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温度第二高
作者:肉面肥龙   盗墓:失落上古文明之归藏古国最新章节     
    三束灯光齐聚在老鱼所说的锈蚀裂缝,然后沿着裂缝边缘四下寻找,除了塞子下方无法查验,所见之处皆有锈蚀的迹象。
    “之前的铸铁心脏就悬在大井上,心脏内部还灌满了液体,那么潮湿也没见生锈,怎么到这地方,却锈成了这么个德行?”
    余晖很是不解。
    老鱼缓缓起身:
    “这个神秘国度的冶铁工艺非常发达,他们已经懂得了某些防锈冶炼工艺,铸铁心脏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再看这个巨大的炼丹炉,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最上层,最上层是最小的,你可以想象这个铸铁炼丹炉究竟有多大……”
    “如此大的铁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有瑕疵和遗漏,这出锈蚀裂缝,八成就是防锈工艺遗漏……”
    “炉口虽有塞子封住,但塞子的孔洞中还会有潮气和凝结的水滴流入,再看塞子上的孔洞,内部明显有被细微水流长期沁蚀的痕迹……”
    “单看这一处锈蚀裂痕的规模,就足以证明此处古墓的年代之久远。”
    听到这里,孙振鹏开口问道:
    “杨师傅,那人面蝎子吃了亏想往下层跑,说明它本来就是下一层的玩意儿,难道这一层本来就没东西?”
    老鱼点点头,回了句:
    “也可能有别的东西,被人面蝎子吃掉了。”
    “你们意外跌落,我一通乱喊,只遭遇了这一只蝎子,肯定是在那之前它就已经爬上来了,不然再怎么想上来也会被塞子堵住……”
    余晖开始整理背包:
    “之前折腾了这么久,动静也不小,那货还嗷嗷一顿惨叫,如果真有同类,八成已经开始尝试拨动塞子了……”
    “事到如今,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塞子推开,咱们利用洞口地形,弄点动静尝试吸引,真有跟出来的,能解决最好,解决不了就把塞子推回去,顺绳往上逃。”
    孙振鹏当即表示赞同:
    “可以,稳的一批。”
    三人准备就位,孙振鹏拎着丁字镐全神贯注的顶着缝隙边缘,老鱼跟余晖则分别站在塞子两侧,一起用力尝试推动。
    塞子是一截巨大的原木,长年累月的侵蚀之下,边缘腐朽的有些粘滑,也正因为如此,几个人之前那么一蹦,才会导致塞子脱落。
    推动有些吃力,使用铁锹撬动几下后,塞子开始左右摆动,余晖和老鱼也跟着左右拉扯,让塞子慢慢形成惯性。
    “一……二……”
    “三!”
    两人一起发力,孙振鹏还贡献了一脚,塞子沉沉的滚动了两米左右,缓缓停下。
    原本压在塞子下方的地面上露出一道长约一米半,宽度足有七八十公分的裂缝。
    三人谨慎后退两步,老鱼掏出一枚冷烟火照明棒,拧亮丢了进去。
    “这是,什么构造?”
    孙振鹏看着光滑的斜坡,诧异问道。
    老鱼向前探探身子,看了两眼后回答:
    “抽层,蒸馏用的,照理说这才是顶层……”
    “那咱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呢?”
    孙振鹏的反问稍稍有点抬杠的意思。
    确实,顶层上面还有层数,那算什么顶层。
    “这一层应该是盖子,没看地面都是封死的么,周围的小孔已经是预留的排压之用,多加这一层,好像只是为了放置那个代表宇宙观的塞子……”
    老鱼说着拿起洛阳铲,指了指洞口:
    “注意点,我要敲了。”
    孙振鹏闻言再次握紧丁字镐,余晖也抓着铁锹摆出了随时准备出击的架势。
    铛,铛铛铛。
    洛阳铲与锈蚀的铸铁断面轻轻碰撞,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孙振鹏屏住呼吸,生怕漏听了什么动静,憋了好一会儿,猛出一口气说道:
    “好像没什么动静。”
    余晖没说话,俯下身默默驱动观字诀。
    依旧看不到底,依旧只有套娃般的圆锥构造。
    犹豫片刻,余晖开口问道:
    “杨叔叔,你说过炼丹炉中需要有物质,这主打蒸馏这一层里,会有什么物质啊?”
    老鱼这会儿的脸已经贴到了裂缝边缘,瞅了好一会才开始回答:
    “这一层,是整个炉体中温度第二高的位置,炼丹这种东西要想溯源,往后推没问题,但往前推就难了……”
    “假设你是古人,你想炼制一种治感冒的药,分别尝试了甘草,猪肉,和一双臭袜子,炼出来的甘草那份,确实好用,这是你得出的结论……”
    “但当你把这个结论写下来告知后人,后人只知道你炼制甘草的过程,绝对想不到你还炼过臭袜子,而教你炼丹的人,肯定比你炼的更邪乎……”
    “后续的炼丹传承都是结论,这种在上古时期思维之下设计出的当作墓室的炼丹炉,里面究竟会放什么玩意儿,根本猜不到的。”
    孙振鹏闻言点点头:
    “通俗易懂,好有道理。”
    余晖则干脆举着铁锹把身子探进去大半,对着那圆锥形状的斜面捅了几下。
    软软的,好像还有点弹性。
    “斜坡是软的,估计可以承重,不然之前那蝎子也爬不上来。”
    余晖说着抽回身子。
    “杨师傅,你说这一层温度第二高,如果之前的人面蝎子真的本来就在这一层生活,它不早就被热死了吗?”
    孙振鹏再次提出了疑问。
    “如果真是蒸馏层,这种包裹形的斜面不会只有一层,早期流传的丹炉,抽术层最少的都有五道过滤,炼制过程中,越往内层,温度越高……”
    “炼丹所用原料在内层凝结,承受高温后多余物质挥发穿过孔径稍大的内层滤网,紧接着便是第二道,第三道……”
    “穿过滤网的物质会有一部分附着在滤网上,二度液化归位,又再次被滤出,这样一层层穿过,只有最细微的物质才会穿过第五道甚至更多滤膜……”
    “这跟现代化学的提纯刚好相反,我们越提越细腻,炼丹则是要把最细的,最湿的东西全部剔除,只留下最终的固态凝结物。”
    老鱼再次科普。
    孙振鹏指了指那层灰突突几乎看不到任何细孔的所谓滤网:
    “杨师傅,你的意思是,这最里面,有个药渣子?”
    老鱼摇摇头:
    “剩下的物质,会在排压的过程中被吹到吸纳口,通过特有回路绕过下层的火焰,进入火焰下方的第三层位置,进行最终的熔炼凝结,进而成丹……”
    “那一层的温度,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