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世人永驻红尘
作者:鸿渐于陵   皇后别跑,寻梦三生全为卿最新章节     
    “几位小师傅情急之下去后山埋了阿宁尸体,假称阿宁下山。常海师傅信以为真,为了解开阿宁下的咒不得不下山找她。”
    关翎自顾自继续说。
    “是没做过什么,还是明明做过什么以为不算什么?”
    伊萨恼怒地攥紧了尾济的领子。
    “没有做过你跟翎儿做过的那种事。”
    尾济挠了挠后脑勺。
    “你怎么知道我跟翎儿做过什么?”
    伊萨知道他与沉舟时不时监视自己,不过以为他们有起码的分寸。
    “那之后常陆发现阿宁尸体,逼问慧远,又一次发生意外。常海在外搜寻一圈没有阿宁的线索,想回寺询问其他寺僧,结果半路上看见慧远尸体。他看出慧远魂魄遭人剥离,用定日珠的粉末保持他尸身不继续腐烂,以便日后取回魂魄重归原身……”
    常海为何要复活一具腐尸是关翎始终想不通的地方。
    假如有话问慧远,明明可以将他魂魄移到其他躯体。
    大费周章保存他的尸身是为了什么?
    “人人知道你们做过什么。”
    尾济一句话惊得伊萨彻底忘记翎儿正在说话。
    “我们没有做过什么!”
    “那我也没有。”
    尾济无辜地摇了摇头。
    “还有谁这么想?”
    尾济不可能一个人偷看他与翎儿相处,伊萨相信他的背后有那个男人。
    “常海师傅确定阿宁死亡后,以为诅咒解除,为免夜长梦多想先去拿走定月珠,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在库房丧命。现在需要知道常海师傅当初为什么来到鸣空寺,慧远对他而言为什么特别。”
    靳月夔进门的时候,看到三个人各自说着不同的事儿。
    “沉舟呢?”
    见他进来,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沉侍卫尚未回来。”
    靳月夔被他们吓了一跳。
    “常海师傅身上可有其他伤痕?”
    为免出错,关翎询问验尸的结果。
    靳月夔摇了摇头,指指后脑勺。
    “常海师傅死于后脑撞击,除此以外全身再无其他受伤痕迹。”
    “他身材如何?衣服下的皮肤细不细白不白?”
    翎儿话刚出口,被伊萨弹了下脑门。
    “我只是想知道他离开寺庙这些年以何为生……”
    关翎揉着脑门嘀嘀咕咕。
    靳月夔边回忆边答。
    “常海师傅不像从事体力活儿的人。四肢匀称,称不上壮实。皮肤白细,没怎么经历过日晒雨淋。他的文采在京城负有盛名,不难靠替人代笔捉刀养活自己。”
    “他五年来为了寻找阿宁四处奔波,能保持这样,堪称驻颜有术了。”
    在库房看到常海尸体第一眼时,关翎便觉得他不管长相跟衣着有些过于精致。
    他假如到处长途跋涉,或许能保持优雅的风姿,但要保持那么白皙细腻的皮肤就有些难了。
    “小姐是认为……”
    “他近日复活慧远,说明找回慧远魂魄的时间不久。假如是从某个人手里取回慧远魂魄,必是在萨拉赫斯遭袭后与之有过接触。去查查他这段时间里来往过的人是谁,此前又寄宿在哪里。”
    纪离鸿离开绿眼苏檀的躯体后,在茫茫人海里化身成为了谁……
    “是,我立刻命人去办。”
    “别忘了查一下他出家前的身份与出家后结交的对象。”
    关翎叫住了激动的靳月夔。
    “他能一眼看出慧远遭人夺魂,对于此类邪术并不陌生。这不是远离尘世的出家人能知道的事。”
    靳月夔离开僧房后,尾济由床上站起身,抖了抖衣服。
    “走吧。”
    伊萨不明所以地盯着他。
    “你去哪儿?”
    “现在谜题有三:其一,每次满月前来寺院的怪物是怎么回事。其二,常海师傅为何投奔鸣空寺。其三,阿宁与常海师傅之间发生了什么。”
    “不是还有常海师傅为何看重慧远吗?”
    “那等老陈回来,自然知晓。现在要赶在满月前,弄清楚第二个谜题。阿宁好不容易由黾镇逃出,非来这偏僻的寺院,或许与常海师傅的目地有某些关联。知道它的答案,兴许能弄清第三个疑问。”
    见翎儿点了点头,伊萨吁了口气,走上前,替这一大一小昂首挺胸的两人拉开了门,随后提醒他们。
    “常觉师傅在佛堂替常海师傅诵经。”
    “我们去客堂等他。”
    关翎与尾济在客堂坐了不久,伊萨陪着常觉法师走了过来。
    这次慧珠师傅端来的茶碗里放了茶叶。
    可惜一想到茶叶由常海丧命的房间里取出,关翎实在喝不下去。
    “施主何事想问老衲?”
    常觉坐下后向几名外人行礼。
    想瞒的事,一件也没瞒住。
    事已至此,他愿意和盘托出。
    早上,陪同少女来此投宿的士兵前去墓地核查他们所说的话。
    想到外界迟早知道寺里发生的一切,常觉反而如释重负。
    “首先要问方丈的是,这座寺院前任住持是怎样的人,方丈又是何时投入鸣空寺。”
    “老衲……十五年前在鸣空寺出家。”
    常觉捻了捻胡须。
    “那时候鸣空寺内只有一名寺僧,即是老衲的师傅,明镜禅师。”
    关翎瞥了伊萨一眼。
    伊萨同样看了看她。
    常觉所说的话与她的推测差不多,只是“十五年前”这时间令人浮想联翩。
    “方丈为何十五年前出家?”
    “那时候老衲经历了一场哗变,深感身处尘世不得不随波逐流,罔顾黑白是非,对人世心生厌倦,离开了家乡。原打算前往更北面的孤寒土地,途经鸣空寺,经家师点拨看破红尘,于是在此出家。”
    “鸣空寺可是数十年前荒废过?”
    常觉点了点头。
    “确实如施主所想。承元帝与西境诸国作战期间,龙溪西北战火连绵,不少人流离失所,迁居异地。位于深山里的荒寺无人供养无法住人。”
    提及战乱,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老法师叹了口气。
    “自那之后数十年间,鸣空寺与同一座山里的松萝庵,皆无人管理,形同废墟。直至十几年前,明镜禅师重新在此出家,鸣空寺才再度启用。”
    予人避世的清修之所,由于世中无人而荒废,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哪怕看破了红尘,世上人又何曾真正脱离过红尘?