得知有人进攻镇江并没有大的调查,但是直到击败元朝,统一中原,他都没有搞明白,当年谁偷袭的他。
    于是现在他打算让锦衣卫查查,锦衣卫经过长时间调查也是没有什么头绪,但锦衣卫有一点怀疑是东边的倭国偷袭,因为除去倭国外,没有别的可能性了。
    并且就在今年那倭人还大举入侵蓬州,虽然被打退,但是对当地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而且那倭人之前就多次侵扰沿海,当年是倭人入侵也不是不可能。
    朱元璋听完锦衣卫的汇报,也是点点头,并且下令派遣使者去倭国问罪。
    结果朱元璋派遣的使者刚到倭国,居然被那可恶的倭寇给斩杀了。
    虽然朱元璋很生气,但现在大明刚建立,国内刚经过多年战乱,民生凋敝,而且蒙古人在北方虎视眈眈,不宜跨海讨征倭国。
    于是朱元璋又派遣杨载为使者,携带大明的诏书去日本。
    杨载等人带着诏前往日本,他们到了日本后见到了日本的实际当权者怀良亲王,结果这怀良亲王看完诏书后,居然下令处死了使团中的五人,将杨载与另一个使者囚禁。
    几个月后才将杨载等人放回,等这杨载回来向朱元璋汇报后,朱元璋气的下令道:“那小小倭寇,多次侵扰中原不说,还两次杀了咱家的使者,一定要出兵灭了他。”
    刘伯温等人见朱元璋要出兵,苦劝道现在蒙元在北方虎视眈眈,他们才是我大明的主要敌人,不能因小失大啊!
    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征讨倭国。
    关于朱元璋统一中原,建立大明的消息,也是传到了蓬莱东宋朝廷这里。
    赵文海很是庆幸没有去进攻中原,毕竟东宋虽然在南洋可以称霸,但人口还是很少,根本不是明朝的对手。
    赵文海下令在南洋附近的船只等,一定要小心明朝的船只,不要被发现,并派遣人在南洋等地监视一切情况,如果有大明朝廷出海情况,一定要上报东宋朝廷。
    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令大明在沿海等地实行海禁,任何人没有朝廷的命令,不得出海,朱元璋这样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勾结倭寇,毕竟那些倭寇经常来侵扰沿海地区。
    大明海禁的消息传回蓬莱大陆,东宋朝廷大喜,皇帝赵文海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大明居然开始海禁,那我大宋就可以大摇大摆的在南洋航行了,哈哈,就让那大明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吧!东宋终将征服海洋!
    当然该有的警惕也是有的,虽然大明实行海禁,但不代表他不出海呀,如果那天出海了,就不行,所以赵文海继续派人监查大明的情况。
    大明这边,其实朱元璋对当年偷袭镇江的军队是倭寇,他还是有点不信的。
    他之前单独找徐达问过这事,根据徐达的阐述那支军队怎么也不像倭寇,不仅是徐达的描述,朱元璋他自己从心中觉得这不是那么简单,所以他实行了海禁,防一下海岸吧,等大明恢复了国力再打开海禁吧。
    东宋朝廷这边,在得中原的大明海禁后,东宋国内的人终于不再躲躲藏藏了,南洋等地到处是东宋的商人在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